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鐵路
2020-07-10 15:27:07
這是一條英雄的鐵路,30多萬筑路大軍艱苦奮斗,犧牲2000余人,打通連接川滇兩省的鋼鐵大動脈。
這是一條艱辛的險路,一代代“成昆人”持一把鍬、一把鎬與嚴寒、酷暑、災害做斗爭,維護成昆鐵路暢通50年。
這是一條人民的幸福路,半個世紀運行不輟,為國家建設、地方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50年來,通過電氣化、擴能改造等方式不斷提升、提速、跨越,無論在過去,還是在新時代,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筑路自強
英雄創時局 逢山開坦途
草木蒼翠、墓碑高聳。
成昆鐵路的烈士大都被安葬在鐵路沿線的陵園里。遠處,不時傳來火車汽笛聲。滿頭白發的老鐵道兵寧祥友今年79歲,每當他到陵園看望戰友,思緒就不由自主地回到當年。
1958年,中央一聲令下,成昆鐵路建設啟動。
“三線建設的重點是‘兩基一線’,其中‘一線’就是成昆鐵路。”在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副館長張鴻春說,“這條鐵路對于我國鞏固國防、資源開發、西南地區發展意義重大。”
成昆鐵路經過的川滇交界地區山高谷深,地質結構極為復雜,有“地質博物館”之稱,曾被外國專家斷言為“鐵路禁區”。
面對極限挑戰,由30多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鐵道兵、鐵路職工和支鐵群眾組成的筑路大軍,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開啟了氣壯山河的成昆鐵路建設大會戰。
1965年,寧祥友和戰友們來到云南祿豐縣修成昆鐵路,在崇山峻嶺間打洞8個月、砌擋墻2個月……一干就是5年。
“條件特別艱苦,但我們有種不服輸的精神,誓死啃下這塊‘硬骨頭’。”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至今讓寧祥友自豪不已。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1083公里,30多萬人參建,2000多人犧牲。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檔案室干事王福永說,成昆鐵路平均每公里大約有兩名筑路者犧牲。
在壁立千仞的大渡河峽谷內,坐落著一座鐵道兵博物館。不遠處,就是“一線天”石拱橋——當時我國跨度最大的空腹式鐵路石拱橋。
“懸崖近乎90度,無法站立,只能用繩索把人吊在半空,用鋼釬和鐵錘打炮眼,山石隨時會垮……”在一張歷史圖片前,博物館講解員王幫華說,當年筑路者付出了巨大艱辛與犧牲。
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建成通車,突破當時多項中國鐵路乃至世界鐵路之最,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通車當天,10萬軍民在四川西昌舉行盛大的慶祝典禮。
博物館旁的“峽谷第一村”勝利村,曾是“懸崖村”。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政策支持下,村民陸續從山頂搬遷到成昆鐵路邊,發展綠色產業、鄉村旅游,去年人均收入超過1.5萬元。
“村里很多人的長輩都曾參與過成昆鐵路修建,當年那種戰天斗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已深深烙刻在村民心里,成為脫貧奔小康的精神動力。”勝利村黨支部書記王勇說。
守路自強
絕壁多磨難 砥礪寫春秋
建成昆難,運維成昆亦難。
風雨成昆50年,這條鋼鐵巨龍不斷面臨山體滑坡、泥石流、水害等重重挑戰。外國專家曾預言:“成昆鐵路即使修通了,也會變成一堆廢鐵。”
1970年10月,成昆鐵路通車僅3個月,原烏斯河工務段便組建了孤石危巖整治隊,在懸崖陡坡上查危石、排險情。
1974年,整治隊首任工長白清芝在作業時,保險繩被巖石磨斷,墜下懸崖,不幸犧牲。但是,一代代“孤石人”前仆后繼,從未間斷。
