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2020-07-29 08:16:07
“托舉火箭的人”
他們戰斗在火箭“心臟” 在“雞蛋殼”上精雕細琢
隨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長征五號”火箭再度大放異彩;長五火箭總指揮王玨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它的出現,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志。”
而在“長征五號”火箭的成功背后,有著這樣一批“托舉火箭的人”。由于發射任務時間緊、挑戰大,他們半年來一直堅守在發射場沒有回過家,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不懈奮斗。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通訊員 王玥、金石開、王鈺
發射臺檢修員徐錚:腎結石擊不倒的“硬漢”
據了解,從長五B遙一火箭今年5月5日首飛,到7月23日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間隔僅有兩個半月。也就意味著在上次發射以后,發射平臺和地面支持系統的恢復時間相比原來的進度要壓縮30%以上。而且這個時間正好是在5月份,那時海南已經非常熱了,很多工作只能在場外進行。
徐錚是“長征五號”火箭發射臺檢修恢復團隊的一員,為了確保火星探測器如期發射,徐錚和他的團隊開啟了“超常”工作模式。白天,他“見縫插針”地與各個系統的其他工作巧妙配合、互不干擾;晚上他則是廢寢忘食,每天工作到深夜12時以后。年近50歲的徐錚精力旺盛得就像20多歲的小伙子,讓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在一次工作期間,徐錚突然感到腰部劇痛,他知道是自己的腎結石發作了。但他強忍疼痛繼續操作,汗珠不時從臉上滑落,堅持完成了當天的工作;回到宿舍后,本想請假休息的徐錚卻猶豫了,由于疫情防控要求,進入海南發射場的人都是要經過隔離觀察后才能進場工作,如果此時換人,新人員無法及時到崗,勢必會影響工作進度。幾番思想斗爭之后,徐錚給自己下了“死命令”,必須先把工作完成。此后每天上崗,他都帶著止痛藥,腎結石發作時就吃止痛藥緩解,就這樣,他在關鍵時期扛過了多次疼痛,圓滿完成了發射平臺的恢復工作,周期比以往縮短近10天,創下歷史最快紀錄。
王廣松
渦輪泵裝配工王廣松:堅守火箭“心臟” 多個崗位“救場”
今年春節至今,王廣松幾乎沒休息過。他是火箭發動機零部件生產車間的渦輪泵裝配試驗工,是戰斗在“火箭心臟”的人。
王廣松告訴記者,發動機是火箭的“心臟”,而渦輪泵則是發動機的“心臟”。火箭發動機內部猛烈燃燒時,大部分部件是沒有動作的,“但渦輪泵是液體火箭發動機工作時唯一一個既高速旋轉又承受高溫、低溫、高壓和劇烈震動的關鍵部件,其可靠性至關重要。”他說。
在“長征五號”火箭生產期間,車間承擔的大氫氧發動機和新型氫氧發動機生產資源沖突嚴重,而氧泵裝配小組只有4名組員,在生產任務集中、臨時緊急情況多的情況下,氧泵裝配小組時常感到“喘不過氣來”。為了按時保質交付任務,作為渦輪泵裝配組組長的王廣松根據生產進度,細化人員分工,把關鍵人物安排在關鍵工序上,一些輔助性工作則由氫泵裝配小組輔助完成,實現兩個任務同時進行。
而在車間,王廣松更是當仁不讓的“救場第一人”,無論是哪個崗位,沒有他救不了的場。每天巡視現場是他的固定工作,只要出現問題他都要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哪里缺人他都及時補上。今年疫情嚴重期間,氫泵裝配小組有一名老員工居家隔離,組里只剩下3名年輕員工,王廣松于是放棄春節假期,第一時間填補空缺,保證了渦輪泵裝配進度。
在“長征五號”火箭生產期間,王廣松克服家中幼子需要照顧的困難,帶領班組加班加點完成生產任務。“我是為‘心臟’裝配重要部件,必須做到零差錯。”他說。
林文亮
閥門質量把關者林文亮:把計劃落實到“最后一毫米”
