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網
2020-07-09 21:10:07
防沙治沙數十春秋,中國荒漠添綠黃沙生金,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哪蜕郴娣e“雙縮減”;荒漠化和沙化程度“雙減輕”;沙區植被狀況和固碳能力“雙提高”;區域風蝕狀況和風沙天氣“雙下降”。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中國通過多年堅守,依法治沙、科技治沙、工程治沙,遏制住了荒漠,創造了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這個奇跡,可以從中國北方黃沙中動人的綠色,正由過去的一個一個點連成一片又一片在遙感影像地圖上得以證實;可以從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中加以證明。這個奇跡,也讓人們從滿目蔥蘢的動人綠色中,看到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勤勞勇敢的民族品性,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治國理政方面的非凡成效。
曾經分布在中國西北、華北以及東北西部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形成了一條西起塔里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的萬里風沙帶。上世紀,中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一度擴張,甚至出現“風沙逼近北京城”的情形。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不放棄,經過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榆林境內毛烏素沙地的林木覆蓋率由0.9%提高到34.8%,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烏蘭布和沙漠南緣,梭梭林猶如一道綠色屏障,擋在沙漠前,成了守護黃河與賀蘭山的“衛士”。昔日“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塞罕壩,書寫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傳奇……一樁樁、一件件,背后都浸滿了汗水;一片片、一處處,都成了中國治沙的動聽音符。
或問,什么是中國治沙奇跡的秘笈?這就是“干”,不停地干、踏實地干、持續地干。這一點,只要看一看中國長期防沙治沙實踐中涌現出的石光銀、王有德、“八步沙六老漢”等一大批治沙英雄楷模的事跡,只要看一看河北塞罕壩、山西右玉、內蒙古庫布其、新疆柯柯牙等一批治沙樣板,就能夠深刻感知。中華民族“堅韌不拔、鍥而不舍,沙害不除、治沙不止”的治沙精神,既是激勵廣大干部群眾敢于擔當、攻堅克難,與沙害頑強抗爭的不竭動力,也是中國沙丘披綠衣、沙土變良田治沙奇跡出現的原因。此外,我國相繼實施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加大投資力度,企業廣泛參與,探尋先進技術和模式抑制沙患,科學治理、精準施策,等等,也是打造中國治沙奇跡的推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入人心,“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成為共識。2013年,中國啟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助試點項目。截至目前,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達104個,封禁保護面積達174萬公頃,消除了放牧、開墾等人類活動的影響,讓沙區植被逐漸自然恢復。2018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三北工程林區選取30個具有代表性的縣(旗、區)開展精準治沙試點,使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提升。正是得益于治沙與治窮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促使沙退綠進、生態改善,“金山銀山”隨之而來。
荒漠化防治的“中國答卷”舉世矚目,防治荒漠化的“中國經驗”備受稱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評價說,中國率先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為全球實現聯合國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作出了巨大貢獻。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稱贊中國對沙漠的治理,成為全球楷模。沙漠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治沙涉及治國理政的理念與遵循。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治沙成就,也是中國治國理政成效的折射。(南方網雷鐘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