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 調配156名援疆教師在10所學校開展“組團式”集中幫扶;幫助60多家喀什企業的400余種特色農副產品走進山東,達成7.2億元銷售額;開發就業崗位8399個;簽約落地項目達到54.5億元……記者從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獲悉,省第十批援疆團隊進疆以來,從人才干部、文化旅游、招商引資、助力脫貧攻堅等領域全力做好各項援疆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人才援疆:“組團式”幫扶優勢顯現
在山東省委組織部指導支持下,創新“中組部計劃人才+柔性人才”援疆模式,在中組部計劃外首次相對集中選派148名柔性人才,緩解了當地專業人才緊缺現狀。同時,創新“主學科+輔助專業”組團模式,建設魯喀教研聯盟,打造山東實驗班,成立教研中心,推行“陪伴式教研”,設立“種子教師”“種子校長”后備庫,調配156名援疆教師在10所學校開展“組團式”集中幫扶。
此外,實施醫療衛生“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帶教100余對。研究制定鄉鎮援疆干部管理辦法和支持政策,每個受援縣明確一個鄉鎮作為試點,從統籌資金安排100萬元專項扶持鄉鎮援疆項目,引導鄉鎮援疆干部干事創業、發揮作用。
脫貧攻堅:多領域扶貧 增進民生福祉
在促進消費方面,持續深化“大倉東移”,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先后在5市設立“山東大倉”,幫助60多家喀什企業的400余種特色農副產品走進山東,已銷售2.7萬噸,銷售額達7.2億元。山東援疆“大倉東移·消費扶貧”模式還被新疆自治區推薦入選全國50個消費扶貧優秀典型案例,是援疆19省市唯一獲評案例。
在金融扶貧領域,啟動紅棗“價格保險+期貨”項目,撬動鄭商所資金1000萬元,總保費達到1550萬元,覆蓋農戶6205戶,其中貧困戶4167戶。
同時,積極推動就業、健康領域的扶貧工作。開發就業崗位8399個,目前已實現疆外轉移就業2357人。開展魯喀醫療幫扶,對腦梗死、宮頸癌、乳腺癌等10種常見、高發、負擔較重疾病免費救治;開展“光明行”惠民行動,免費治療600例白內障患者;建設地區肺科醫院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改造提升山東(喀什)結核病防治中心與受援4縣分中心遠程會診、培訓系統,增強結核病防治能力。
此外,發動援疆企業、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積極參與援疆扶貧,向喀什4縣捐款或捐物折款1000萬元以上。
旅游援疆:打造“文化潤疆·齊魯先行”品牌
在受援4縣,山東援疆團隊持續推進國學文化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五進”活動,到22個村開展國學文化下鄉,開展培訓150場、3600人。同時,改造升級25所中小學國學書院,承辦國學教育線上直播,28所學校、3萬師生受益。另外,組織多場文藝巡演、文化交流活動、旅游推介會等等。
產業援疆:加大招商引資
山東援疆團隊把招商引資作為產業援疆的生命線,先后召開6次招商推介會。目前,已對接洽談項目298個,其中建成投產項目28個,投資總額7.88億元;開工建設項目32個,投資總額46.78億元;簽約落地項目36個,投資總額54.5億元。
民族團結:持續深化“三交”
在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持續做好抓黨建促穩定促脫貧“一抓雙促”示范村工作,打造山東援疆“民族團結+”特色品牌。
通過“民族團結一家親”“手拉手”活動,181名援疆干部人才與224戶維族群眾結對認親;組織人社、農業等部門與受援地共建結對120對;協調省婦聯與喀什地區婦聯結對共建,資助英吉沙縣1200名困難學生,舉辦婦女培訓班、“春蕾女童救助捐贈”“巾幗林”揭牌和女企業家簽約等一系列活動。
下一步,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將繼續從干部人才建設、文化交流、改善民生等方面高效落實援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