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02-24 16:44:02
原標題:世衛專家再發聲批評西方媒體抹黑中國:武漢之行成果超預期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 針對美國《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抹黑中國的“扭曲式報道”,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國際專家組成員日前再次發聲,予以駁斥。
2月9日,聯合專家組中方組長梁萬年(左二)和聯合專家組外方組長彼得·本·安巴雷克在發布會結束后握手。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國際專家組成員、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塞婭·菲舍爾2月22日接受丹麥《政治報》采訪,批評一些西方媒體故意歪曲報道專家組近期在武漢開展的新冠病毒溯源交流合作,并指出武漢之行成果超出預期。
菲舍爾駁斥了《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所謂在武漢“無法獲得原始數據”的報道。她表示,武漢之行在很多方面都超出預期。中方做了充分準備,提供大量數據,專家組依據這些數據和文件展開了討論。
2020年3月17日,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癥醫學一科的醫生在給患者實施氣管鏡下痰液清理。新華社記者王毓國攝
另一名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國際專家組成員、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多米尼克·德懷爾日前在《對話》網站上撰文回顧了前段時間在中國的工作情況。
德懷爾說,專家組做了許多工作,與中方科研人員進行了交流,見到了較早被確診的患者,在武漢開展了實地考察,還調閱了大量資料。專家組發現,沒有明確證據顯示在已知的第一個病例前武漢市有新冠疫情大規模傳播。
他強調,新冠病毒極不可能來自實驗室泄漏。專家組訪問了武漢病毒研究所,了解到這里的科研人員會被定期抽取血液樣本,對血液樣本的檢查沒有發現新冠病毒抗體。
世衛組織派出的國際專家組1月14日抵達武漢,與中方專家組成聯合專家組,共同開展新冠病毒全球溯源中國部分工作。
《紐約時報》2月12日刊文,聲稱援引近期赴武漢的世衛組織專家“說法”,稱中國繼續拒絕公布有關新冠疫情暴發初期的信息,這使他們很難發現重要線索以遏制未來這類疾病暴發。
《紐約時報》采訪對象之一、美國動物學家彼得·達薩克隨即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回懟”說:“這不是我在世衛組織任務中的經歷。作為動物及環境工作組的負責人,我感到中國同行們值得信任,感受到他們的坦率。我們的確獲得了關鍵的新數據,也增加了有關病毒傳播途徑的了解。”
彼得·達薩克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駁斥《紐約時報》。網絡截圖
菲舍爾在推特上轉發達薩克的推文說:“這也不是我在流行病學小組的經歷……我們說的話被故意歪曲,這為重要的科學工作蒙上陰影。”她還表示,要建立信任必須要忠于事實。“請停止這種關于‘無法獲得原始數據’的負面說法!”
達薩克在菲舍爾的評論后回復道:“我們花時間向記者解釋了我們在中國長達一個月疲憊工作中的關鍵發現,而我們的同事所說的話卻被斷章取義,用來捏造在我們工作開始前就已設定好的報道,令人失望。《紐約時報》,你真無恥!”
彼得·達薩克回復塞婭·菲舍爾對自己推文的評論,再次駁斥《紐約時報》的報道。
遭打臉后,《紐約時報》日前不得不以所謂“精簡版問答體”刊發了對其中美國專家達薩克的采訪,并在報道中附了精簡版采訪實錄。
達薩克對《紐約時報》說,從世衛專家組到達中國的第一天起,他們就拿到了全新的數據,專家組還與診斷首批確診病例的醫生會面。當世衛專家組想要獲取更多信息時,中方科學家們就會著手去找,幾天后就能提供相關分析,讓專家組拿到新的信息,“幫助極大”。
達薩克在采訪中說著說著就忍不住對比起自己親身經歷的中美防疫大不同。在中國,抵達機場后,相關人員會穿戴整齊防護設備登機,將他們從特殊的防疫通道護送出去,直奔酒店、進房間,按規定隔離兩個星期,其間各種垃圾都會封存在黃色袋子里、貼好相應標簽;而回到美國后的經歷“截然不同”,他都沒收到自己需要隔離的通知,也沒人告訴他“應該居家”。(記者:林晶、郝亞琳、譚晶晶;編輯:孫浩、周嘯天、徐曉蕾、李雯、黃堃、張忠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