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07-23 09:56:07
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我已訪問中國近80次,見證了中國的繁榮發展。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
中國將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符合中國國情。中國通過精準扶貧政策和鄉村振興戰略,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1972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走訪了當時的河南省林縣。本就不富裕的當地老百姓熱情招待了我,至今想起仍非常感動。我還訪問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看到不少家庭一家幾口擠在狹窄的平房里,馬路上機動車輛很少,自行車、縫紉機都是當時的奢侈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面貌煥然一新。我曾經訪問過的城市、鄉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很多中國朋友如今都過上了小康生活。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用實踐證明,發展經濟和保障人權可以攜手并進。
201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這是一個巨大進步,反映了中國多年來在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上作出的努力。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養老制度日趨完善,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保障。
在中國,人權作為一項憲法原則,被納入國家發展建設的長期規劃中。中國發表了許多人權白皮書,并成立了許多人權研究中心。從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修正案,到中共十九大明確提出“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在人權事業發展的同時,配套的法律制度正在不斷完善,人民的各項權利受到法律保障。
中國還提出了人權發展新理念,強調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這一理念受到世界關注,為人權對話增添了新的光彩,也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在我的理解中,幸福生活所能享有的權利包括:適度富足,身體健康,完善的養老金制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教育水平、社會制度,和平的社會環境、和諧的家庭,以及中國憲法中規定的其他各項人權。
去年6月,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奧中友協共同舉辦的“2019·中歐人權研討會”在維也納成功舉行,來自中國的50多位人權專家參加了會議,為中歐人權交流帶來了新課題、新思想、新趨勢。正如奧地利外交家和漢學家羅斯托恩所說,“西方要學會欣賞中國智慧”,我們應該繼續探討東西方文化中對人權的理解和含義,尋找共同點,為促進人權事業作出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