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12-30 15:41:12
原標題:25人7年寫就港口建設“中國方案”
來源:光明日報
25人7年寫就港口建設“中國方案”
——記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
1993年,世界上第一個自動化碼頭在荷蘭誕生。此后20多年間,自動化碼頭歷經三代,成為世界強港競相追逐的“大國重器”。彼時,作為港口大國,中國在世界前十名集裝箱大港中占據7席,但在象征全球港口最強科技的全自動甚至半自動化碼頭榜單上卻寂寂無名。
這一局面在2017年被改寫:全球領先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山東青島港誕生。這個低成本、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的全自動化碼頭開港3年多來,已6次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作業效率超過全球同類碼頭50%以上,被全球自動化碼頭峰會稱贊為世界上建設周期最短、運行效率最高、生產增量最快的自動化碼頭,沒有之一。
青島港全自動碼頭,是中國在這個領域的自主創新。正如德國“工業4.0”提出者門蒂斯所言:“為世界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可商業化運營的‘中國方案’。”而拿出這個方案的,是一個由25位產業和技術工人組成的攻關團隊,它的名字叫“連鋼創新團隊”。
一份矢志不渝的信念:
擺脫壟斷掣肘,走自主創新之路
時間回溯到2013年7月,山東港口青島港提出了自己的時代之問:能否打破國外幾十年的壟斷,建成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
全自動化碼頭是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等技術于一體的復雜系統工程,被譽為“大國重器”,也被稱為“貴族碼頭”。2013年10月,青島港經過反復遴選,任命了既有專業技術功底,又有一線實踐經驗的張連鋼,擔當“自動化碼頭籌建小組”組長。
“我23歲大學畢業就進入青島港,37年來一直在碼頭上摸爬滾打。建設全自動化碼頭是我多年的夢想,而這一天終于來了!”接到任命時,因肺癌手術尚在家休養的張連鋼興奮得像個孩子。
2013年10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項目組吹響了“集結號”。李永翠、李波、張衛、呂向東、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強、王延春等8個核心成員加上其他骨干共25人,其中黨員21人,成立了攻關團隊,在張連鋼的帶領下,開始了沖擊世界港口科技制高點的艱難跋涉……
立項之初,項目組成員連自動化碼頭是什么樣都沒見過。抱著虛心求教的態度,張連鋼帶領大家先后奔赴荷蘭、英國、德國等國外自動化碼頭考察“取經”,但國外同行“連捂帶蓋”,技術壁壘讓項目組備受煎熬:不準下車,不準拍照,不提供任何數據。
“他們說憑咱們現在的技術,做出這個碼頭至少10年,建議我們直接購買他們的成熟技術!”隨行翻譯板著臉低聲對張連鋼說。
“僅僅一個口岸業務的小小模塊,外國供應商就報了5000工時,折合人民幣780萬元,如果全部用國外方案總花費更是不可想象。”團隊信息技術組負責人徐永寧回憶。跑了一圈,沒求到“真經”,卻讓項目組清醒地認識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還得靠自己。
自動化碼頭的核心技術是ECS系統,當時全球自動化碼頭設備控制系統的唯一供貨商是荷蘭TBA,不僅技術不開放,還有捆綁銷售等問題。掏錢買人家的東西,只能用不能動,“生病”了都不知道咋治,張連鋼決定:擺脫壟斷掣肘自己干,與上海振華聯合開發ECS系統。
“最艱難的時候,是我們對ECS研發進行階段評估后,發現功能根本達不到需求,幾十億元的投資可能轉不起來了,開工時間也得拖后好幾年。”團隊IT組負責人李永翠告訴記者,那天的會議室一片死寂,最后,張連鋼打破沉默:“做不好,我們就排隊跳海。我第一個跳!”
從那天起,項目組辦公室的燈就沒在晚上10點前熄滅過。10個月后,當GE資深專家Simon看到項目組整體方案時大為震驚:“不可思議!我必須說,你們的模式才是最符合自動化碼頭建設方向的模式!”
一次超越自我的創新:
用“工匠精神”完成從跟跑到領跑的蝶變
2017年5月11日,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青島港誕生,開港作業便達到單機效率26.1自然箱/小時,之后這個世界紀錄被6次刷新。2020年年底,單機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時。
2019年11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二期“全球首個5G智慧碼頭”開港運營,再次以“中國速度”震驚世界航運界。
“我們從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團隊協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銘記。”張連鋼說:“世界紀錄不是任何人施舍給我們的,是全體隊員不斷超越自我、拼命干出來的!”
