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0-12-18 11:16:12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李潔)大疫之年,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中國應變有為,有望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面對復雜形勢和嚴峻挑戰,中國政府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政策協調和包容發展等領域采取一系列務實舉措和堅定行動,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效。
從剛剛公布的11月中國經濟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比三季度進一步加快,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常態運行,全年保持較好的增長水平值得期待。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發布報告說,中國經濟復蘇前景穩定,“很多經濟指數目前已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這讓外界倍加關注中國經濟逆勢前行、應變有為背后的成功密碼。
中國應變有為,體現在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治理智慧。
面對疫情嚴重沖擊,中國實施嚴格社交隔離,快速集結抗疫資源,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短時間內構筑起嚴密的防控體系;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國又不斷推進常態化防控機制,快速啟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與此同時,各級政府密集出臺幫扶措施,助力穩產、穩崗。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控制疫情并穩住了就業和經濟基本面。美國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認為,明智地使用貨幣和財政刺激,同時有效控制疫情傳播,是中國經濟快速復蘇的主要原因。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在遭受疫情沖擊后率先復蘇,對世界意義重大。”經合組織中國政策研究室主任瑪吉特·莫爾納說。該組織預計,明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三分之一。
這是2020年11月2日拍攝的進博會場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新華社記者丁汀 攝)
中國應變有為,體現在應對當下與謀劃長遠相結合的辯證思維。
面對疫情下的國內外復雜形勢,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今年以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進一步壓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到擴容自貿試驗區,擴大開放的步伐堅定不移。從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到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中國立足國內實際,積極探索更高水平開放路徑。中國積極推動和參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簽署,更是有力促進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顯著提升了中國經濟的開放度和吸引力。
當前,中國正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郭生祥認為:“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借力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為世界經濟注入寶貴活力。”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境外資金在中國資本市場買入的股票和債券總值已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在某些投資領域,對于追求回報的全球投資者來說,中國成了“唯一選擇”。
中國應變有為,體現在多重挑戰下堅守包容發展的政策理念。
在位于江西奉新縣赤岸鎮城下村的“初心園”獼猴桃產業扶貧基地,村民為獼猴桃果樹進行人工授粉(4月29日攝)。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生根開花,夯實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牢牢守住民生底線,加大社會兜底保障力度,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同時,與國際社會守望相助,分享抗疫經驗,確保抗疫物資供應鏈穩定。
疫情肆虐讓全球減貧事業面臨嚴峻考驗。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顯示,今年全球貧困人口將出現多年來首次增長。中國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堅定推進脫貧攻堅,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歷史性貢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說:“這是了不起的成就……會對全球高質量復蘇和增長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狄伯杰認為,中國脫貧成就給世界帶來了希望,中國的經驗表明國家可以通過系統的規劃來幫助人民擺脫貧困。
中國在抗擊疫情中實現經濟穩定增長,體現的是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智慧和擔當。伴隨著經濟活動企穩回暖,改革開放持續推進,防疫成果鞏固擴大,中國經濟將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增長,也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更多信心和活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