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2020-11-10 12:58:11
浦東開發陳列館最近成了“網紅打卡點”,展出不少“老物件”,其中一枚特殊的“小公章”引起不少參觀者的注意。浦東新區成立之前,當時上海各區、局的公章是4.5厘米,市政府的公章是5厘米。經市領導同意,浦東新區公章直徑確定為4.8厘米。看似一點“小改動”,預示著浦東“特中有特”,將掀起中國改革開放的新一輪浪潮。
浦東的開發開放,承載著跨世紀的厚望。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大經濟城市,面臨改革發展的諸多瓶頸。在這樣的歷史關頭,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向世界宣布:開發開放浦東!
剛剛啟動開發開放的浦東百業待興,有美國《時代》周刊記者向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镕基發問:“上海的官僚主義像長城的石頭一樣堅硬,你們如何改變這一狀況,使浦東新區對外商投資更有吸引力?”朱镕基表示,過去上海一個項目要蓋一百幾十個圖章,但現在建立了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目標是審批外資項目只蓋一個圖章。
如今,這個承諾已經成為現實。為了聚焦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解決企業準入難的問題,浦東新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先照后證、證照分離、一業一證等改革舉措,降低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通過“政府側”向“企業側”轉變的改革,政府審批、監管服務等全流程作了系統性的革命再造,提高了企業的滿意度,也提升了事中事后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
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努力讓每一項改革都發光發熱,這是浦東30年改革始終秉持的原則。“大家要戴著鋼盔去搞浦東的事,要有不怕被砸的勇氣!”這是浦東“老開發”們津津樂道的一句話。
在張江科學城這片世人公認的創業樂土上,有一句話廣為流傳:“騎著自行車進來,開著寶馬車出去。”在創業者“逆襲”背后,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的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的發展“堵點”,有關部門設計了很多系統集成性的改革項目,包括建設生物醫藥研發的公共平臺、發放創新券降低研發成本等,通過匯聚生物醫藥產業的“朋友圈”,推動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正是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才讓浦東凸顯出“雙輪驅動、同向發力”的格局。浦東在全國率先研究推進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使浦東眾多中小生物醫藥企業解決了創新成果變產品、產品變商品的問題,把浦東的科技研發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遇上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有關部門不先做“技術判斷”——按規定可不可以做,而是做“價值判斷”——想想這件事到底應不應該做。以新零售的代表盒馬鮮生為例,如今消費者可以直接在超市選擇海鮮并當場烹飪享用,但當時這種“四不像”的新業態,給政府的發證和監管帶來不小難度。浦東相關部門沒有簡單說“No”,而是突破原有做法,積極探索創新,率先頒發“零售+餐飲”一體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接著把互聯網功能業態加入食品許可證,如今,這種模式已向全國推廣。
浦東的改革創新成果如何?數字很能說明問題:浦東開發開放以來,已有328項改革試點向全國復制推廣。胸懷天下,立己達人。浦東的改革不是關起門來自娛自樂,而是始終胸懷大局、立足全局,在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謀劃和推動。
“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后,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三十而立的浦東,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勇當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尖兵,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未來可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