來源:新華網(wǎng)
2020-06-12 20:49:06
新華社南寧6月12日電(記者郭軼凡 吳思思)柳江邊,紅光大橋旁,早上7時,70歲的楊龍超從房間拿出船槳,下樓,涉水走到倉庫,在那里,一艘綠漆鐵皮船正隨著水波起伏。楊龍超利落上船,這時已經(jīng)有鄰居在叫他了:“老楊,過來接我一下。”
連日來,廣西遭遇多場強降雨襲擊,柳州市區(qū)柳江河畔部分低洼地帶積水,一些居民樓進水有一米多深,居民只能乘船出行,也有人趁著洪水做起撐船載客的生意。而一大早就開始上船“營業(yè)”的楊龍超,不管上船幾人,來回幾趟,都不收一分錢。
每到汛期,一旦出現(xiàn)較大的洪澇災(zāi)害,家住紅光橋下濱江西路的楊龍超都會自發(fā)撐船義務(wù)接送鄰居出入小區(qū)。這樣的一接一送,已經(jīng)持續(xù)了28年。
1992年,楊龍超和同事們一起搬進了位于柳江邊的單位宿舍。隨著汛期到來,這些剛住上“江景房”的群眾開始擔心漲水問題。“估摸著要漲水了,我們單位就訂了兩艘鐵皮船,果然到了6月份樓道就被淹了,油漆還沒干就把船運來了。”
船有了,還缺個“船長”,從小在湖邊長大的楊龍超主動請纓接下了這個活,“我水性好,船也劃得穩(wěn),我不干誰干。”
20世紀90年代初,手機還十分罕見,誰家要乘船出門就吆喝一聲,楊龍超一定很快出現(xiàn)。鐵皮船能坐10個人,從居民樓到公路旁來回一趟約10分鐘,最忙碌的時候,楊龍超一天要來回30多趟。“主要是接送鄰居上下班,還有小孩上學(xué)。稍微早起點就行,也不辛苦。”楊龍超說。
短短10分鐘,也有著危險。今年楊龍超在撐船時,就因為船底誤觸到路障,他一下子就栽到了水里,“上次掉下水還是在‘7·19’的時候,就記得那時水特別渾濁。”
楊龍超所說的“7·19”,正是1996年7月19日柳州的那場特大洪災(zāi),那年也是楊龍超印象中最忙碌的一年。“洪水淹到了四樓,三四天沒退,我連著撐船好幾天。”楊龍超說,雖然忙碌,但在他記憶里卻十分充實。因為乘船的緣故,楊龍超和小區(qū)的住戶關(guān)系非常好,大家經(jīng)常到他家聊天,住在5樓的楊龍超家成了“大本營”,70多平方米的屋里最多時候聚了20多人。
鄰里間的歡笑聲仍在耳畔,一晃28年。柳江的水漲了又退,退了又漲,當年的老鄰居陸陸續(xù)續(xù)搬離紅光橋,楊龍超也成了頭發(fā)花白的老楊。鐵皮船油漆重新刷了十幾次,船槳換了幾對,楊龍超卻一直在堅持。
現(xiàn)在,居民樓里大多是租戶,彼此間并不熟悉,每到漲水,楊龍超就會在2樓樓梯口留下紙條,寫下電話,方便需要乘船的住戶聯(lián)系。“現(xiàn)在住的人少了,一天也就五六趟,但一起坐船,能讓大家的心更近一點。”
“可惜,都找不到接班人。”楊龍超對此有些遺憾。
今年,一些志愿者帶了兩三條船來,和楊龍超一起接送群眾。這些船動力足,速度快,看到這些年輕的面孔,楊龍超很欣慰。
“您今年70了,還計劃撐多久的船?”記者問。
“也不知道能做多久,能做就做下去吧。”楊龍超笑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