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8-12 14:51:08
新華社上海8月12日電(何欣榮、堯子璇)梧桐樹下,吳語悠揚,琴聲婉轉。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紅色基因的經典唱段、跌宕起伏的傳奇小說,伴隨著表演者的三弦和琵琶,娓娓道來。近日,評彈領域的知名劇團——上海評彈團與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街道牽手,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紅色文化找到了交匯點,居民在閑暇時間又有了新去處。
評彈藝術,是一門江南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曲藝,在長三角地區擁有大量戲迷。疫情之下,很多劇院、電影院不能正常開放,如何在家門口為群眾提供高品質的文化生活成為基層社區的心頭事。地處上海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的天平街道,近年來發掘社區文化名人資源,成立“名家坊+”公益文化聯盟。“我們和街道攜手共建‘梧桐書苑’,用好評彈作為文藝輕騎兵的特點和區域的紅色資源,開創專業劇團與社區文化建設的合作新模式。”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說。
上師大附中退休特級教師彭世強,專程從漕河涇開發區趕到天平街道看戲。“我的青少年時代,就在天平聽老師講過‘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故事,如今年近八旬,依然印象深刻。上海評彈團與街道社區定期舉行評彈表演,在我看來是‘舊瓶裝新酒’——用評彈這樣的傳統文藝‘舊瓶’,裝進現代題材的‘新酒’,像最近演的《江南春潮》就是一例。”
評彈表演的舉辦地——天平“66梧桐院”,是一幢有著80多年歷史的文物保護建筑。近年來,天平街道對這幢老建筑進行了修繕,使之變身為老百姓家門口的社區綜合服務體。“像‘梧桐書苑’就充分利用了鄰里餐廳的空間,既提供物質食糧,也提供精神食糧,為居民群眾和曲藝愛好者創造一個‘幸福港灣’。”天平街道黨工委書記高路說。
觀眾席里的袁盛康,是一位資深的評彈愛好者。最讓他驕傲的,是三本記錄冊,記錄著他看過的每一場評彈表演。冊子里,整整齊齊貼上了每一個演出現場的照片,旁邊附著節目名稱和評彈演員簽名。“評彈進社區,從演出方式看是下沉了,但演出質量保持了高水準,十塊錢的門票非常值。”
一邊聽,一邊跟著打節拍。對周國忠老先生而言,評彈不止是消遣方式和興趣愛好,更承載著他的家鄉情懷。
周國忠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中學時期就愛聽廣播里的評彈。之后,他去外地上大學、工作。十多年前,他退休后回到上海,碰到評彈演出,都會去看一看。“現在各方重視社區文化建設,高水準的現場演出也帶有公益性質,對我們這樣的‘老聽客’是一大幸事。”
據介紹, “梧桐書苑”開演的首月,由上海評彈團的國家二級演員出場擔綱。包括《海上英雄》《江南春潮》等經典曲目,傳承紅色基因,是“四史”學習的天然素材。在悠揚婉轉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傳統曲藝又煥發了新的魅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