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西都市報
2020-09-27 15:52:09
重慶市南川區山王坪鎮廟壩村的脫貧之路 為節約7毛錢“走斷腿”如今一半村民有了小汽車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 實習生 劉航 重慶南川區廟壩村報道
“30年河東,30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重慶市南川區山王坪鎮廟壩村現任黨支部書記程坤祥,對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動情地說道。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程坤祥到魚泉鄉(現山王坪鎮)辦事,被一個同齡人在背后喊“高山棒”。因為廟壩村地處大山深處,村民又特別窮,“高山棒”是一種帶有諷刺意味的稱呼。“當時我年輕氣盛,硬生生追了好幾里路和他爭執了一番。”程坤祥說,回過頭來一想,當時的廟壩確實太窮了,才讓別人看不起。
如今,廟壩村以種植黃連、筍竹,養殖中蜂和鄉村旅游為主要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從2014年到2019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5倍,80%的村民在城里買了商品房,一半的村民擁有了自家的小汽車。村莊面貌日新月異,村民生活紅紅火火。
程坤祥說,現在大家都以“高山棒”自居,前兩年他去注冊農家樂名字的時候,發現“高山棒”居然已經被人搶先注冊了,“腰包鼓了,大家的自信心就足了,還愿意當這個‘高山棒’哩!”
曾經
吃不飽飯,出行不便
9月22日,秋分時節,天空飄灑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蒸騰的霧氣彌漫在山間,把廟壩村也裹了起來。
程坤祥的小兒子早早起床,準備開著家里的車,下山去水江鎮買些肉。中午,自家農家樂“遙澤居”要接待城里來的客人。程坤祥一個勁地叮囑兒子:“現在雖然路好走了,但也要當心,開車慢點。”
57歲的程坤祥是土生土長的廟壩村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三元廟壩石旮沓,紅苕洋芋包谷粑”,廟壩村因為地處靠近武隆區的大山里,位置偏僻,又處在高寒地區,再加上村里耕地少,村民們過去只能依靠種植玉米、土豆、紅薯等旱地作物維持生計,但這些農作物不足以讓他們吃飽穿暖。
吃不飽還不是困難生活的全部,出行同樣不便。“望得到屋,走得人哭”是廟壩村人編的順口溜,真就是山高坡陡,沒有成型的公路。
哪個村民想去鄰社的親朋家串個門,早上出發,中午才能到。至于到鄉壩里趕場,就更是一件大事情,通常天不亮就出門,天黑后才回家。當年,程坤祥最大的夢想就是吃得飽飯,坐得起7毛錢的公交車。
改變
產業調整,腰包鼓了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大山深處一個個新思想萌芽了。
程坤祥雖然只是初中畢業,可也算廟壩村少有的“文化人”。1992年,程坤祥被選為村委會主任。那年,不到30歲的小程意識到廟壩村不能再繼續窮下去了。他發現,平均海拔1300米的廟壩,土壤和氣候均適宜黃連的生長。
說干就干,程坤祥率先在村里種植了2畝黃連,一方面是探索積累黃連種植技術,另一方面也給村民起示范作用。1995年,程坤祥的黃連年收入就超過了2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種植黃連50畝,僅此一項,農民就增收70余萬元。廟壩村成功邁出了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2007年,程坤祥再次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已是中年漢子的老程又發動村民增加黃連種植量,使全村黃連種植面積達到100畝。隨后,山王坪鎮黨委、政府看到廟壩人的努力,也積極幫扶,聘請來中藥材種植專家,組織村民開展黃連種植技術培訓。廟壩村的黃連種植業在政府與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發展得紅紅火火。
除了黃連種植業,近年來,蜂蜜成為廟壩村又一個支柱產業。2015年,山王坪鎮政府、廟壩村村委會為村民發放中蜂蜂箱,其中建卡貧困戶每戶發放10個,一般戶每戶2個,奠定了全村發展中蜂養殖的產業基礎。中蜂養殖在這兩年更是進入快速發展期,全村蜂群已從 2010 年的 500 群發展到2019年的1500群,產值達到160萬元。今年,廟壩村駐村第一書記宋建峰還為村里產的蜂蜜申請了“百花·黑葉猴”商標,提高了品牌價值。廟壩人因為發展蜂蜜,讓自家的幸福生活更加“甜蜜蜜”。
如今
“鄉咔咔”變成“香饃饃”
2014年,山王坪景區至廟壩村的公路油化通車,道路串聯起了景區和鄉村。廟壩村承接了山王坪景區火爆后的溢出效應,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就餐、住宿。為了推進“快進暢游”工程,5年來,廟壩村建設骨干道路25公里,3條出村通道全部油化,并升級改造通社支路、入戶路、院壩路15公里。路的瓶頸打通了,昔日“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廟壩,越來越受到城里人的喜愛。
如今的廟壩村,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秀麗的自然風光,春可觀花、夏可避暑、秋可賞葉、冬可玩雪,四季美景不斷,成為發展鄉村旅游的好地方。
瞄準發展前景,程坤祥又發動村民開辦了農家樂。2018年,他向農行貸款60萬元,向朋友借款20萬元,建起了有21間客房的農家樂“遙澤居”,每年的各項產業純收入已超過了20萬元。
有了帶頭人,全村鄉村旅游發展迅速。最近幾年夏天,包周、包月、長租房需求劇增,使得村里的5家農家樂一房難求。2019年廟壩村旅游收入達到210萬元。
52歲的建卡貧困戶夏春學在2014年底成功脫貧。而他脫貧正是靠著交通暢通后,鄉村旅游興旺后帶來的。今年疫情期間,夏春學還專門買了水果、牛奶到村里防疫點,送給值守人員。“當了這么多年貧困戶,現在脫貧了,一定要好好感謝黨和政府,也為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夏春學質樸地說道。
收入增高了,家鄉變美了,村民們更相親相愛了,廟壩,這個不被人看好的“鄉咔咔”變成了人人向往的“香饃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