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2-18 15:31:12
新華社福州12月18日電 題:綠色點亮未來——解碼“中國綠都”福建三明
新華社記者涂洪長、秦宏
這里的鋼廠是3A級風景區,這里的民宿可以躺看星空,這里的“林票”可以抵押貸款……走進地處閩中山區的“中國綠都”三明,綠色發展的新鮮事俯拾即是。
作為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之一,福建三明近年來堅持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兩條腿走路,著力打造綠色產業高地和生態旅游勝地,探索出了一條用“綠”轉型、靠“綠”取勝、以“綠”生金的發展新路。
“壯士斷腕”推動綠色轉型
綠樹修竹、流水潺潺,這是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煉鋼車間門口的一處山水小景,與旁邊數十米高、爐膛內滿是火紅熔漿的大型煉鋼爐形成強烈反差。
“原先工人下班回來滿身滿臉黑灰,現在穿著西裝去上班,回來都不用洗。”三鋼集團總經理何天仁說,作為城市鋼廠,三鋼廠區降塵量與全市降塵最少區域接近,去年被評為3A級旅游風景區。
三明先有工業后有城,以三鋼為代表的鋼鐵、化工等工業,曾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市民對粉塵污染抱怨稱“一年吃下一塊磚”。近年來,三明堅持“工業立市”與“生態興市”并舉,對污染產業大刀闊斧整頓,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淘汰落后產能。
2017年,三明市在每年減少10億元GDP、3000萬元利稅的情況下,下大決心開展三鋼集團三化公司的搬遷、改造、轉型工作,關停三化生產線后,減少年用煤量100多萬噸、廢氣污染物1萬余噸、廢水排放700多萬噸。
“生態環保目標責任考核,比地區GDP、固定資產投資等考核分值更高。環境信用‘不合格’的企業有的被責令停產,有的被停止貸款,有的甚至被暫停上市。”三明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林大茂表示,這些舉措使地方黨政部門將影響生態環境、低效率、高耗能的產業拒之門外,倒逼企業真正增加環保投入、轉型綠色發展。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推動下,近年來三明市工業轉型升級駛上“快車道”。永安市是三明老工業城市之一,長年粗放的礦產開發,造成山禿水臭。近年來,當地痛下決心關掉大批礦山和水泥、化工企業,將石墨及石墨烯產業打造成主導產業之一,獲得“涅槃重生”。
用作LED背板的石墨烯產品,打火機炙烤約半分鐘,材料手感仍然冰涼。在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產業園中,各種新材料的奇妙讓人贊嘆,這些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并進入國內外知名電器、新能源汽車電池等企業供應鏈。
“三年前,園區只有一家工廠開工,現在停車位已經不好找了。”永安市泰啟力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和洋說,由于產業鏈完整,現在一些國外石墨烯應用科研成果,也會拿到三明來測試、驗證和生產,形成了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通過產業轉型,鋼鐵與裝備制造、氟和石墨(烯)新材料、文旅康養、特色現代農業,逐漸代替了鋼鐵冶煉、采礦、紡織等“傻大笨粗”傳統產業,成為三明經濟新增長點和新“名片”。去年上述新興產業產值最低實現8%以上增長,最高增長近18%。
城鄉一體厚植綠色優勢
躺在山腳下的民宿中看星星,聽著稻田里的蛙聲一片喝咖啡,還可以找到畫室畫油畫、約上好友在山鄉道路上騎行……近年來,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大力發展森林康養、鄉村旅游,逐漸成為當地旅游網紅“打卡點”。
“越來越多的游客喜歡在這里度過一段‘醉氧’慢時光。”泰寧縣八仙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孔才說,去年,他搭上當地康養小鎮建設“順風車”,租用民房改造的“星空民宿”年旅客入住率達到65%,這給他從事的仿野生鐵皮石斛康養產品帶來了福音。
作為三明市全域生態旅游的“燙金名片”,去年泰寧縣旅游總收入59.23億元。其中,森林康養基地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占新增游客接待量22.4%。
“與特色農業、運動休閑、民宿和文創產業相結合的旅游康養產業剛剛起步,美好前景令人期待。”泰寧縣文旅局局長江茂求說。
借助林深水美天然優勢,順應健康消費新趨勢,三明市康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19年被列入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市,擁有試點建設單位20個。8個已建成運營的森林康養基地中,培育出休閑旅居、生態觀光、山地運動、自然觀鳥、培訓研學等多種新業態。
