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
2021-02-24 10:03:02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基礎支撐在“三農”,迫切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
食為人天,農為正本。歷史一再證明,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求解鄉村振興之路的根本,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是關系全局的“國之大者”。
在希望的田野上心懷“國之大者”,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三農”問題。治本于農,務茲稼穡。戰國末期,韓國各地大鑄銅鐵,荒廢耕地,糧食生產停滯,使得原本農業基礎就先天不足、常常缺糧的韓國國力更弱,加速成為最先被滅亡的國家。反觀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以“令民歸心于農”為“治國之要”,讓百姓看到務農有利可圖,從而“盡力于農事”,對稼穡的重視增強了秦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在激烈殘酷的兼并戰爭中不斷發展強大,這就是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和啟示。
在希望的田野上心懷“國之大者”,要求我們不畏浮云遮望眼,用超強定力堅守“農”字。在“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們吃飽肚子后,村里沒有忘記過去,幾十年來持續把農業、糧食看作安身立命、發展壯大的根基,用釘釘子的精神把“農”字越寫越大,不管怎樣改革,都沒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把耕地改少、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把“農”字改丟。反觀有的農村,看到別人發展工業富了起來,就熱衷于棄農從商、棄農從工,出現耕地“非糧化”“非農化”的傾向和苗頭,必須要澆一澆冷水,敲一敲警鐘。
在希望的田野上心懷“國之大者”,要求我們充分尊重農民,始終把農民的主體地位放在心上,讓農民兄弟有奔頭、有希望。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更是一個百年大黨的初心和使命。要讓農民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中有獲得感,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有幸福感,尤其是在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中,要充分征求民意,廣泛匯聚民智,尊重農民的參與權,尊重農村生產生活實際,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
立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必須看到,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依然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抓實。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需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需要廓清各種迷霧、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唯有如此,我們的“三農”工作方能不搖擺、不走偏,鄉村振興才能接續推進,希望的田野才會充滿希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