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

節約糧食,一種生活習慣(記者觀察)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2020-09-01 09:14:09

在荷蘭的一家餐廳,消費者來取訂購的“魔盒”。

荷蘭“別浪費”應用軟件公司供圖

新加坡食品銀行把商家和民眾捐贈的未開封、未過期的食品制成套餐,提供給需要的人們。

資料圖片

在日本富山市經營餐廳的廣野美代子展示用于制作湯菜的胡蘿卜頭、南瓜瓤等蔬菜殘余。

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在莫桑比克萬寶莫桑農業園,收割機正在收割水稻。

新華社發

針對餐飲和糧食浪費現象,很多國家通過加強立法、普及節約意識教育、民間力量參與等方式,引導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費和生活習慣。越來越多的人身體力行節約食物,減少浪費的意識正在不斷普及

日 本

從立法著手減少浪費

本報駐日本記者 劉軍國

針對不少民眾在宴會、聚餐中忙于聊天應酬而顧不上用餐,結果導致很多飯菜浪費的現象,日本長野縣松本市政府發起了一場“3010活動”:希望大家在聚餐開始后的30分鐘內專心用餐、不要離席,并在聚餐結束前10分鐘再次回到自己座位,將食物吃完。松本市政府還呼吁民眾在家也開展“3010活動”,即每月的30日積極利用冰箱里臨近保質期的蔬菜、肉類等烹制菜肴,每月的10日與孩子們一起利用一些可食用但經常被扔掉的蔬菜莖稈和外皮來烹飪食品。“3010活動”在當地取得了良好效果,松本市食物浪費現象顯著減少。

日本國土面積小,山地丘陵多,平原耕地少。日本農林水產省今年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9年度食品自給率為38%。

在日本工作生活30多年的昭和大學醫學部客座教授郭試瑜告訴記者,就像每個中國人幾乎念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長大一樣,日本人從小也接受著相似的教育。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不能浪費食物,是一種基本素質”,特別是外出吃飯時要適量點菜,已點的飯菜不能剩下,吃不完就打包回家。

為了減少食物浪費,日本政府注重從立法著手。2001年,日本實施《食品循環法》,要求食品生產企業減少廢棄物排放,盡可能進行循環再利用。去年10月,日本實施《食物浪費削減推進法》,規定政府有責任推進避免食物浪費的相關政策,并要求從食品生產到消費等各環節減少浪費。

日本其他一些地方政府也像長野縣松本市一樣,積極嘗試各種減少食物浪費的方法。石川縣金澤市政府推出了一項“光盤行動”,呼吁餐廳、食品零售店積極成為“光盤行動參與店鋪”。餐廳在顯著位置張貼“光盤行動”的海報,按照顧客的需求去掉忌口食材,準備小分量套餐,并在消費者點餐時建議其適量,對于吃完所有菜品的顧客給予適當優惠等。食品零售店則把食品分成小包裝銷售,對于臨近保質期的食品打折促銷。截至8月14日,該市已有1226家餐廳和食品零售店成為“光盤行動參與店鋪”。

旅日華僑吳斌在東京經營中餐館已經十幾年了。他告訴記者,餐館服務員會提醒顧客不要一次性點太多菜,如果發現顧客點多了,會建議顧客先吃,如果不夠再點。在顧客用餐即將結束之際,服務員會直接拿來打包餐盒,提醒顧客可以把沒有吃完的菜打包回家。

“一些蔬菜的皮、芯等部分被扔掉非常可惜。如果加工得當,也可以是美味的食材。”在日本富山市從事餐飲業的廣野美代子對本報記者說,農民辛苦種植出來的蔬果應該珍惜。廣野美代子的餐廳嘗試將蔬果的殘余部分制成沙拉醬,不僅供自己的餐廳使用,還對外銷售。南瓜瓤、白蘿卜根部、菜花葉……用這些蔬果殘余加工成的蔬菜湯也口味鮮美。廣野美代子的餐廳每天限量供應25份套餐。每份套餐包含10到12種蔬菜,定價約為1200日元(約合77元人民幣)。這家餐廳在當地小有名氣,頗受顧客歡迎。“希望更多人能充分利用蔬菜、水果、糧食等食材,讓它們物盡其用。”廣野美代子說。

(本報東京電)

新加坡

政府與社會共同發力

本報駐泰國記者 林 芮

在減少食物浪費上,60多歲的新加坡人朱栩嬌有一整套做法。煮飯前她會先準備好清單、確定吃飯人數后再購買食材,避免飯菜剩余。平時在外用餐,朋友們都知道她懂得拿捏菜肴的分量,會請她來點菜。她還會將干凈、剩余的飯菜打包回家。這是朱栩嬌多年來養成的好習慣。在她看來,“減少食物浪費,做起來其實并不難,吃多少就買多少,能省錢,也能節約資源”。

