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12-08 15:03:12
11月7日,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馬鞍山村的村委會里格外熱鬧。一場鄉村旅游人才技能培訓吸引了不少村民。
“老師教得認真,大伙兒學得仔細。”為了參加其中旅游文化產品制作員培訓,返鄉務工的村民周爽一大早就來到村委會。一上午的時間,她學會了3種糖人的制作方法,“和過去相比,馬鞍山村變了大模樣,環境好了,游客多了。只要勤勞肯干,就能賺到錢。”
周爽的感受正是馬鞍山村發展的真實寫照。近年來,馬鞍山村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再以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同時拉動消費助力扶貧,實現了從省級貧困村到美麗鄉村的轉變。
從“啃資源”到依托資源致富
走進馬鞍山村,柏油路蜿蜒整潔,各具風格的村舍錯落有致,母親河小南河繞村而流。
曾經的馬鞍山村,“雨天兩腳泥,晴天一身土”是村民們揮之不去的煩惱。
“過去,馬鞍山村以礦山產業為重要產業,全村有8家采石場。由于經營粗放、管理不善,既破壞了資源也破壞了道路,還帶上了貧困村的帽子。”馬鞍山村黨總支書記張旭光將這段歷史形象地概括為“啃資源”。
2016年,馬鞍山村班子抓住采石場專項整治的契機,全面禁采,并在脫貧包保單位長春市旅游局的幫助下,走上了發展文旅產業的道路。
張旭光信心堅定,帶頭關閉了自家的采石場。他說:“馬鞍山村有山有水,森林覆蓋率高達46%。又在長春市和吉林市兩大城市之間,長圖鐵路、長吉公路沿村而過。借助資源和地理兩大優勢,選擇文旅產業錯不了。”
采石場關了,生態環境好了,發展道路定位準確,馬鞍山村很快變了樣:小南河兩側有了休閑漫養路,馬鞍山村徒步路線遠近聞名,休閑驛站、咖啡館、民宿酒店等配套齊全,“山野菜美食節”“徒步大會”等活動吸引了不少游客。
從外出打零工到守家賺錢
室外冰天雪地,室內溫暖如春。在新蓋的房子里,說起村里發展文旅產業后自家的變化,村民刁秀云的臉上隨即浮現笑容。2019年,刁秀云花15萬元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房子,又和入駐村里的旅游企業簽約,以每年兩萬元的價格出租自家房屋做民宿。刁秀云說:“合同簽了10年,不僅能保證回本兒,家里還有了穩定的收入。”
在發展文旅產業的過程中,馬鞍山村以促進村民增收脫貧為前提,采取“集體+企業+村民”的模式,利用村民閑置住宅打造民宿旅游合作項目。村民不僅可以通過出租房屋增收,還可以在合作社就近就業。
自家的房屋變成民宿后,刁秀云也結束了外出打零工的日子,成了民宿的保潔員。她說:“我和我愛人在民宿旁邊又蓋了個房子住,在村里就有活兒干,每天走著就能上下班。家里暖和,心里更暖和!”
為了提升旅游服務功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2019年,馬鞍山村還引進了投資50億元的田園綜合體項目,其中的氿遇山居影視基地項目已經建設完成,由吉林電視臺制作、即將播出的電視連續劇《鮮花盛開的山村》就在這里取景拍攝。氿遇山居項目負責人付洪偉說,從2019年6月項目開工起,已帶動本地就業100多人次。
目前,馬鞍山村各農家樂、民宿已累計接待游客達3萬余人次。經村民同意,馬鞍山村將扶貧項目農家樂統一出租,收益用于貧困戶分紅,每年每戶貧困戶可收益項目分紅900余元。
傳承紅色文化,讓大家建好家鄉的心更齊、勁兒更足
今年,馬鞍山村又多了旅游打卡點。7月,馬鞍山村標準化新型農業產業示范園——氿遇山居南果館落成開放。館內百香果、香蕉、芒果等熱帶作物隨處可見,東北地區很少種植的咖啡樹更是吸引了游客的目光。項目負責人付洪偉說,集種植、加工、科普教育、旅游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南果館將吸引更多游客,帶動周邊村屯共同發展。
就在今年,馬鞍山村依托紅色資源建成的“三下江南戰役紀念館”“羅明星事跡展覽館”“馬鞍山村村史館”也對外開放,讓馬鞍山村的文旅產業中不僅有民俗文化,又多了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
張旭光說:“關閉自己家的采石場時,我老父親堅決反對,老長時間都不搭理我。現在看著游客一撥一撥地來,看著泥土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村,他比我這個村支書都高興。”
2018年,馬鞍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實施“育民、便民、樂民、安民、富民”五項為民計劃,為文旅產業發展凝心聚力。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里成立了“三江好”劇社。張旭光和村民一起把抗聯英雄羅明星的故事搬上了舞臺,參加演出的村民懷玉琢說:“村里美了,鄉親們富了,村風家風越來越好,我要把紅色文化傳承下去,讓大家建好家鄉的心更齊、勁兒更足!”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7年,馬鞍山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2019年,村里的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全村人均收入達12500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