“僅流程測試案例就編寫了5000多個,反復測試十幾萬次。”“連鋼創新團隊”項目經理竇亮說。在一次測試中,他們發現某處系統功能出現異常,但疑點有數百個,大家按流程一點點回溯,連續一周每天干到凌晨,最終找到了問題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段時間,AGV(自動導引車)“死鎖”情況頻繁出現,李永翠和同事們用了幾個月,分析了上萬條工作日志,從中歸納了十幾種“死鎖”類型,最終成功“解鎖”;負責操作的朱文峰、王吉升、隋曉等對100多個流程反復修改十幾稿;負責作業的李波、管廷敬、耿衛寧等做了40多個閘口方案……
開港至今,“連鋼創新團隊”推出了一連串耀眼的“全球首創”:全球首次研制成功機器人自動拆裝集裝箱扭鎖;全球首次研制成功軌道吊防風“一鍵錨定”裝置;全球首創自動導引車循環充電技術;全球首個氫+5G智慧碼頭……而且,經過173次的動態優化,自動化碼頭管控系統已經越來越“聰明”。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業組負責人李波清楚地記得,自動化碼頭運行后不久,鹿特丹世界門戶碼頭的考察團來到青島港,提出要到自動化碼頭作業現場看看,并且要求拍照、錄像,很明顯就是想檢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的“成色”。
“給他們拍,讓他們看!我們的技術,僅憑拍照和計算是學不走的。”李波向張連鋼匯報后得到了這樣的答復,自動化碼頭行云流水般的作業征服了曾經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已受理和授權專利124項,取得軟件著作權14項,發表論文70余篇,核心技術掌握在團隊自己手中,這就是張連鋼自信從容地讓國外同行隨意拍照的底氣所在。
2018年,從不邀請亞洲港口參加的全球自動化碼頭峰會主動邀請“連鋼創新團隊”分享建設經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同時獲評“全球自動化碼頭最佳效率獎”。自碼頭運營以來,已接待來自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余人次,成為展現中國智慧的亮麗名片。
一顆堅如磐石的初心:
7年披荊斬棘,為港口爭氣,為國家爭光
“我當時問他,剛剛做完肺癌手術,咱還這么拼嗎?他跟我說,他一閉上眼睛,腦海里想的全是集裝箱啊、碼頭啊,我就覺得港口和碼頭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中,我攔不住,只有選擇支持。”張連鋼的妻子王曉燕說,丈夫10年內做了兩次肺癌手術,單位領導擔心他的身體,讓他緩一緩再上班。但是張連鋼說他必須拼,不拼肯定干不成。
在張連鋼的帶領下,整個團隊披星戴月、戰天斗地。
項目攻堅期,團隊成員管廷敬每天都忙到很晚,很少有時間去探望獨居的母親。就在首船測試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母親在家中意外去世。而那時的管廷敬,還在深夜加班后回家的路上。處理完母親的后事,他又匆匆趕回碼頭。每每想起此事,管廷敬總會紅了眼睛:“我特別對不起我媽……”
團隊成員徐永寧擔負著整個自動化碼頭數據中心的建設調試工作。關鍵時期,妻子確診癌癥的消息像晴天霹靂打在了他頭上。領導和同事們心疼他,讓他先騰出時間好好照顧妻子,但徐永寧卻默默選擇在醫院和碼頭之間往返。盡管盡了最大努力,心愛的妻子還是離開了他。項目成功那天,他一個人對著大海,哭了很久。
“都食人間煙火,誰無兒女情長?生氣的時候我也會埋怨他,我說你真是讓自動化弄魔怔了,快讓碼頭當你的老婆吧!”團隊成員張衛的妻子姜紅衛回憶說,直到2018年10月,她受邀參觀了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才終于理解這些人為什么會對自動化碼頭如此念念不忘,那種壯觀和震撼無法用語言形容。那一刻,所有過往的辛苦、淚水、抱怨都化作了對國家的驕傲和民族的自豪。
“你問我制勝法寶是什么?作為‘土專家’,單打獨斗我們可能拼不過‘洋博士’,但是我們有團隊精神,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有為港口爭氣、為國家爭光的初心,大家眼往一處看,勁往一處使,越干越成熟,越干越自信。”張連鋼說,7年的創新之路,7年的披荊斬棘,是他們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生動、最鮮活的實踐。
“自動化碼頭只占了青島港的五分之一,還有更多的人工碼頭區域需要轉型升級。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道路還很長,我們不會止步于此。”張連鋼說。
(本報記者 劉艷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