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0-08-10 19:54:08
探索人才與土地“捆綁”攻略,遴選300位產業科技杰出人才,圍繞地方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產業、區域,進行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推廣。8月10日《光明日報》對中國農學會的人才土地“捆綁”探索進行了報道。據了解,這300名農業科技杰出人才先后參與解決基層生產技術難題1000多項,建立實驗示范基地147個,384項科研成果得到轉化應用,轉化應用產值170多億元。
好一個“捆綁”攻略。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立足國內解決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保證糧食產能、確保需要時產得出、供得上,不斷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關鍵在科技進步,“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現實中,農業科技發展需求與農業科技人才長期逆向分布,成為制約農業科技進步的突出問題。培育農業良種、改進栽培辦法,推廣機械深耕、普及設施農業、深化土壤改良,哪一項都需要農業科技人員在田間地頭“深耕細作”。人才與土地“捆綁”攻略,是破解農業科技人才與田間地頭“脫軌”,激勵支持更多農業科技人員“田間地頭做科研”的有益探索。
人才與土地“捆綁”,是土地之“福”。人們常將大地喻為母親,以“你讓我棲息,你讓我行走,你讓我奔跑”,禮贊大地對人類的貢獻。然而,“大地”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依靠大量消耗資源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已難以為繼。人才與土地“捆綁”,一大批農業科技人員,把腳扎在田間地頭,把心融進農民所思所盼,用真功、出實力,專心致志搞科研,真心實意向農民傳授科技知識,才能解決制約農民增產增收增效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有效提升了土壤質量和“畝均效益”,這是大地之福,是億萬農民之福。
人才與土地“捆綁”,是人才之“幸”。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科學研究要解決生產問題,搞農業科研離不開農田農民。肥沃的土地,有取之不盡的科研素材,是農業科研工作的起始點,更是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大課堂,脫離了大地滋養,創新創造就失去了土壤和源泉。人才與土地“捆綁”,農業科技工作者走出書齋,聚焦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一身泥、一身汗”,與農民一起摸爬滾打,用科研創新服務鄉村振興,這樣的科研接地氣,這樣的人才更給力。
人才與土地“捆綁”,是時代的要求,是農民的期待,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有人說,農業科技是從土壤里面長出來的。的確,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各種證書與獎勵上,更要刻在田間地頭上。把農業人才與土地緊緊地“捆”在一起,廣大農業人才與廣袤田野融為一體,聚焦農民所想、所憂、所擾、所盼,深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擔當起該擔當的時代責任,在廣闊天地里譜寫新的農業科技之歌。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