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0-23 17:12:10
新華社石家莊10月23日電 題: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上)
新華社記者
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讓更多新市場主體成長起來,增強經濟韌性和活力。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期間,各督查組堅持問題導向。督查發現,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放管服”改革成果發揮重要作用,有效維護了生產生活基本運行秩序,有力支撐“六穩”“六保”落地生效。
“放管服”為經濟添活力 為群眾增便利
第二督查組在河北省威縣督查發現,今年前9個月,該縣新增市場主體較去年同期增長43%。這背后是“放管服”在發力。2014年,威縣在全國率先組建縣級行政審批局,實現“一個機構一枚印章管審批”。至今,該縣已將行政服務升級至6.0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威縣對信用記錄良好的企業和個人開通辦事綠色通道,辦理事項近3900件。為方便年紀較大的農民辦事,威縣行政審批局又與村中的供銷商貿機構合作,創立“村內辦”模式,下放141個審批服務事項,群眾足不出村就能辦成很多事。
辦事方便,市場主體多起來,老百姓收入也在提高。目前,威縣有市場主體3.5萬家,是2015年時的兩倍。2019年全縣財政收入和農民收入較2015年翻一番。
第五督查組在江蘇省了解到,在推動公共資源交易改革過程中,江蘇省從全面推進“不見面”交易這個“小切口”入手,借助“文件無紙化、標書在線傳、開標不見面、系統輔助評、結果快遞送、過程全留痕”等方式,提高了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率質量和交易主體的滿意度、獲得感。今年以來,江蘇省共實施“不見面”交易19013宗,累計減少投標人往返約91.65萬人次,節約投標人成本近8.17億元。
在河南省,第八督查組了解到,該省加快推廣應用政務服務移動端“豫事辦”,圍繞老百姓“人生事”,為老百姓“解難事”,提供便民服務。至今年10月,“豫事辦”累計注冊用戶達2299萬人,787個事項可“指尖辦”。
仍有“攔路虎”制約“放管服”
各督查組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線索進行暗訪核查,奔赴有關政務服務中心等直接服務市場主體和群眾的辦事窗口,了解真實情況。督查發現,基層“放管服”改革仍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工作不銜接,責任相互推,群眾辦事難”的情況。
第八督查組明察暗訪鄭州市社保中心、鄭州市中原區社保中心等單位時發現,基層單位存在“不履行首問負責制,多單位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因經辦人員業務不熟造成審核結果反復改的情況也一定程度存在。企業人事經理張女士為辦業務,跑了鄭州市多個社保中心,這些中心答復模糊、互相推諉,在歷經半個月反復跑腿后,該企業的申請才在一個社保中心被受理。鄭州市23歲的李先生申報失業補助金,17個工作日后才得到結果反饋,遠超出“5個工作日內反饋結果”的要求。
第十三督查組在西寧市城東區市民服務中心發現,社保政務服務一體化網上平臺不完善即上線運行。平臺上線運行后,中心停止辦理部分線下社保業務,而網上平臺登錄不上、提交不成、刷新不了等問題時有發生,群眾反映線上線下“哪都辦不了”。“社保繳費基數核定申報”事項,線上一直顯示“待辦理”,群眾只能到現場窗口催辦。很多辦事群眾反映,窗口到點下班,取了號也不保證能辦上事。
進一步加大“放”的力度,強化“管”的責任
為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江蘇省推動交易活動全留痕,提高監管透明度和時效性。通過大數據分析應用,有效打擊圍串標、借掛資質等違法行為。近年來,江蘇省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疑似串通投標項目4177起,涉及企業580家。
湖北省對市場監管更加審慎規范,推行“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干擾。今年還出臺《首次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罰清單》,由此前36項擴充至50項,對首次違法行為運用責令整改或采取對當事人損害最小的方式進行裁量處罰。
上海市則強化大數據技術應用,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建立起針對高危行業、重點工程、重點領域、重要商品的風險監測評估、預警跟蹤、防范聯動機制。
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督查組結合浙江、河北、黑龍江等地實際,建議:一是進一步清理、規范與《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為基層愿改革、能改革、敢改革創造有利條件。二是以“信息化+標準化”為引領,創新簡政之道。部門間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建立權威高效及時的數據共享機制。三是要實行清單管理,防止不斷出現新審批。同時應該建立標準體系,細化每個審批事項的辦理情形、辦理依據、申請材料、辦理時限等,做到線上線下統一。(記者閆睿、齊雷杰、袁全、張驍、張斌、周穎、牛少杰、趙久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