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11-06 10:33:11
“西湖有龍井,長沙有金井!”秋日艷陽高照,置身滿眼翠綠茶園的長沙縣金井鎮鄉間,很難將這美麗鄉村和扶貧工作聯系起來。
長沙縣金井鎮茶園 張桂貴/攝
作為湖南中西部的第一縣,長沙縣經濟發達,但跟其別稱“星沙”一樣,該縣仍有一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插花式”零星地分布在各鄉鎮中。
“相對發達地區的相對貧困人口如何實現高質量脫貧,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考題。”長沙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志明對該縣脫貧工作的難點感觸頗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落下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不落下一戶一人。全力讓陽光照進每一個貧困的角落,是長沙縣廣大扶貧干部們努力破解的一道難題......
“插花”扶貧 政府為民兜底子
破解“插花式”貧困,還需“插花式”破解貧困之道。
“老顧,這是1000元臨時救助金。”今年疫情期間,金井鎮金龍村中間屋組村民顧文剛迎來了鎮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
因病致貧的顧文剛4年前查出尿毒癥,每年必須住院做血透,妻子辭職在家,照顧他和讀小學的兒子。
“多虧了政府,一家三口有低保,看病也能報銷80%,還把我妻子安排在村里的幼兒園當老師,每月都有固定收入。”顧文剛告訴記者,今年因為疫情,幼兒園停學,妻子收入沒了保障,“這1000元的救濟金可真是雪中送炭呀。”
不止顧文剛,金井鎮33名低保尿毒癥患者,疫情期間都收到了臨時救助金。
“大道康莊”采訪組在長沙縣鄉鎮調研 何萌/攝
特殊時期,特殊政策。
在平時,組織村里的愛心企業家定期捐款,資助村里的困難家庭;政府幫助貧困戶們流轉土地,逢年過節上門慰問;政府還給兜底、介紹工作……
“脫帽不脫政策,我們要努力防止‘剛越線,又返貧’現象發生。” 為防止貧困戶們脫貧又返貧,長沙縣金井鎮黨委書記葉照君一直沒有閑著。
金井鎮的這套探索,其實是長沙縣政府兜底扶貧的有效經驗之一。
為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長沙縣實施貧困學生臺賬化精準控輟;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參保率為100%,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制度,貧困患者住院實際報銷比例提高至89%;全縣兜底保障水平最低每月每人369.80元;自然村公路通達計劃全面完成;貧困戶飲水安全全部達標;由第三方機構對房屋危險等級進行鑒定,補助標準均高于省、市。
“政府就是我們最大的保障!”貧困戶脫貧,脫貧防返貧,當地村民們對能過上好日子充滿信心。
因地制宜 產業帶富好日子
長沙縣盛產“長沙綠茶”,該縣金井鎮湘豐村具有種茶產茶的悠久歷史,是遠近聞名的茶鄉小鎮,一望無際的茶園里不僅有體驗式采茶、茶藝表演,還有茶園露營基地、帳篷民宿等項目。
“2017年村里開始結合國家政策與湘豐集團共建,以茶為核心、生態鄉村旅游為切入點,持續推進‘一街帶五園’發展模式,部分村民直接獲益增收,解決了當地100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湘豐村黨總支書記林金良告訴記者,村集體經濟入股的湘豐集團是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年產值20多億元。
茶園組織茶道知識培訓 資料圖
共建經營模式在盤活“沉睡的資本”的同時,保障了村民們的有效權益,使得村民們原本擁有的固有產權集合利益最大化。2019年,湘豐村集體經濟收入202.59萬元,同比增長255.42%,其中村民人均年收入6萬余元。
隨著茶產業的發展,村民們的錢袋子慢慢鼓了起來,青青茶園為茶農們解決了溫飽、也帶來了富足與小康。
“依靠茶香小鎮,我們家里辦起了農家樂,一到節假日,來家里吃飯的游客坐都坐不下。”看到茶園發展商機,村民鄭旺龍把自己的房子改成了農家樂,而他家里的3畝地則交給了湘豐集團打理,每年收取2000多元的流轉費。
“金井鎮的茶產業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動力、以旅游為延伸,它不僅是扶貧產業、生態產業、更是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葉照君認為,長沙縣茶產業已將一二三產業很好地融合了起來,成為該縣最具有代表性的產業之一。
近年來,長沙縣共計鋪排產業扶貧項目537個,投入專項扶貧資金超8千萬元,共有76個龍頭企業、合作社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帶動貧困戶4223戶,產業扶貧覆蓋率達95%以上。
授人以“漁” 就業甩掉窮帽子
“茶廠有事做,田里有收成,雞鴨有銷路,蔬菜水果能賣錢,現在比打工好多了。”說起當下的生活,金井鎮湘豐村村民蔣玉豐精氣神十足。
以前,蔣玉豐家里條件不好,他夫妻倆都患有慢性病,靠在外面打零工賺點錢,屬于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要讓無法離家、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戶,能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蔣玉豐家里的困境,林金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村里的茶園發展起來后,他把蔣玉豐介紹到了茶廠工作,每年僅采茶期那幾個月就能賺一萬多元。
“工作時間靈活,不用每天去,還能照顧家里。” 蔣玉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幫扶資金入股企業,每戶每年可以拿到近4000元,采茶時節就在茶園打工,再加上平時在家喂些雞鴨,賣些蔬果,他和妻子每年收入有近2萬元。
2018年,蔣玉豐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以前靠吃低保,現在靠雙手,日子越過越有底氣!” 蔣玉豐高興地說,扶貧幫扶讓他一人就業,全家實現了脫貧。
游客參觀制茶工藝流程 資料圖
林金良向記者介紹,初期為茶樹除草、打掃茶園衛生,這些請的勞動力都是村里的貧困戶,茶園發展起來后,種茶、采茶、制茶都還是請當地老百姓,大家懂技術、有活干、有錢掙,生活水平自然就好了起來,老百姓的工作生產勁頭也越來越足了。
除了茶產業,制造產業集群也是長沙縣的優勢產業,包括廣汽菲克、遠大科技、山河智能等9家省級企業都在長沙縣設立了就業扶貧基地,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目前,共計吸納全國各地來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約2萬人,其中14家國家、省、市級就業扶貧基地共計吸納全省各地貧困勞動力4048人。
當前,長沙縣所有貧困戶均達到脫貧條件,全縣正在開展動態調整和貧困退出工作,今年年底將實現全部實現脫貧。
“現在已到決戰決勝倒計時階段,作為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的長沙縣,我們沒有絲毫退路。我們的工作是要用持之以恒的奮斗定義人民的幸福,要實現讓農村有景可看、農民有活可干、農業有錢可賺的發展目標。”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沈裕謀說出這番話時語氣異常堅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