食物垃圾是新加坡最大的垃圾來源之一,過去10年間增長了約20%。2019年新加坡產生食物垃圾7.44億公斤。據統計,本地家庭每天所丟棄的垃圾中,約一半是廚余垃圾。

新加坡所需食品中近九成依靠進口。食物的浪費意味著新加坡需要進口更多食物。同時,為處理大量食物垃圾,新加坡還需要建設更多廢物處理設施,如將廢物轉化成能源的工廠和垃圾填埋場等,這對于土地稀缺的新加坡而言難以持續。

2015年11月,新加坡環境局啟動了減少食物浪費推廣計劃,通過在網站、電視和報紙等媒介和社區等渠道宣傳節約糧食倡議,鼓勵公眾養成合理購買、儲存和制作食物的習慣。

新加坡政府通過向食品零售機構、超市和食品生產廠商發布減少食品浪費的指南,降低食品在供應鏈中的浪費。政府還與學校合作,通過提供教育資源,如海報、工具包、視頻、游戲和演示材料等,向學生普及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加坡非政府機構也開始關注食物浪費問題。成立于2003年的“善糧社”,旨在幫扶社會中缺少食物的弱勢群體。“善糧社”發起的“空盤零剩食”活動鼓勵公眾在用餐時吃多少點多少,這個活動逐步擴大推廣規模,在學校的基礎上,去年首次將小販中心(熟食市場)納入其中。慈善機構新加坡食品銀行則大力推動商家和民眾把他們不需要但未開封、未過期的食品捐出來,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在過去6年中,新加坡食品銀行“挽救”的食物從每年2噸提高至每年550噸。

新加坡有一家公司,專門為外觀不適合出售的新鮮農產品建立專門的銷售渠道,幫助供應商減少浪費。Tresuresure公司則開發了一款應用程序,可將企業和酒店中多余的食物提供給消費者。該公司與新加坡部分酒店建立合作,讓消費者在酒店自助餐供應時段的最后30至60分鐘內以低價購買食物,減少了自助餐浪費。

全民減少食物浪費運動已初見成效。去年12月的一項調查顯示,2019年新加坡的食物垃圾比2018年減少5.8%,是2013年以來的新低。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在訂自助餐會的食物時,會根據賓客人數預定適量或較少的分量,對外表殘次食物和即將過期食品的接受度也更高了。

(本報曼谷電)

意大利

剩余食物回收率超23%

本報駐意大利記者 韓 碩

在意大利米蘭的一家“未來超市”,消費者可以通過互動式顯示屏了解每一種產品背后的故事。例如,貨架上的蘋果是出自哪棵蘋果樹,經歷了怎樣的生長過程,種植者付出了怎樣的勞動,以及如何運送到貨架上。直觀的體驗,讓人們對食物的價值有了更真切的了解,也增加了對自然資源有限性的認識。

在意大利的社交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輕松又富有創意的視頻,教人們如何把剩菜剩飯或是食物的邊角料做成精美的菜肴。比如,把剩余的意大利面做成煎餅,吃不完的玉米粥做成焗烤飯等,既增添了生活樂趣,又培養了人們節約食物的意識。

“杜絕食物浪費,需要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加強公共宣傳,全社會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當然,技術和行動層面的創新也很關鍵。”意大利農業聯合會主席埃托爾·普蘭迪尼表示。

意大利將每年的2月5日定為“全國反對食物浪費日”,并在2016年通過了《反食品浪費法》,力圖減少在食品生產、加工、分配、消費等整個鏈條上產生的浪費。根據2020年的最新數據,自這項法律出臺以來,意大利剩余食物的回收率已經達到23%以上,在歐洲國家中名列前茅。很多社團邀請超市、面包店和餐廳參與,發動民間力量把回收的食物分享給慈善食堂或生活艱難的人們。意大利農業聯合會理事長瑪麗亞·基亞拉·加達認為,這項“綠色新政”具有開創性,它有利于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并應對社會不平等現象。

意大利環境部副部長羅伯托·莫拉蘇特表示,制止浪費是一個涉及道德、社會、經濟和環境的議題。在意大利,越來越多的人身體力行節約食物,減少浪費的意識正在不斷普及。“抵制浪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讓責任感在每個人的內心扎根,才能使節約糧食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和社會風氣。”

