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7-06 17:48:07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題:公募基金受熱捧,半年規模過萬億元釋放什么信號?
新華社記者劉慧、潘清
上半年,中國公募基金市場新發產品規模邁過萬億元大關。在市場熱度不斷攀升的同時,“爆款”基金“吸金”能力凸顯。萬億元背后釋放了哪些信號?“爆款”基金該不該追呢?
新發基金半年破萬億元背后發生了什么?
市場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今年以來已成立超680只新發公募基金產品,合計募集規模超過1.06萬億元。
在我國公募基金20多年的發展史上,僅有2015年和2019年的新基金發行規模突破萬億元,分別達到1.33萬億元、1.43萬億元。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新發基金規模在2020年僅用半年時間就邁過萬億元大關,意味著今年全年發行規模有望刷新2019年的紀錄。
值得關注的是,權益類基金成為助力新發基金規模擴張的最強推動力。從新發基金類型看,上半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募集規模分別超過1700億元和5400億元,權益類基金發行總規模突破7100億元,占全部新發基金規模的67%。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認為,上半年公募基金發行火爆背后是其賺錢效應的凸顯。2018年4季度以來,公募基金投研能力得到充分體現,尤其是權益類產品業績出現明顯增長。許多投資者發現“炒股不如買基金”,賺錢效應帶動下,更多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產品投入“真金白銀”。
“近年來,資本市場改革正進入深水區,在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也有不少政策支持。”胡立峰指出,科創板、注冊制等一系列改革帶來更多投資機遇的同時,也對投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少股民以及潛在股民通過基金進入股市。
上海瀾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香奇說:“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快速躍升的背后,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逐步改變其‘散戶為主’的特征,‘機構投資者時代’加速到來。”
面對“爆款”仍需“冷靜”心態
在基金市場火熱的上半年,發售當日結束募集的“日光基”頻頻出現,“爆款”基金成為許多投資者追隨的焦點。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出現了11只超百億元規模的新發基金產品,規模合計超1700億元。其中,8只為主動權益類基金,還有1只為指數型基金。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4只百億元基金實現“一日售罄”,展現了強大的“吸金”能力。
另一組基金銷售數據也展示了市場熱度:超過60只新發基金在發售第一天就因達到或超過募集上限而結束募集。隨之而來的還有頻頻出現的低配售比例情況,10多只新發產品的配售比例甚至低于20%。
業內人士分析,市場熱度的提高、明星基金經理的加持和銷售渠道的優勢等原因造就了這些“爆款”基金。更重要的是,“爆款”基金傾向于緊密跟隨上半年的科技、消費等市場熱點,契合了投資者的關注焦點。
但在胡立峰等專家看來,“爆款”基金的火熱需要更多冷靜的思考。
“‘爆款’基金頻現實際上暴露了基金銷售領域還存在不成熟的問題。”胡立峰坦言,新發基金規模應適度適中,成立之后接受市場檢驗。投資者最好在了解其明確的風險收益特征后,通過分期分批或者定期定額等投資方式逐步加大投資力度。
他認為,不少追捧“爆款”基金的投資者往往期望值很高,但市場沒有“常勝將軍”,投資者務必保持冷靜的心理預期。
火爆的基金市場透露出哪些信號?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在低利率、流動性充裕、居民金融資產配置不斷上升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發行火爆背后是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轉移的加快。
中金公司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居民家庭資產自改革開放開始逐步累積,配置主力從滿足生活基本需求起步,到通過購買各類家庭耐用消費品提高生活水平,再到購買不動產、乘用車等“昂貴”的固定資產,目前可能正在進入金融資產配置加速的拐點。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王漢鋒認為,隨著資本市場不斷“升級”,居民可以配置的金融產品增多,也有意愿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
而公募基金作為普通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增加金融資產配置的重要渠道,的確也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胡立峰認為,投資者在選擇“心儀”的基金產品時要做到四個了解:了解基金產品、了解基金公司、了解市場、了解自己。
“如果愿意投資某些類型基金、某些基金經理,更好的策略是申購目前正在運作的該類型現有基金或某基金經理管理的現有產品。”胡立峰說。
他建議,更優的投資選擇是構建基金組合,并根據市場情況對組合內的基金調整優化,做到“手中有基、心中無基”。看重整個組合的收益率而不是具體某只基金,專注于基金組合的中長期穩健增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