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20-11-18 19:26:11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史軍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一“綠色低碳發展”既體現了生態文明的基本理念——“綠色”,也指明了實現美麗中國的主要路徑——“低碳”,將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揮棒。
綠色是“底色”,是發展的基本理念。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具體體現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價值觀獲得廣泛認同,“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指導原則貫穿經濟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以上這些,均為我國未來的發展打好了“綠色底色”。
低碳是“畫筆”,是發展的主要路徑。“十四五”期間,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在這一“生態底色”的基礎上繪就一幅較為完整的生態美麗中國“生態畫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等等。低碳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要求,也是生產與生活方式轉型、技術創新、能源結構優化與提效、生態扶貧、國際合作(綠色“一帶一路”)等全方位的指針,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之路。
美麗是“答卷”,是發展的重要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還勾勒了二〇三五年我國要實現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現代化”圖景:“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永遠是進行時,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使我們的國家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祖國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
在筆者看來,綠色低碳發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也體現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
綠色低碳發展體現了辯證的生態自然觀。環境與發展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的永恒課題,在某種意義上,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人類在發展進程中探索如何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關系的歷史。進入工業文明以來,隨著地球資源的日益緊缺、環境問題的不斷出現以及社會矛盾的加劇,如何實現環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經濟社會與人類自身的良性健康發展,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重大問題。如何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決定著人類文明的方向。環境與發展之間存在辯證關系:發展既依賴自然環境,又會破壞自然環境,但恰當的發展也可能有利于自然環境的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對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作出了科學的回答。他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形象地說明二者的關系。綠色低碳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辯證統一為理論基礎,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那樣,“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要把“山水林田湖”看成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試圖從社會制度和社會生產方式的角度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綠色低碳發展有助于協調環境與發展的矛盾。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經濟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基礎和前提,并且這種“發展”是一種以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為前提,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生產生產方式綠色轉型為載體,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能夠克服傳統發展模式造成的環境代價的高質量、內涵式綠色發展。綠色低碳發展要求我國在“十四五”時期,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提高海洋資源、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水平;推行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等,以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外來物種管控;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行林長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加強黑土地保護,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開展生態系統保護成效監測評估等,以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等等。
綠色低碳發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問題十分關注,無論到哪里考察,都會將當地的生態環境作為重點考察對象。他所提到的生態環境議題至少包括這樣一些內容: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分類、低碳能源、美麗鄉村、生態城市、氣候變化、植物造林、荒漠防治、生態移民、生態屏障、主體功能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在經過長期經濟高速增長為人們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之后,人們卻仍“不夠幸福”,因為空氣、水和土壤等受到了污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對人民健康與幸福的重要性,提出了諸多以人民為中心的綠色低碳發展論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你掙到了錢,但空氣、飲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綠水青山不僅是金山銀山,也是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到良好生態環境對人民的“普惠性”,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斷強調要努力保障人民的“環境權利”,通過“綠色城市”“美麗鄉村”“生態示范城”建設,“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讓人們幸福地生活在“天藍、地綠、水凈”的“綠色家園”中。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用“生態補償”的方法保障人民的“環境權利”,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永續發展”這一具有代際生態正義維度的目標:“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不僅要為當代人保護環境,更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自然遺產”“一片碧海藍天”。同時,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通過“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致力于構建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