博洛尼亞大學國際農業政策教授安德烈·塞格雷是意大利“零浪費運動”發起人,他的團隊的研究顯示,2020年意大利的食物浪費現象首次出現下降趨勢,浪費總量比2019年下降了25%。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期間,意大利家庭的食物浪費量進一步減少,人們不得不更加注重食物的有效利用。

意大利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還出臺教育項目,對在食物和生活用品再利用方面做得好的孩子進行獎勵,從小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我們嘗試在很多學校發起‘飲食教育’項目,讓孩子和家長了解食物的價值和重要性。有效的教育和知識普及是對抗食物浪費的重要途徑,孩子們需要了解食物對于個人健康、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安德烈·塞格雷說。數據顯示,70%的意大利人認為應該將抵制浪費的教育引入教育體系,通過廣泛的食品和環境教育,促進人們特別是青少年良好習慣的養成。

(本報羅馬電)

荷 蘭

“魔盒”模式受商家青睞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任 彥

在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就讀的埃里克·弗蘭斯曼,每天都會定時瀏覽一下手機上的應用軟件“別浪費”。打開該軟件,可以看到哪家面包店、餐廳、超市甚至酒店出售“魔盒”。“魔盒”其實是一個裝有食物的封閉包裝盒,里面可能是咖啡、面包、乳制品、蔬菜或其他已經做好的飯菜。由于消費者在下單時不知道盒子里裝的是什么食物,因此取名“魔盒”。

“魔盒”里的食物都是商家當天沒有賣完但仍然可以安全食用的商品,價格通常在3歐元到5歐元之間,只有原價的1/3,甚至更低。“我經常通過這個軟件購買食物,雖然取貨時間通常在正常飯點之后,但價格低廉。”弗蘭斯曼說,這款低價購買食物的軟件在大學里很受歡迎。

喬斯特·里特維爾德是“魔盒”銷售活動的發起人,他對記者說,之所以發起這項頗有創意的銷售活動,主要是為了和食物浪費作斗爭,“從田間到餐桌,每個環節都存在糧食浪費現象。我們浪費的不僅僅是食物,也在浪費生產食物的自然資源和能源。被扔掉的食物對環境也非常有害,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與食物垃圾有著直接關系”。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與荷蘭營養中心聯合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荷蘭每年每人平均會把34公斤優質食品扔到垃圾桶里,每年所有家庭扔掉的食物總量加起來有8億公斤,總計價值250億歐元。

據里特維爾德介紹,自2018年創業以來,他的商業模式受到很多商家的青睞,至今在荷蘭全國已開設了3700多個銷售點,注冊用戶達到150萬,“挽救”了300萬份食物,總重量約有25萬噸。“這項活動的重要意義并不在于低價出售食物,而在于培養人們節約糧食的意識。食物非常寶貴,是用來享用的,不是用來浪費的。”

瓦赫寧根大學知名專家托尼·蒂默曼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荷蘭政府近幾年大力倡導節約糧食,但在減少糧食浪費方面依然任重道遠。從消費者、超市、餐廳到其他相關機構,從食物生產、運輸、倉儲到消費各個環節都存在浪費行為,但浪費最嚴重的還是消費者,具體來說就是家庭。“糧食浪費問題中最關鍵的其實是認知問題。很多人不以浪費糧食為恥,因此就不會注重節約了。”

“荷蘭很多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餓,因此對糧食浪費沒有概念,每頓飯不管剩多少都會倒掉。他們去餐廳用餐,也很少有人打包,認為那樣做不體面。”在荷蘭生活多年的華人戴璐翌對記者說。相比之下,荷蘭老一輩對糧食就特別珍惜,吃完飯時,盤子特別干凈,不剩一點菜湯或者面包屑。住在荷蘭中部澤沃德市的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對記者說,在二戰時她吃過郁金香球莖。“我吃飯時一粒糧食也不會浪費,因為我經歷過戰爭和饑荒,清楚地知道饑餓的痛苦和糧食的寶貴。”

“如果人們有了節約糧食的自覺意識,并相應改變消費和生活方式,很多食物就不會浪費了。”蒂默曼斯給出幾個小技巧:一是帶著購物清單前往超市,這樣就可以減少購買不必要的食物;二是正確認識食品的保質期,食品的保質期多數時候就是質量的一個保證期限,有些食品在保質期剛過的時候仍可安全食用;三是科學儲存食品,如將冰箱冷藏室的溫度調到4攝氏度,而不是6或7攝氏度,這樣可以使食物保存的時間更久一些;四是烹飪時要心中有數,夠吃就好,減少剩余。

(本報布魯塞爾電)

版式設計:蔡華偉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legend id="avguq"></legend>
  • <th id="avguq"></th><sup id="avguq"></sup>
    1. <del id="avguq"></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