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1-18 08:38:01
原標題:農田換新顏 穩產促增收(經濟聚焦·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①)
來源: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建設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如何建設好、管理好高標準農田,從而保障農業生產、農民增收和糧食安全?近日,本報記者深入黑龍江、河南、江西等地,記錄當地的探索實踐。即日起,本版推出“經濟聚焦·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去年秋收碰上幾次臺風天,要是擱以前,早就減產甚至絕產了。多虧了這兩年建設高標準農田,我種的水稻基本沒受啥影響,如今賣糧款順利進了腰包,能過個好年了!”黑龍江富錦市東北村村民陳鳳波說。
近年來,黑龍江通過創新管理機制、提供保姆式精準服務、因地制宜推廣建設模式等辦法,高質量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2020年,當地克服疫情、臺風等不利因素影響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1508.2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豐收的背后,“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機制,開辟綠色通道
“這條路是村民進行農業生產的必經之路,過去泥濘不堪,如今煥然一新了!”站在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春光村新修建的混凝土路上,區農業農村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負責人高俊興很是感慨。
“我們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最初設計的是修整兩條混凝土路面,等到去年5月開工建設時,調整為將兩條路合并成一條。由于方案發生了變化,必須履行變更手續,需要現場勘察、專家論證,一套流程辦下來,恐怕要影響工期。”情況緊急,高俊興立刻將情況報給齊齊哈爾市農業農村局監督管理科科長趙洪偉。
“那時正是黃金施工期,如果等手續辦完再開工,就會趕上雨季,施工難度加大。為了按時完工,我們為這個項目實行了‘容缺機制’,在開工建設的同時履行變更手續,確保在去年土地上凍之前,完成了混凝土路面建設,等到今年春耕,村民們就能直接受益了。”趙洪偉說。
這樣的“當機立斷”,得益于黑龍江為高標準農田項目制定的系列規章制度。2019年,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在機構改革中應運而生,制定了《黑龍江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指導意見》等多項規章制度和指導性文件,嚴格實行高標準農田調度制度,確保項目全過程有章可循。
“為了給項目順利開工建設創造條件,省級將項目評審、審批權限下放到市地,將招投標下放到縣。疫情防控期間,為保證項目盡早開工,建立了容缺機制和綠色通道,除審批需要的必備要件外,其他材料可后補報,效果顯著。”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王曉冬說。
有“放”也有“管”。“每半個月一次,總結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完成情況紅黑榜,對進展順利的地區給予鼓勵表揚,對進度較慢的地區直接通報批評,引起當地重視,逐漸形成全省各地比著干的良好態勢。”王曉冬介紹。
2020年,黑龍江省新建成高標準農田882.9萬畝,超額完成任務;新修田間道路1.78萬公里,新增改善灌溉面積243.48萬畝,受益農戶364165戶,畝均增產糧食100斤以上。截至2020年,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達8112.7萬畝。
實地踏查,全力解決問題
“過去收糧那條土路,進出都費勁,車轍半米深,‘十成收,兩成丟’,全耽誤在路上了。讓大伙兒為項目建設提意見,我就提一點:把路修好。”提起去年征集群眾意見建議的過程,北大荒集團綏濱農場東井管理區種植戶袁鴻記憶猶新。
“除了修路之外,大家有的說曬場不夠大,有的說排水溝得清淤,有的說地表水灌溉面積不夠,希望江水也能引到他家的地塊去。沒想到,這工程真是吸收了我們的意見建議,我家收糧的土路,現在已經是結實的水泥路了!”想到今年春耕秋收的便利條件,袁鴻喜上眉梢。
“按照群眾的意見建議,我們對農場各管理區的田間現狀進行調研,實地踏查基本建設內容,逐步提高全場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清淤排水溝,修繕機耕路,擴大灌區面積,讓越來越多的稻田‘喝’上江水。”綏濱農場副總經理馮鑫介紹,綏濱農場田間配套工程項目完成建設后,江水總灌溉面積將達到30.88萬畝,占比60%。
記者了解到,去年省農業農村廳下派調研督導組60多批次,精準服務基層,面對面解決項目推進中實際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雙鴨山市寶清縣彩云嶺高標準農田項目涉及多個村屯,為了讓大家滿意,縣里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征求意見,一事一議。”從立項到實施,寶清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齊乃軍經常待在項目區核心村太平村里,走村入戶做調研,搜集村民意見。
“有的問題我們區縣一級也難以解決,就需要報給上級協調,省里總是全力為我們解決。”齊乃軍說。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副處長康粵的電話,已經成了齊乃軍的“服務熱線”。他共負責四個地市幾十個縣的項目對接服務,每天接到幾十個問詢電話是他的工作常態。
“高標準農田建設就好比家里裝修,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在土地供給、環境評價等方面會遇到各類難題,有時還要與水利、國土等相關部門溝通。為了讓基層有問題能第一時間找到人解答,我們接到問題就會立刻研究解決辦法,并協調其他部門,提供保姆式服務。打破了過去高標準農田‘跨年’完成的工作節奏,實現了當年任務當年完成。”康粵說。
因地制宜,鼓勵規模推進
“我家48畝地,過去種大豆和玉米,產量不高,收成也不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成后,基礎設施條件好了,耕地質量提高了,傳統作物都增產了,還能輪作、套種其他經濟作物,收入翻了一番。”寶清縣小城子鎮太平村村民王純寶說。
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寶清縣是傳統農業大縣。受天氣條件影響,加之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差,原先農作物產量較低。
2019年9月,寶清縣彩云嶺高標準農田項目正式開工。“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寶清縣項目利用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設計了北藥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富硒辣椒基地等多個特色產業區域,在彩云嶺景區周邊打造了1.75萬畝特色北藥基地。通過建立藥材初加工廠,發展旅游業,實現三產融合,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齊乃軍介紹,去年11月項目完工,預計水稻每畝增產60公斤、玉米每畝增產60公斤、大豆每畝增產40公斤。不僅耕地質量得到提高,以往單一的種植結構也將被打破。預計每年新增利潤1503.55萬元,人均收入可提高1750元。
“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搭建了平臺。在此基礎上,各地因地制宜,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鄉村產業發展、農村環境整治等工作相結合。”王曉冬介紹,目前全省已形成興產業、固品牌、促融合、興農村、興科技、投融資、可持續發展等七類“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進一步釋放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整體成效。
如今,彩云嶺的“萬畝花海”憑借高顏值成為游客打卡地。王純寶和村民們也有了其他營生:有的到加工廠打工,有的負責旅游講解,有的辦起了農家樂。
“為了實現規模推進,全省實行‘一縣一項目’,從政策上引導鼓勵整鄉整村推進,統一規劃,把小規模經營、分散零星、區塊差異較大的耕地,整治為集中連片的優質農田。去年,黑龍江省各縣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都過萬畝,有的縣達到20萬畝,是總體建設規模最大的一年。”王曉冬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