三明是傳統農業大市,以前許多優質的農產品“藏在深山無人識”,而今通過“接二連三”的產業融合和市場推廣,越來越多“土貨”變身“名貨”,助推現代特色農業走向勃興。
“普通茶一畝產出數千元,我們的可達萬元以上。”三明市大田縣廣平鎮元山茶園誼華園家庭農場負責人張玉誼說,為了實現高收益,他們從臺灣引進需全生態種植的特殊優質品種高山美人茶及其制茶工藝,打造本土優質茶品牌。
目前,三明已形成永安市林竹、建寧制種和果業、明溪紅豆杉等高優糧食、綠色林業、精致園藝、生態養殖、現代煙草5大特色農業產業和水稻制種、茶葉等20多條特色農產品鏈條,全市農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269.12億元增加至現在的533.94億元。
綠色發展,既要做減法,也要做加法。2016年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后,三明市體系化地全面打造森林城市和村鎮,逐漸向城鄉一體綠色生態化方向邁進。
“三明的建設目標是城鄉‘處處皆景,推窗見綠’。”三明市林業局局長劉小彥說,近年來,當地通過“見縫插綠、拆墻透綠”,每年完成植樹造林20多萬畝、森林撫育180多萬畝、封山育林30多萬畝。
據統計,目前三明市所轄縣(市)均為省級森林城市,擁有國家級、省級森林鄉村和森林城鎮100余個,道路林木綠化率達91.94%,87.7%的鄉鎮達到國家級生態鄉鎮標準,88.1%的村達到市級以上生態村標準。
“作為老工業基地,三明曾是75個全國重點污染城市之一。近年來徹底蛻變,實現了林深水美、風景如畫。”林大茂說,今年以來三明市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主要河流Ⅰ類、Ⅱ類優質水比例均保持100%,與縣級城市空氣和水質量綜合排名等六項指標一起,都是全省第一。
打通“兩山”促進綠色惠民
“原來是出了名的貧困村,現在我們在家門口每月也有近3000元工資,而且比在工業園區打工輕松多了。”作為際溪村發展見證者的外來媳婦李玉梅,對當地轉型發展深有感觸,逐漸認識到好山好水的價值。
際溪村是2013年省定貧困村,轄8個自然村1006人。當時整個村自有集體收入不到5萬元。去年際溪村年游客接待量8萬余人,通過帶動農戶土地流轉、入股鄉鎮主導的旅游開發以及創業、就業等方式,實現戶均增收5000多元,村集體收入達到30多萬元。
近年來,以發展質量和群眾獲得感為檢驗綠色發展標尺,三明市加速“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探索,使產業發展得到提升,城鄉融合發展路徑更加寬闊,百姓獲得感更足。
“一輪伐期后,官莊林場將以每畝13立方米的出材率兜底收購。以現有價值算,保底有600多萬元收入。屆時村民手中400元的林票就變成了近2000元。”沙縣夏茂鎮梨樹村村支書曹聲鏈說,林改新舉措讓村民可以“坐享收益”。
作為全國林改的發源地之一,三明在2019年底推出以“林票制”改革為核心的“林改4.0”方案,由國有林場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及成員共同出資造林或合作經營現有森林,雙方按投資份額制發、作為股份憑證的林票。持有林票的村民,可隨時在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同時,國有林場承諾按年單利3%對林票進行兜底。
“林票可抵押、流轉、繼承、兌換,銀行金融機構也會參與其中,緩解造林、護林中的資金難題。”劉小彥說,這一改革將綜合解決林業難融資、林權難流轉、資源難變現等難題,讓林農可持續享有“綠色收益”。以梨樹村為例,沙縣農商銀行目前還為該村授信5000萬元,村民直接拿林票可進行抵押,最高可授信30萬元。
通過一系列生態環保制度的改革創新探索,三明市打開了點“綠”成“金”的新空間。2016年以來,三明市獲得的省級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資金連續全省第一。15億元補償金額有力促進了部分經濟落后縣區的生態環保和發展難題。
“近年來,三鋼已通過排污權質押貸款獲得貸款3000萬元;截至目前節約碳排放余額十多萬噸,這些余額可進行交易,也可在急需時自用。”三鋼集團生產能源管理控制中心能源管理科科長陳啟彬說,在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下,綠色賦能幫助企業能夠保持生產經營穩定性。
據北京林業大學專家測算,三明“綠色”資源有“三高”:森林資源資產價值高,達2823.16億元;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高,森林生態系統每年為社會提供服務價值達2642.31億元;“綠都”品牌價值高,在全國297個城市的中國“綠都”中綜合評價居首位。
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守護和利用好綠水青山,就能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金山銀山。綠色,可以點亮三明更加美好的未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