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0-07-27 08:46:07
“旅游+”帶來鄉村“三變”
“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讓田園變花園、農舍變客房、產品變禮品
時過大暑,梁山縣大路口鄉賈堌堆村綠樹成蔭、花香四溢,古樸的街巷兩旁,各家“私人定制”的楹聯匾額盡顯家風。古寨門、古戲臺、茶樓、賈家胡同、秀才大院……讓游客在觀賞的同時,體味到孔孟之鄉的千年文化傳承。
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到今天的3A級景區,“蝶變”的賈堌堆村致力于“精品化”鄉村游:村口就是游客服務中心,街頭地圖標識醒目;民俗街改造完成弱電入地、雨污分流和石板路鋪設,修建村內水渠460米,引黃河水入村入渠入塘;整理改建廢棄院落12處,打造精品民宿。
旅游+生態觀光、旅游+現代農業、旅游+休閑度假,這是大路口鄉常務副鄉長趙性耕概括的賈堌堆村鄉村旅游精品化路徑。盡管疫情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預計今年通過旅游分紅,該村人均可增加收入2000元。
精品,是山東鄉村旅游的亮點。每逢假日,濟南九如山民宿、青島嶗山那邊民宿、日照不負云頂、臨沂沂蒙山舍等精品民宿,一房難求。
精品,更是鄉村游今后發展的關鍵詞。為實施典型示范引領,山東開展精品文化旅游小鎮和精品旅游特色村創建,出臺《山東省精品旅游鎮村評定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力爭年內培育50個精品文化旅游小鎮和精品旅游特色村。
近年來,山東走出了一條切合實際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尤其是讓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貧困村成功摘下了“窮帽子”,給許多鄉村帶來“三變”:田園變花園,農房變客房,產品變禮品。
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地處沂蒙山深處,曾是沒水、沒路、沒電的“三無”貧困村。電視劇《沂蒙》在常山莊村拍攝完成后,當地因勢建設了紅嫂家鄉旅游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利用紅色旅游景區發展帶來的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探索出“一區帶四員”旅游扶貧模式,即土地入股當社員、景區務工當職員、穿上戲服當演員、售賣產品當店員。該模式先后登上《中國扶貧》,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扶貧案例。短短幾年時間,常山莊村蛻變成獨具沂蒙鄉情的鄉村“好萊塢”,獲評“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村民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放眼整個山東,先后探索出“臨沂模式”“棗莊模式”“郝峪模式”等一批創新性強、可復制、可推廣的地方旅游扶貧模式,實現了鄉村旅游扶貧村的集中連片開發。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全長189公里、貫通7個縣(市、區)的泗河綜合開發道路是串聯文化風景名勝古跡旅游的“黃金線”,為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牛樓社區帶來了發展觀光游和鄉村游的新動力。
不久前,牛樓小鎮開門納客,頗具魯西南風情的民俗建筑錯落有致,青石鋪就的街上,游客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建成后的牛樓小鎮依托花海彩田景區免費開放,可盤活現有的鄉村旅游資源,預計每年可接納游客100萬人次。”牛樓社區黨委副書記王安介紹,去年,牛樓社區首屆油菜花節在花海彩田景區內開幕,依托泗河灘萬畝生態油菜花基地,最多時一天吸引游客3萬多人次。
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用牛樓社區居民自己的話說,“好像生活在景區里”。
好愿景創造好風景,好風景實現好前景,牛樓社區正是山東開展村莊景區化培育的生動注腳。山東引導村莊注入旅游功能,重點培育適合當地發展的旅游產業,發展滿足游客各種需求的賞花采摘、農耕體驗、休閑度假、研學旅行等鄉村業態。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村莊景區化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支持300個鄉村旅游點開展村莊景區化工作。
全面深度整合鄉村資源、市場空間、產業鏈條、旅游線路,發展“鄉村旅游+”。在山東,以環境優越、“吃住行游購娛”俱全聞名遐邇的景區村莊越來越多。來自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共接待鄉村旅游游客7527.9萬人次,實現鄉村旅游消費357.6億元。鄉村旅游,成為山東推動鄉村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麗畫卷的內生動力。(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