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0-04 17:14:10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4日電 題:達斡爾族非遺“哈尼卡”中的“國慶節”
新華社記者哈麗娜
在非遺傳承人蘇梅的工作室,四五個小女孩兒手中拿著自己剛做成的“哈尼卡”,圍坐在圓桌旁,你一言我一語地演歡度國慶節的戲劇。
小女孩兒單月茹說:“今天是國慶節,我們做了幾個漂亮的哈尼卡,還搭了房子和桌椅,把達斡爾族一家人歡度國慶節的場景演出來。”
哈尼卡是達斡爾族的紙偶,是達斡爾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手工藝術,從幾厘米到20厘米高不等。歷史上,達斡爾族在狩獵、生產之余,為了哄孩子開心,會用樺樹皮薄片剪出人形或動物,讓孩子們玩“過家家”游戲。
“在達斡爾族人的眼中,哈尼卡就像是芭比娃娃,它的玩法和‘過家家’類似,是達斡爾族孩子的童年記憶。”蘇梅說。
54歲的蘇梅是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哈尼卡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她從小學習制作哈尼卡紙偶。1998年,畢業于黑龍江教育學院美術系的蘇梅回到家鄉,全身心投入哈尼卡剪紙藝術的傳承中。
蘇梅介紹,對于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達斡爾族來說,“哈尼卡”游戲仿佛成了達斡爾人生活歷史的一個縮影,也間接地成為達斡爾民族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載體。達斡爾族的孩子小時候玩“哈尼卡”,大人會在旁邊教孩子怎么玩兒。比如家里來客人了,主人怎么說、客人怎么說、怎么給長輩請安、怎么等客人落座上煙敬茶等等禮節都可以寓教于樂。
“最近,國家提倡‘勤儉節約’,我們工作室的手工藝人就想到用哈尼卡或者剪紙的方式做宣傳,人們樂于接受,還宣傳了我們民族的手工藝。”蘇梅說。
多年來,蘇梅深入偏遠村落搶救、收集哈尼卡技法和作品,并悉心向剪紙長輩學習。“在民間,一些老人還沿用古老的剪法,用獸皮或樺樹皮剪,很珍貴。”蘇梅說。
蘇梅不滿足于傳承,同時不斷推陳出新。她的剪下,誕生了耕種、打獵、捕魚、采柳蒿芽、打曲棍球、蕩秋千等表現達斡爾族生活的新作品;同時,給哈尼卡人物加上了雙手和更多的飾物,創作材料日趨多樣化,造型更新穎豐富,受到人們的歡迎。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蘇梅帶著技藝走進課堂、走向社會面對面輔導、培訓哈尼卡的制作技藝,近年來參加培訓人數達1000多人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