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0-12-11 07:20:12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治理污染是實現生態宜居的必由之路。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從國家政策層面將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相并列,提出要支持構建農業領域規范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數據采集標準化。與工業污染相比,農業污染的相關信息數據嚴重不足,亟須貫徹該意見的要求,發揮數據要素在農業污染防治中的效能。
缺乏數據支持已成為農業污染防治的瓶頸
污染防治措施的實施依賴于比較全面、準確的信息采集和數據分析,而缺乏統計資料是農業污染防治面臨的關鍵難題。長期以來,我國環境監測在農村地區存在漏洞,包括農業面源污染在內的許多農村環境問題幾乎沒有系統的統計資料可供查詢?;A信息不足,工作的針對性就不強,行動的適應性也就無法判斷。囿于農業生產經營廣域化、分散化、受自然條件影響等因素,實踐中已經比較成熟的針對工業污染的監測方法和措施不能適用于農業污染防治領域。對農業污染防治而言,信息數據不足不僅制約數據要素的功能發揮,還嚴重影響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要素的功能發揮。信息數據已成為農業污染防治高效展開的關鍵要素。
農業污染防治信息數據要分區分類采集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自然條件、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等復雜多樣,農業現代化程度也存在差異,農業污染有不同的樣態和特點。因此,要對農業資源環境進行類型化識別,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農業污染信息數據采集技術和方法。
物聯網的應用。物聯網通過信息傳感器參與農業養分資源的精準化投入,不但可以對聯網對象的總氮、總磷、COD、懸浮物等數十種主要污染物進行全天候自動監控,還能即時進行相關數據分析,并在瞬間實現數據傳輸,對農業污染進行早期預警、及時防控,助力農業生產經營科學、安全發展。目前,物聯網系統在農業污染防治領域并未得到廣泛應用,現階段可在高檔花卉等園藝作物栽培、大棚種植等設施農業、茶園經營等經濟效益較高的農業領域大力推廣物聯網監測系統采集農業面源污染信息數據。另外,物聯網產品的性能不夠穩定,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也使很多農業經營者望而卻步。鑒于此,政府應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激勵物聯網產學研一體化推進,在典型地區如山東省壽光市蔬菜種植基地、河南省鄢陵縣花卉之鄉以及東部沿海地區的茶園、貴州省食用菌產地建設物聯網農業示范區并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高物聯網設備的產業化率、商業化率。
大概率定點布局監測。農業污染防治要針對農業區域特色,形成合理的信息數據采集系統。信息數據采集技術要針對性強,能夠集成示范,在關鍵技術層面凸顯生態阻控性;相關監測要覆蓋農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包括農業生產投入、農業灌溉管理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等環節。從實際情況來看,糧棉主產區、生態脆弱區采用大概率定點布局、成套技術監測系統比較可行,相關數據作為農業污染防治的類型化評價指標,為農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定點監測與重點監測相結合。傳統的污染治理模式是“排污許可—超標責罰”,這一模式的實施前提是排污者比較固定、明確,而農業污染的排污者處于一個不確定的大面積空間范圍,使得難以確定具體的責任對象。這就要求家庭農場、設施農業經營者、規模化經濟作物種植者配置物聯網監測系統,此即重點監測;另一方面,對于廣域的旱糧作物種植、畜牧業等實施大概率定點監測。通過這兩種途徑收集的數據,基本上覆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類型。
農業污染防治信息數據要跨域統籌整合
為了統籌分析污染的整體情況,提升區域乃至全國農業污染防治的整體成效,需要對各種監測手段形成的信息數據進行整合。實施這種整合的尺度,首先是跨區域,然后是跨流域。
跨區域的信息數據整合。常態化的環境治理是按行政區劃展開的,只有對農業污染的相關信息數據進行跨區域統籌分析,才能避免環境治理碎片化的現象。國家層面要制定并印發農業源重點污染物清單及排放標準,并出臺相應的技術指南以統一農業源重點污染物信息數據的采集利用。同時,要基于大數據分析,對農業源污染信息數據進行公開公示,以便地方之間互相借鑒、交流,也便于社會各界對數據的真實性和利用情況進行監督。
跨流域的信息數據整合。農業污染排放沒有固定的管網,污染物在雨水的沖刷下會進入附近河流及地下水,危及由水系構成的流域周邊的相關主體。這就要求以流域為單元進行農業污染防治。流域是地表水及地下水分水線所包圍的積水區域的總稱,既是一個自然單元,又是一個特定的利益單元。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只有協同共治污染,才能共享美好生態環境??梢岳矛F代信息技術系統,對流域進行地理信息和水文系統建模,以評估選定的河段或整個流域的水質。該系統對流域內各地開放,在信息集成的基礎上支持數據比對分析,有利于協調流域內相關主體在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利益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作者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創新研究”負責人、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