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網
2020-10-15 21:08:10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航天夢助力強國夢復興夢,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事業自力更生,勇攀高峰,在發展壯大中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這是一批批“每一次仰望星空都能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心血”的中國航天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崔蘊在工作中。資料圖
有人說,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崔蘊是航天一院運載火箭總裝總測技能大師,被稱為“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總裝第一人”。他曾為火箭命懸一線,癡迷火箭40年,把打造世界頂級火箭作為終生事業;他從一名普通的火箭裝配工成長為國家級技能大師,更鍛造出一支過硬的隊伍,助力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走近這位技能大師,走進他“用生命造火箭”的傳奇人生。
“火箭出廠的時間節點必須守住!”
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總裝車間坐落于天津,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就是在這里進行最后的總裝、測試。總裝是火箭誕生前的最后一道關卡,崔蘊是這道關卡的“總把關人”。
2013年,崔蘊擔任天津航天長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總裝測試車間副主任,負責新一代運載火箭總裝。“我們航天火箭總裝人有一條別人沒有的行話,叫‘后墻不倒’,什么是‘后墻’,就是火箭出廠的時間節點必須守住。”崔蘊說。
崔蘊在工作中。資料圖
作為我國唯一一位參與了所有現役捆綁型運載火箭研制全過程的特級技能人才,崔蘊參與總裝過的火箭已有70多發。然而面對直徑大了近一倍、95%都是新技術的長征五號,過去總裝傳統火箭所采用的工具和裝配方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總裝需求。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箭體上有5萬多個零部件,螺釘數目更是巨大,品種繁多,裝配要求不一,任何一個微小的安裝失誤都可能導致火箭最后的發射失敗。例如,長征五號的燃料儲箱體積增大,貯箱壁使用了全新的工藝和材料,壁厚最薄的地方只有2毫米,如果把一個貯箱等比縮小到一個雞蛋大小,它的厚度只有雞蛋殼的十萬分之四,在裝配時嚴禁觸碰,這就更增大了裝配難度。
總裝大直徑火箭,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崔蘊憑借著幾十年來對火箭各系統性能的了解和知識的積累,逆向思維,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辦法:“只有旋轉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崔蘊在工作中。資料圖
不過,想要讓一個重達20噸的龐然大物滾轉起來,著實困難。
整整兩個月時間,經過上百次的實驗,無數次修改圖紙和方案,崔蘊帶領團隊終于攻克了長征五號大直徑火箭裝配難的關鍵問題,人員在地面就可以進行各項裝配工序,實現了多人多點同時操作,總裝工作效率提高了兩到三倍。
通過技術和管理上的大膽創新,崔蘊帶領團隊有效保證了火箭出廠時間節點的“后墻不倒”。
“魂牽夢繞,醒著、睡著腦子里都是火箭”
從事火箭制造30多年,崔蘊也曾數次與死神擦肩。
1990年7月,我國首枚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長二捆”火箭)準備在西昌發射。就在千鈞一發之際,火箭四個助推器的氧化劑輸送管路上的密封圈忽然出現泄漏,需要緊急排除故障。作為總裝測試的一線人員,崔蘊義無反顧地沖進搶險現場。
崔蘊在工作中。資料圖
搶險中,熟悉火箭結構的崔蘊很快就找到了“惹禍”的密封圈,就在他按照既定方案去擰密封圈的時候,被腐蝕透的密封圈徹底毀壞,四氧化二氮如同泉水一般噴出,剎那間,液態的四氧化二氮化為紅色的煙霧,彌漫在周圍,毒氣濃度急劇上升,遠遠超出了濾毒罐的負載。他在艙內連續工作近一個小時,出艙后立刻被送往醫院,經檢查肺部75%燒傷,生命垂危。醫生用了10倍于常人的解毒劑量,才保住了他的命。經過多次搶救,崔蘊活了過來。他當時29歲,是搶險隊員中最年輕的一位。
在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長二捆”火箭)成功發射的當天,崔蘊帶著氧氣瓶,被醫生護士抬到了醫院的樓頂,一邊聽著火箭發射的轟鳴聲,一邊眼淚“啪噠啪噠”地往下掉。
幾天里,從在病床上聽到一名親密隊友壯烈犧牲的慘痛消息,到見證這枚火箭的首飛成功,這冰火交融的滋味,他一輩子都忘不了。
正是在這短短的幾天中,崔蘊深刻地認識到了航天這個行業的高風險、高難度。從此他開啟瘋狂的學習模式,在西單圖書大廈一坐就是一天,一邊看,一邊記,一邊琢磨。對不明白的問題,他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在他看來,一名合格的火箭裝工,除了銑工、車工、焊工、電工等技術,腦子里還必須裝著材料力學、理論力學等理論。有時為了一個問題,他跑到設計人員那里,一泡就是一天,就是要徹底解開心底里的那些“疙瘩”。
崔蘊在工作中。資料圖
一次,在某火箭發射前,憑借多年積累的理論知識和搶險經驗,崔蘊及時救下了命懸一線的隊友。當時,身兼工藝員的總裝一組組長崔蘊正在指揮操作人員搶修故障。一名隊員在進艙時,身體輕晃了一下,這一細微的動作被細心的崔蘊看在眼里,他心里突然一緊,“不好!”
來不及解釋,崔蘊一把掀起隊員的空氣面罩緊急切斷氣源,接著抱住他滾倒在地上,然后馬上爬起來狠掐隊員的人中穴,又接連扇了他四五個耳光,直到隊員口鼻冒出大量白沫最終清醒了過來。由于事情發生得太快,現場人員還以為兩人在打架,有的甚至過來拉架。
事后人們才知道,崔蘊從那一晃中看出了氮氣中毒的跡象。原來,由于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導致該名隊員空氣面罩的氣源竟錯接成了無色無臭的氮氣。在掀下面罩后,這個隊員已幾近昏迷,一條腿掉進火箭與發射塔架的弧形間隙,隨時有可能從40米的高空摔落,幸好崔蘊第一時間反應,完成了那一系列的連抱帶滾操作,避免了危險發生。
崔蘊在工作中。資料圖
熟悉崔蘊的人都說,他就是為火箭而生。500多件裝配工具他全能熟練運用,大到發動機,小到螺絲釘,把火箭的結構牢牢“刻”在了腦子里。在同事眼里,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但了解崔蘊的人都知道,他贏在堅持,贏在幾十年如一日地鉆研。
用崔蘊自己的話說,就是“魂牽夢繞,醒著、睡著腦子里都是火箭”。
如今,崔蘊和團隊先后成功完成了長征七號、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為中國航天作出突出貢獻。2019年五一勞動節,崔蘊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說:“我真心地喜歡火箭的總裝測試,沒法用語言來說這個癡迷程度,真是特別喜歡這個。”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靠的就是一輩輩航天人不懈的艱苦奮斗。崔蘊也在用雙手一步步編織著自己和祖國的航天夢。
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新的長跑正在開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