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2-11 15:28:12
在山東省汶上縣郭倉鎮,種糧大戶郭波波在晾曬小麥(6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
為13390億斤
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春種秋收本是四季輪回
而在2020年的時光記憶中
田野里卻起了非同尋常的波瀾
新冠肺炎疫情
打亂農民種田節奏
面對耽誤不起的農時
上下合力保春耕
在吉林舒蘭市平安鎮永平村,農民用水稻插秧機插秧(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楠攝
南方洪澇傷及糧食生產
洪水退去后人們搶種補播
確保豐收到手
8月16日,在位于蒙洼蓄洪區內的安徽省阜南縣老觀鄉,村民在進行災后補種。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國際形勢風云變幻
糧食安全牽動人心
中國人的飯碗
始終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貴州省天柱縣高釀鎮上花村的農民在收獲水稻(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億萬農民以汗水澆灌出豐收碩果
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
取得這一碩果,殊為不易!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
經此一“疫”
人們對這句話體會更深
農民在貴州省思南縣邵家橋鎮烏石村收割小麥(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防止耕地“非糧化”
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
……
一系列穩定糧食生產的政策
牢牢保障了我們的糧食安全
農民在貴州省思南縣邵家橋鎮烏石村展示收獲的小麥(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勤勞的中國人
堅忍的中國人
對土地,對耕耘,對收獲
有著深刻在骨子里的深情
為了土地,為了耕耘,為了節約糧食
為了這一刻
為了這把糧食
我們在2020年付出了很多很多
再創紀錄
他說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11月2日
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
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率隊
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
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
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災情的多重沖擊下
這樣的測產結果來之不易
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90歲的袁隆平院士說:
“3000斤意味著
離‘禾下乘涼夢’更近了一步。”
與青稞相伴
他化為一只云雀
青稞是青藏高原上的主糧
被譽為“長在天上的作物”
尼瑪扎西
就像傳說中的云雀
與青稞相伴
為青稞豐產豐收作出重要貢獻
2020年9月5日下鄉調研途中
他因車禍離世
年僅55歲
他生前一直工作在西藏自治區農科院
他辦公室門上指示牌
依然寫著“出差”二字
尼瑪扎西帶領團隊
已選育并審定“藏青2000”“冬青18號”
等一大批高產、優質、多抗型新品種
常年占西藏青稞種植面積的50%以上
累計在青藏高原推廣818萬畝
經中國農科院效益測評
其社會經濟效益達27億元
節約糧食
中國人行動起來了!
10月16日,江蘇省蘇州市平江實驗學校分校的一年級孩子在午餐時比賽爭當“光盤之星”,比比誰吃得最干凈。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今年
一場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的全民“光盤行動”
轟轟烈烈地在全國開展起來
為了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各地紛紛推出真招實策
在合肥市孔塘路商業區
不少餐廳在客人點餐前
都會根據人數給出點餐建議
同時
他們還推出
半份菜、“光盤”贈飲料等活動
倡導顧客踐行“光盤行動”
2020年5月
上海虹口北外灘街道
嘗試把控制廚余垃圾量
納入社區食堂管理工作考核體系
新措施實行僅3個月
廚余垃圾就比以往少了約三分之一
從2019年10月開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食堂推出
“勤儉節約、節儉養德”活動
鼓勵學生們愛惜食物、杜絕浪費
2020年,學校又通過“光盤印章”
多媒體宣傳、鼓勵教育等系列措施
踐行節約美德
在文明理念的倡導
與監管行動的推動下
全國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明顯改善
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
豐收的消息發布后
網友紛紛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
也有網友表示,即使豐收
我們也不能忘記節約糧食,勤儉為本:
2020年的這個豐收
來之不易!
這是14億中國人揮灑汗水的結晶
這是14億中國人百折不撓的見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