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07-06 17:22:07
這里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安吉白茶的核心產區。
滿眼的綠,透亮而安靜,順著山坡,起起伏伏,踩著大自然設定的節拍,歡快地向外鋪排。
由于種植“白葉一號”,當地百姓的日子普遍過得殷實、富足。一家帳篷客酒店在這里落戶,成為茶鄉一景。
自己的日子過好了,黃杜人想著要幫幫別人。
兩年前,黃杜村20名農民黨員坐在一起開會。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提議向貧困地區捐贈茶苗。話音剛落定,叫好聲躍起。
村委會主任鐘玉英一直以來的想法是“占著這個位置,就是要做事情的”。捐苗是為黨和國家分憂,一百個同意。
2019年10月1月,鐘玉英作為黃杜人的代表,受邀親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現場觀禮。
徐正斌、阮波、盛月清都是村黨總支委員。
學過服裝設計的徐正斌說:“在我們黃杜,茶苗就是一點特產,就是手頭用用的東西,現在要拿出去一點,幫幫人家,有什么問題?”
徐正斌正在茶田里查看茶苗長勢。
阮波感覺捐苗就是一個舉手之勞的事,“是在幫助別人,也是在成就自己”。
盛月清態度明確,“先富幫后富是個很簡單的道理”。
村委會委員劉煒是個90后,見人有幾分羞澀。聽了捐苗的提議,他感到很新鮮,“以前大多是捐款,捐了就完事了。現在說要捐苗,還要幫到底,很有創意”。
2018年10月20日早上六點半,在貴州省沿河縣中寨鎮志強村,劉煒(左)和志強村村委會主任張勇冒雨種下“白葉一號”扶貧苗。
老支書盛阿林表態,“這個事,很好的”。他回憶自己當時還叮囑了一句,“說出去的話,要算數的”。
1999年6月,黃杜村原黨支部書記盛阿林被浙江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老黨員丁強激情猶在:“我們以前的日子過不好,這個茶葉讓我們過好了,也要讓別人過好。捐苗,同意!”
68歲的徐有福想法同樣樸素:現在日子好了,捐點苗幫幫人家,還有什么話可說?
比他大了兩歲的盛德林,茶園里的事都交給兒子了。小兒子盛河勇是退伍軍人,參加過1999年天安門廣場國慶閱兵。家里捐點苗沒問題。
盛紅兵、盛永強、阮安豐都是退伍軍人,都是在部隊加入黨組織。
盛紅兵性格直爽,“肯定同意,要不然對不住家門口那塊‘光榮之家’的牌子”。
盛永強說話不緊不慢:“村里號召,當然要盡自己的義務,這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捐!”
阮安豐想起當年一位乞討的大爺伸手向他要一塊錢他竟然掏不出來的往事,再想想自己給自家茶場取名“葡茗”寓意喝茶就像吃葡萄一樣甜,不由得撂下一句話:“要我捐多少苗,就捐多少苗!”
阮安豐
張根才擔任過村委會主任,看問題有高度,“黨員,就是先進一點,思想好一點,勤快一點。組織上提出捐苗,這是做好事,要支持的”。
比他年長一歲的丁連春有個比喻,“這個窮,就像一座山,要搬走。我們就來幫忙挑一擔”。
黃梅蕾回憶自己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同意”,理由是“助人也是助己”。
曾經抱怨“黃杜這個地方,沒救了,只有黃泥巴,除非黃泥巴值錢了,這個地方才富的起來”的李粉英,如今把黃杜的土當寶貝看待的。她自己做主,認捐30萬株。回家跟男人一說,麻煩了,“他跟我喊,你怎么這么摳,就不能多捐一點?”
宋昌美是黨的十八大代表,平時就熱心公益。她說:“捐苗這事,不是錢的事,也不是苗的事,一株苗就是一片心。”
宋昌美(右)到受捐地開展技術指導。她是黃杜村第一個在白茶園“種”出寶馬車的人,并成立女子茶葉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帶領姐妹共同致富。
葉兢君家在種茶的起步階段,宋昌美曾經“雪中送炭”。現在村里號召共同來幫助別人一把,他自然愿意。這個熟悉互聯網金融的90后,想得更遠:捐茶苗只是第一步,還要幫人家種好、賣好。
葉兢君畢業于寧波工程學院,賈偉的母校是浙江師范大學。他們在外打拼一陣,不約而同選擇返鄉創業。聽了村里有向貧困地區捐苗的設想,賈偉感到很驚訝,很自豪,“我們黃杜的‘村格’一下子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他說,以前的黃杜人想的可能都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往往是鄰居家有個事,就去幫個忙。現在不一樣了,他們想的是國家大事,“太有想象力了!”
