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7日訊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高票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新法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一次時隔14年的修訂,新法中,細化監護人職責,呵護“留守兒童”,強化學校報告義務等條文,回應了公眾關切,也最大限度保護了未成年人權益。王帆,就是一位從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女檢察官,她常說:我們不僅是國家公訴人,還應是孩子的“國家監護人”。
王帆,1987年生人,江蘇省連云港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初見面,青春靚麗,笑容溫暖,跟固有印象里的公訴“女漢子”,還是有點差別。有熟悉的同事開玩笑說,明明可以拼顏值,卻非得來這里拼命的人。從檢10余年,王帆承辦了百余起無期徒刑、死刑等重大案件,始終堅守公正司法底線,不容經辦的案件出任何一點差錯。她說,制服上,檢徽就佩戴在離心臟最近的地方,時時提醒我不能忘了方向、不能忘了國家和人民的囑托。
2014年,王帆開始從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從那時起,她就立志要為孩子“守護明天”。
幾年前,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韓國電影《素媛》,令無數人憤怒、心碎。放學路上的小女孩被怪叔叔騙走、侵害,幼小的心靈和身體都遭受了重創。然而,就在2018年,連云港市發生了一起現實版“素媛案”。12歲的女孩小文(化名)命喪花季。盡管被告人被判處死刑,但在王帆看來,宣判絕不是終點。
她說,小文原本是有機會被解救的,但是媽媽是在孩子失蹤三天以后才報的警,錯過了解救孩子的機會,太讓人痛心了。后來在走訪中,他們了解到,孩子父母離婚,彼此之間居住較遠且聯系不多,小文一直跟著奶奶生活。案發當天,奶奶一直以為,孩子沒回家是去了媽媽那里。這是家庭教育監護的缺失,也是留守兒童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
怎么能避免再出現下一個“小文”,我們還能再做些什么……結案后,王帆帶著思索開始走訪學校,召開專題座談會,寫出“一號檢察建議”,推動檢察院、團委、公安等七部門組建“強制報告”平臺,要求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等發現未成年人疑似被侵害的,需通報同級檢察院。
在多方共建下,連云港市創立了未成年人檢察“1+7+N”聯動留守兒童保護機制,以一家市院聯動七家縣區院,關聯多個職能部門,織密留守兒童關愛網絡。全市共創建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基地6家、未成年人觀護基地7家。連云港市留守兒童犯罪和侵害留守兒童犯罪率實現“雙下降”。
采訪中,很多同事都提到了王帆身上的這么一個特點:不就案辦案,而是就案件深刻思考背后存在的社會問題,并善于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延伸檢察保護職能。
2018年11月,連云港東海縣的方某因家庭矛盾,在激烈爭吵中,持刀殺害了妻子。法院一審判決方某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大人之間的恩怨,隨著一紙判決,走到了終點。可是目睹案發全過程的三個孩子,最大的11歲,最小的不過4歲,他們該怎么辦?王帆說,案件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對案件中涉及到的孩子,那種牽掛不能結束。
當時,方某的父母都已年過七旬,三個孩子只能靠著爺爺奶奶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考慮到這個家庭的困境,檢察機關為孩子申請了司法救助,并推動民政部門等多個部門,將孩子認定為“困境兒童”,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工作再忙,王帆所在的“心心點燈”團隊,都會帶著邀請來的心理專家,定期上門對孩子進行疏導。隨著生活漸漸走上正軌,孩子們的臉上也多了笑容。后來提審方某的時候,檢察院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家里三個孩子的情況,方某當時就跪了下來,不停地說著感謝。
王帆說,愛無歧視,每個孩子都像一株青青幼苗,都應該向陽而生、溫暖綻放。自2015年起,她和同事們為服刑人員子女創建了“心心點燈”公益組織,從生活來源到心理健康全方位履行著“國家監護”,希望為孩子們點亮一盞照亮前行方向的心燈。五年來,“心心點燈”團隊累計向1000余名服刑人員發放了調查問卷,為11個服刑人員的子女提供幫扶。
2019年,王帆被最高檢聘任為全國法治巡講團講師,奔赴青海、西藏等最艱苦的三區三州,法治助力脫貧攻堅。孩子們都很喜歡王帆的法治課,親切地叫她“王老師”。王帆說,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注重打擊犯罪,另一方面更注重的是預防犯罪,因為預防生病比治療生病更重要。為了增強孩子們的安全自護知識、提高他們的法治免疫力,王帆參與到各種普法微電影、普法小視頻的拍攝中。從2018年起,連云港市檢察院開展為期三年的“法治陽光護苗成長”安全自護教育活動,實現了市屬中小學法治教育全覆蓋。2020年以來,全市兩級院共開展講座116場,覆蓋人數33萬余人。
2020年11月,王帆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她說,每個孩子都是“國家的孩子”,你若得溫暖,國家便溫暖,你若有光明,國家便光明,我就是孩子的“國家監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