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7-28 15:26:07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 題: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綜述
新華社記者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主要途徑,是應對全球人才競爭的基礎布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石。
從1949年研究生在學人數僅629人,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300萬人,我國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踐行著“高端人才供給”和“科學技術創新”雙重使命。
1963年,《高等學校培養研究生工作暫行條例(草案)》的出臺,標志著我國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正式施行,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擺在重要位置。2013年,《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發布,研究生教育啟動全面深化改革,突出了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的共識,開啟了向研究生教育強國邁進的新征程。
作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研究生教育如何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從有到優,從優到精,實現類型結構與培養質量的同步提升?
2014年,全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工作會議召開,發布《關于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建立起學位授予單位、教育行政部門、學術組織、行業部門和社會機構共同參與的“五位一體”質量保障體系。
目前,我國已建立起涵蓋111個一級學科和47個專業學位類別的學科體系,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立德樹人,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務。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逐漸融入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以黃大年、鐘揚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導師不斷涌現。
1990年,我國普通高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的比例僅為19.6%,到2020年,這一比例已達64.1%,大大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愈加完善,更加突出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培養,研究生招生數由2012年的不到59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余萬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行各業輸出了大批高層次人才。
“嫦娥”飛天、航母下水、“蛟龍”入海……通過不斷改革發展,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構筑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高地,大大提升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能力。
“雙一流”建設引領性工程啟動后,確定首批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搭建了人才培養的一流平臺。隨著建設進程的加速,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各地各校百舸爭流,一大批拔尖人才、應用復合型人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作為研究生培養主體的普通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工作和“973項目”等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研究生參與高水平科研項目比重逐年上升。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人員組成中,在學研究生占比超過50%,研究生已成為我國科研創新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堅持立足國情辦研究生教育,是中國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的一大優勢。這不僅體現在治理體系建設上,更滲透在具體辦學實踐中:
——為不斷對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位授權點實施動態調整,6年來,共撤銷學位點1675個,增列學位點1064個,優化了人才培養結構,有力支撐了行業和地區發展。
——為培養服務社會急需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以“5+3”培養模式,實現了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有機銜接,畢業即可成為合格的臨床醫生。
——“科技小院”將實驗室建在鄉下田間,研究生長期駐守在農村和生產第一線,服務地方和鄉村發展,目前全國已建立科技小院120多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與祖國同行,我國研究生教育走過了從小到大、快速發展之路,實現了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
截至2019年,52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國簽署了相互承認學位學歷協議。境外研究生培養項目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若干所高校走出國門到海外創辦分校,碩士及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達260多個。我國高校與國際一流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間的差距逐漸縮小,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顯著提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