“節點就是命令。”在擔任發動機零部件生產車間生產副主任的4年時間里,在每一次長五火箭增壓輸送系統閥門的生產組織中,林文亮都用行動踐行著這句話。作為一名管理者,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他都必須咬定節點不放松,帶領團隊取得勝利。
“長征五號”火箭是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載荷能力達到了23噸。而閥門是增壓輸送系統的關鍵配套產品,直接影響火箭發射的成敗。在長五火箭的增壓輸送系統上,配套閥門有32種共118套,種類多、數量大,其精度和性能要求高,裝配復雜,生產組織難度很大。
面對“捉襟見肘”的生產資源,林文亮把計劃落實到“最后一毫米”。閥門生產涉及機械加工、焊接、熱處理等多環節,需要各方配合完成。當上級明確火箭配套設施要求時,排氣閥門的生產周期已經不夠,況且排氣閥門上的復合頂桿就要生產60天;林文亮沒有被動等待,他帶領生產團隊“兩條腿走路”,一邊提前研究加工參數和工藝方法,一邊與兄弟單位協調進度,最終復合頂桿的生產周期節約了10天時間;到閥門裝配時,他又與團隊提前預判,采用小組件和主閥并行裝配的方法,使生產周期又縮短3天。最終,排氣閥門按時交付。
據介紹,“長征五號”火箭上有6種電磁閥,是現役和新一代運載火箭增壓輸送系統中最多的。以電磁閥的電磁鐵生產為例,從加工到裝配試驗需要多個單位配合,增大了按時交付的難度。林文亮提前學習了每一種電磁閥門的工藝流程和產品結構,識別出磁性能材料熱處理有技術難點,發動機零部件生產車間在裝配試驗上難度大。在安排作業計劃時,林文亮特意囑咐主管調度員要緊前安排生產,規避因技術和質量帶來的進度風險,保證生產流程順暢。截至目前,在“長征五號”各種箭體閥門的實操中,林文亮始終做到“零差錯”。
火箭貯箱焊接團隊進行焊接業務研討。
火箭貯箱焊接團隊:在“雞蛋殼”上搞“創作”
相比之前發射的火箭,“長征五號”火箭的貯箱焊縫排補量僅為長五遙三火箭的46%,焊縫最長的芯一級氫箱箱體環縫更是首次實現“零排補”。在這背后,是承擔長五火箭芯級5米直徑貯箱生產任務的天津火箭公司貯箱焊接車間的不懈努力。火箭貯箱的壁板很薄,如果將貯箱同比縮放到一個雞蛋大小,其壁板比雞蛋殼還要薄,為此,焊接工們有時就像在“雞蛋殼”上做焊接。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貯箱焊接工作中,“零排補”意味著一次性焊接成功,這是判斷焊接質量的硬標準。而長五火箭芯一級氫箱長達18.9米,箱體環縫長度總和達到170米,能在這個貯箱上成功實現“零排補”,要歸功于車間“精益求精、不斷超越”的工作理念。
從事箱底焊接的范紫龍以焊接“零缺陷”為目標,不斷識別造成焊接缺陷的各種因素,并研究解決方法。到生產長五遙四火箭時,他通過嚴格焊前清理、提升裝配效果,控制環境溫濕度等措施,使得箱底焊接缺陷數量明顯減少,焊接質量顯著提升,X光片合格率從50%提高到80%,單底補焊個數從8至10處降低為0至2處,多次實現整底零排補,補焊合格率超過98%。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長五遙四的芯一級氫箱實現“零排補”。
在“長征五號”的研制初樣階段,貯箱上的過渡環環縫多次在大型地面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主要原因在于過渡環是環鍛件整體加工而成,剛度大導致裝配難度大;后來隨著車間裝配焊接工藝的提升,焊接質量滿足了設計要求。但這也成了最有可能引發質量問題的風險點。
為此,車間申報了院工藝改進課題,通過大量的試驗和分析,在劉憲力副總師的指導下,提出擺動焊的方案,通過增加一層焊接面和擴大焊接作業面的方式提升容錯率,提升了焊接工藝的可靠性。
隨后,貯箱焊接車間又與高校合作,對產品的材料性能、母材的性能等做進一步分析。貯箱焊接車間主管該課題的副主任張中平說:“長五遙四火箭發射是采用擺動焊生產的貯箱第二次接受飛行試驗,兩次飛行試驗的成功充分驗證了擺動焊的可行性。后續我們還會做進一步的研究,爭取將這一成果推廣到其他型號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