賈偉(左)在直播現場。
黃杜的20名黨員代表,捧著初心,集結完畢。
他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村里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提出捐贈1500萬株“白葉一號”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并承諾包種包銷,不種活不放手,不脫貧不放手。
2018年7月6日,新華社播發消息,習近平總書記對他們提出向貧困地區捐贈白茶苗一事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這句話講得很好。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后富的精神,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山區茶農寫封信,總書記有回音,盛阿偉說自己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沒想到!沒想到!轉而心里不停地念叨:說到做到!說到做到!
湖南省古丈縣、四川省青川縣和貴州省普安縣、沿河縣等三省四縣的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被確定為受捐對象。
黃杜人迅速將自己的時間調整為“黃杜+”模式。這四個地名他們以前都沒有怎么在意過,如今一直在腦海里盤旋,還扎下根。
黃杜人心中的鼓點,咚咚咚,密實,嘹亮。
要捐苗,先育苗。育苗,育好苗。捐苗,捐壯苗。
2018年10月18日,首批“扶貧苗”從黃杜村啟運。
黃杜人真心把這些茶苗當遠嫁的閨女看待。他們把三省四縣的“婆家人”請上門,說說這些茶苗是個什么脾氣,一日三餐有什么講究,有個頭痛腦熱怎么辦。
他們組建“幫扶技術團”,到三省四縣的茶園現場,看看“閨女”的生活環境怎么樣。茶苗間距多少合適,施肥、除草要注意哪些問題……
手把手培訓,點對點幫扶。
兩年來,三省四縣盛阿偉跑了21趟。這還不夠,他把弟弟盛志勇拉進幫扶隊伍,鐘玉英派出的是丈夫楊學其。
盛志勇說,每到一個地方,大家都是“滿口感謝”,自己很感動,有多大的力就使多大的力。
盛志勇(左)
在青川,楊學其的中耳炎發作,他扛下來了。兒子楊旭飛在老家茶山上干活時出了意外住院手術,他含淚給兒子打電話:你是當過兵的,要扛住!
楊學其(左)
黃杜人捐苗護苗,黃杜人掏心掏肺。
這些茶苗的“婆家人”心存敬意:這群浙江人,到底是一些什么人?
青川縣受益的茶農,給黃杜人送來幾個大字,“一片感恩葉,攜手奔小康”。下方寫著他們的姓名,密密麻麻,每個名字上都有他們按下的紅手印。
鮮艷的紅,躍動的心。
這茶苗,有能耐,預計帶動三省四縣1862戶583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今年3月初,捐贈到三省四縣的茶苗迎來第一個茶季。遠嫁出門的茶苗,初次產新茶,是大喜事。盛阿偉心想,作為“娘家人”,自然要到現場見證這個神圣時刻。
再說了,安吉白茶是很嬌嫩的,采摘講究,采不好,好茶也好不了。加工也是個技術活,要搶時間,不到現場不放心。
當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處于吃勁的關鍵階段,出行是個大問題。坐飛機、坐高鐵?有點不踏實。思來想去,決定租車到普安。
這一趟,路迢迢,單程兩千公里,熱水瓶、方便面隨身帶,一輛車請了倆司機。3月3日凌晨5點左右出發,一路往前趕。
開水用完了,沒想到高速路上的服務區也關門了。那就干渴著。4日凌晨一點,在貴陽下高速,大家都乏了,就在路邊找個旅店,休息4個小時。9點左右,抵達普安。核酸檢測。正常。
3月5日17時30分許,在普安縣,第一杯“白葉一號”扶貧茶端到盛阿偉手里。他扯下口罩,雙手在衣服上擦了擦,迎過玻璃杯,輕輕舉起,看了看湯色,聞了聞,笑意漾了出來:
“香氣還是比較好的,你聞一下!……這是三省四縣第一杯,一個小的成果……那個話是怎么說的?……心里一塊大石頭落地了。”
盛阿偉捧著首杯“白葉一號”扶貧茶。
黃杜人,請出列,接受滿滿的敬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