更為艱險的是搶險救災。1991年9月19日凌晨,暴雨如注,大灣子車站一側山體垮塌,掩埋了兩節貨車和一條軌道。滾下的石頭,大的10多噸。
災情就是命令!車站職工柏興華與工友們提著汽燈,冒雨搶險……中斷、搶通,又中斷、再搶通!成昆線上每一次搶險救災,都有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
成昆線上峽谷縱橫,很多小站位于大山深處,除了路軌,再無其他方式與外界連接。
“危險之外,還有艱苦和寂寞。”在成昆線干了20多年的李金說,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夏天40多攝氏度很常見,鋼軌都燙手,能煎雞蛋……
在海拔2478米、被稱為“風之站”的沙馬拉達車站,值班員耿玉坤1988年來到這里,堅守至今。上級要將他調到條件較好的車站,但被他婉言謝絕。“時間長了,對這里有感情了。”
“金江的太陽,馬道的風,燕崗打雷像炮轟,普雄下雨如過冬……”在成昆線上,扎根深山車站的人很多,他們用堅守詮釋著小站職工的人生價值。
千磨萬擊還堅勁。50年來,一代代成昆人用心用情甚至用生命,守護著這條鐵路大動脈的有序運營,打破了外國專家“成昆鐵路會變成一堆廢鐵”的預言。
自通車之日開行至今的“小慢車”,是成昆線上獨特的風景。50年來,它穿梭在大涼山間,成為沿途各族群眾的運輸車、致富車、校車。
“票價最低兩塊錢,帶貨不收錢,票價25年沒漲過。”彝族女列車長阿西阿呷笑著說,“看著老鄉的農產品賣得掉,孩子們上學方便,還能助力脫貧攻堅,慢車虧本也不會停運。”
金沙江畔,攀枝花市從不毛之地已發展為中國現代鋼城、釩鈦之都。“這里‘承包’了全國三成以上的高鐵鋼軌、80%的出口鋼軌,全部依賴成昆鐵路運輸。”攀鋼集團鋼釩公司型材軋制首席工程師陶功明說。
“頂風云、舉北斗、托嫦娥、鑄天鏈……沒有成昆鐵路的運輸保障,就沒有發射中心這些驕人業績。”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保障部黨委副書記張曉霞說,成昆鐵路就是發射中心的“生命線”。
創新自強
再戰成昆線 奮發向未來
山峰“飛馳”,峽谷閃現。
望著窗外風景,27歲的D789次列車車長趙丹玉會想起老一輩車長講述的成昆故事。
那時,綠皮車緩慢地爬行在山間,從昆明到攀枝花要7個多小時。現在,她所值乘的復興號動車“綠巨人”,只需2個多小時。
趙丹玉值乘的列車跑的是新成昆鐵路——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是“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工程,也是“一帶一路”連接東南亞貿易口岸的重要通道。
“新成昆鐵路2013年動工,全長850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中鐵二院新成昆鐵路總體設計負責人王維說,“目前,昆明至攀枝花米易段已通車,峨眉至米易段正在加緊建設。”
受當時技術條件限制,成昆鐵路很多路段只能以“大回環”旋轉的方式爬坡,這被稱為“展線”。
成昆鐵路龍骨甸車站到羊臼河車站間,就建有3條展線,線路長32公里。而新建成通車的永廣鐵路,采用“三隧夾兩橋”方案,新線比老線縮短21公里。
“以前用道尺檢測鐵軌,誤差1毫米;現在采用0級軌道檢測儀,誤差0.01毫米。檢測一公里路軌由半個多小時縮短到10分鐘。”廣通工電段職工王國民對新老變化深有體會。
正在緊張施工的小相嶺隧道全長21.8公里,是新成昆鐵路最長隧道。記者進入隧道看到,噴淋機、大功率抽風機、現代化挖掘機……如今的隧道挖掘設備和技術已今非昔比。
“這里地質結構極為復雜,50多年前,我爺爺就參與了成昆鐵路最長的沙馬拉達隧道修建,很難想象他們經歷了怎樣的艱辛。”中鐵隧道局集團小相嶺隧道項目調度主任鄭東東感嘆道。
云南元謀縣被譽為“金沙江邊菜籃子”,副縣長張榮說,成昆鐵路是元謀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新成昆鐵路全線貫通后,前景更加喜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在新時代,成昆鐵路歷經半個多世紀凝練而成的自強不息奮斗精神,必將創造更大的輝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