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20-12-14 16:54:12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在開國大典上奏響。
從那一刻起,這段激昂的旋律響徹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91歲開國大典小號手
時隔71年再次吹奏國歌
91歲的汪奇老人,是開國大典軍樂團小號手。在《故事里的中國》節目中,老人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我們每天就是練號、練號;白天還要練步伐、練隊列,一直練了一個月。”直到1949年10月1日當天,才知道是為開國大典演奏國歌。老人說,他當時高興得不得了,但不能表現出來,“高興就放在音符里了”。
時隔71年,汪奇老先生再次奏響了這段早已融入生命的樂章。
當老人用略顯顫抖的雙手,拿起小號吹響《義勇軍進行曲》時,現場觀眾起立合唱,肅然起敬。
每當聽到國歌響起,我們總會熱血沸騰,是怎樣的危急情境讓這首歌的創作者田漢和聶耳,發出至今都令人振聾發聵的吶喊呢?
目睹日軍飛行員猙獰面孔
聶耳堅定要用音樂喚醒大眾決心
節目特別請到了田漢先生的孫子歐陽維教授、聶耳先生的侄外孫青山導演,以及《義勇軍進行曲》第一個版本的錄音師司徒慧敏先生的女兒司徒恩湄女士,他們講述了當年田漢先生和聶耳先生歌曲創作的始末。
1931年,33歲的田漢和19歲的聶耳在明月歌劇社相識。在田漢心里,做戲劇雖然很多人看,但是傳播力遠不如隨時隨地都能歌唱的音樂。
于是,他鼓勵聶耳用音樂作武器,“用音樂去改變社會,這個種子應該是田漢先生給我外公埋下的最好伏筆”,聶耳侄外孫青山說。
1932年日本侵略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日軍轟炸閘北時,飛機經過了明月歌劇社的樓頂,當時聶耳站在劇社的露臺上,一抬頭就能看見駕駛室里飛行員猙獰的面孔,這讓聶耳更加堅定了要用音樂喚醒大眾的決心。
1933年6月3日,聶耳在日記開篇就提出了一個非常震撼的問題:“什么是中國的新興音樂?”隨后自己又很快做出回答:“它是代替著大眾在吶喊。”
在田漢的介紹下,聶耳加入了黨的音樂小組,遇到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摯友。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田漢和聶耳陸續創作發表了《開礦歌》《畢業歌》《前進歌》等。
兩人為新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創作的《前進歌》,成為了《義勇軍進行曲》的藍本。
田漢揮筆、聶耳作曲
用全部熱血譜寫中華強音
1934年底,田漢接手創作了一個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劇本《風云兒女》,并在劇本原稿最后一頁,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版歌詞。
不久之后,田漢不幸被捕。得知此事的聶耳便主動提出要為《風云兒女》的主題歌作曲。當他拿到歌詞后,很大一部分作曲工作是在《義勇軍進行曲》第一個版本的錄音師和演唱者之一司徒慧敏的家中進行的。
在司徒慧敏家作曲的時候,聶耳總是一邊打拍子一邊唱歌。吃飯時興奮勁突然來了,他還會拿著筷子接著唱。“有的時候都能‘砰’打到碗上,恨不得把飯碗給摔在那兒了。”司徒慧敏的女兒司徒恩湄回憶道。
這種全身心投入創作出的旋律,也讓司徒恩湄的奶奶感同身受。雖然不識字,但老人家每次都會坐到聶耳旁邊,聶耳唱,她也跟著唱,甚至還激動地說:“是啊,我也是個不愿意做奴隸的人啊!”
《義勇軍進行曲》于1935年完成終稿,作為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到巨大的作用,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讓我們通過戲劇演繹的方式
重溫國歌創作背后的故事
↓↓↓
歷史照亮未來
征程未有窮期
讓我們萬眾一心
不斷前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