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08-05 11:10:08
光明日報記者 常 河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丁一鳴
下午兩點,安徽樅陽縣城關小學內,53歲的童衛平捧著一本書坐在教學樓一樓的走廊上靜靜地讀著;70歲的王毛背著手在校園里轉著,見到誰都笑嘻嘻的;學習室里,高二學生張文梁正在他的“金旭哥哥”輔導下做著英語試卷;劉佩穿著印著“志愿者”字樣的紅馬甲在教室改成的宿舍里幫老人打掃衛生……
這是連續暴雨后難得的晴朗天氣。幾百米外就是老城區,一道用土袋加高了的防洪堤把長江水擋在城外。
更多的老人倚在二樓走廊欄桿上向遠處張望。視野里,先是城市里高高低低的建筑,再遠處,是白花花的江水,一些樹被洪水淹沒,只露出樹冠。洪水之中的一座“孤島”就是他們的家——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鐵銅鄉,一個坐落在長江里的江心洲。
6月30日以來,受強降雨和上游來水共同影響,安徽省長江干流水位快速上漲,7月4日全線超警戒水位,長江干堤和江心洲、外灘圩防守壓力逐步加大。
7月9日,在防汛指揮部組織下,住在江心洲上的鐵銅鄉村民不得不離開江上的村莊,一部分人投親靠友,剩下的223人被轉移到樅陽縣城關小學安置點。
樅陽縣坐落在長江邊,像這樣的安置點共有17個,安置受災群眾1200多人。
鐵銅鄉紀委書記徐志勝是這個安置點的負責人,從7月9日開始,他吃住都在學校內,“這么多老人要安頓好,安全、醫療、衛生、食宿,哪一樣都不能出問題。”和記者交談時,他眼睛布滿血絲,嗓音嘶啞,時而出現思維停頓,“對不起,我平時不是這樣的。只是前兩天只睡了3個小時。”
安置點除了徐志勝外,還有來自鄉鎮、公安、衛生、市場監督等部門的干部20多人,以及10多名志愿者,他們共同組成了這200多群眾的“守護者”和“服務員”。
15名黨員和3名群眾黨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徐志勝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
每個教室住15個人,選出一名宿舍長,群眾黨員協助宿舍長進行管理。“我一個人忙不過來,主要靠宿舍長和黨員。”徐志勝告訴記者,有一天晚上,兩個老太太為開燈問題發生爭執,“等我巡查到那個宿舍的時候,群眾黨員已經把糾紛協調好了”。
所有的教室都有投影儀,不間斷地播放著電視節目。每個樓層還設有活動室,可以看電視、下象棋,里面的“親情電話”可以隨時撥打。一名企業家主動送來了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機。徐志勝說,“連續陰雨,衣服洗了難干,還有很多老人洗不動,這可解決了大問題。”
黃鎮圖書館帶來幾百本書,在安置點設了借閱點。“我的這本書,就是圖書館送給我的,他們知道我喜歡看書。”童衛平舉起手里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有些得意地對記者說。
江水上來后,張文梁和奶奶去親戚家住了幾天,“住在別人家里畢竟不方便,我和奶奶從7月14日就來到了安置點”。在安置點,除了吃住不用擔心,他還結識了志愿者金旭,“金旭哥哥英語好,幫我輔導英語,他的方法管用,總能給我很多啟發”。
像張文梁這樣的中小學生,在安置點有10個,他們每天來學習室,有學習上的問題可以隨時請教像金旭這樣的志愿者。
金旭是皖南醫學院的學生,家住縣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看到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我發自內心地為未來的職業感到自豪。”得知城關小學成了安置點,金旭主動過來當志愿者,給群眾打開水、打掃衛生,“空下來就給中學生輔導作業,給小學生講故事。感覺像一家人一樣”。
劉佩剛參加完高考,看到朋友來當志愿者,也主動加入了進來。她的爸爸是警察,正在江堤上抗洪。她說:“我準備報考警校,畢業后像爸爸一樣成為一名警察,幫助別人。”
下午4點,陸續有人拎著衣服走向臨時設立的淋浴房。看到有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志愿者立刻聚攏過來攙扶。“這個安置點223人,老人就占了200人,其中還有30多人身體有殘疾。”徐志勝介紹,確保每個人的安全是頭等大事,“其次是要讓每個人在這里吃得舒心,住得安心”。
王毛家里養了幾只雞鴨,撤離的時候,“放了一桶水,留了一袋麥子”。現在,他有些心神不寧,想回家看看。“進村全部要靠沖鋒舟,很危險。”徐志勝拒絕了王毛的要求,“安置點上誰對家里放心不下,可以把家里鑰匙交上來,等防汛人員進村巡查的時候,到家里看看,幫你們把雞鴨都喂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