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1-05 16:11:11
新華社太原11月5日電 題:下山農民再“登山”
新華社記者呂夢琦
53歲的山西臨縣農民苗蘇平去年搬下大山,住進了縣城邊的湫水萬安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今年,他和老伴加入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重新上山植樹造林,實現了穩定脫貧。
苗蘇平的新房面積有40平方米。按照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20平方米、人均3000元、戶均不超過1萬元的標準,他住新房只交了6000元錢。
湫水萬安苑是臨縣18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之一,占地252畝,安置著9個鄉鎮67個自然村的4944名村民。所有舊村的照片都懸掛在小區廣場的展板上,人們想念老家時可以到這里看一看。與舊村溝壑縱橫、靠天吃飯不同,這里水電暖、幼兒園、中小學、衛生所等配套齊全,旁邊還建有扶貧車間和產業園區。
“政府正在給我們辦房屋產權證,戶口也能遷過來。”苗蘇平說,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住到這么好的地方。
“十三五”期間,臨縣一共實施自然村整村搬遷166個、部分搬遷117個,安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444戶23495人,同步搬遷4893戶16509人。
盡管在小區旁邊就能就業,但苗蘇平和老伴今年還是選擇加入造林合作社,重新回山上務工。除了秋收,這對夫妻今年幾乎沒有中斷過種樹,每天早上5點多上山,一直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才回家。
“大半年時間,我們就掙了6萬多元錢,只要收入穩定,受苦受累都不怕。”苗蘇平說。
呂梁山深處大多不適合人類居住,但在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努力下,現在卻孕育著新的發展機遇,吸引大量農民下山之后再“登山”。
2016年以來,臨縣大力實施生態扶貧和退耕還林等工程。全縣組建了291家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在一個戰場同時打贏生態治理與脫貧攻堅兩場戰役。
臨縣林草局局長高翠文說,過去5年,臨縣森林覆蓋率由18.3%提高到25.1%,3.4萬名參與造林的貧困人口人均每年增收12877元。
生態持續改善和經濟林面積不斷增加,也讓搬遷農民上山增收有了更多選擇。
與苗蘇平不同,已經搬遷到臨縣欣陽小區的周家焉村村民秦有順選擇上山養蜂。這位59歲的脫貧戶搬下山已有3年,以前家里4口人住1孔窯洞,現在新家80平方米,各種設施都很齊全。
“過日子就像蜜蜂釀蜜,只要勤快就有好收成,我養了40多箱蜜蜂,去年掙了4萬多元錢。”秦有順說。
目前,臨縣已發展棗林80多萬畝,槐樹20多萬畝,非常適合發展養蜂產業。今年4月,臨縣掛牌了蜜蜂特色小鎮,引導和鼓勵人們上山養蜂。
臨縣蜂業協會會長李建玉說:“臨縣本地蜂農已經增加到266戶,每年還吸引全國各地400多戶蜂農前來放蜂,蜂蜜已經成為我們縣的特色產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了方便搬遷農民上山發展產業,臨縣在舊村拆除復墾時專門保留了存放農具和供臨時休息的房屋。
“過去,我們只是在山上種地、種樹,現在林下可以種藥材,發展生態養殖,這是吸引大家上山的地方。”去年,臨縣前曲峪村脫貧戶劉秋平拿出9000元入股了村里的養殖場,在棗林下養雞,每公斤雞蛋能賣70元。
“我第一年就分紅3500元,以后會越來越高。”他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