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3-10 12:43:03
原標題:兩個人·三十年·一片林
來源:新華網
3月9日,洪曉春(前)和妻子黃淑萍在瓦上管護站林區內巡山護林。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3月9日,在瓦上管護站林區內,洪曉春測量自己親手種植的樹木。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3月9日,黃淑萍(左)和洪曉春在巡山護林途中休息。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3月9日,在瓦上管護站,黃淑萍(左)和洪曉春在廚房內做飯。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3月9日,洪曉春(左)和妻子黃淑萍在瓦上管護站林區內巡山護林。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3月9日,在瓦上管護站林區內巡山護林途中,洪曉春(前)在上陡坡時拉著妻子黃淑萍。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3月9日拍攝的歙縣桂林國有林場瓦上管護站(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3月9日,在瓦上管護站林區內,黃淑萍(右)在巡山護林途中將一片餅干遞到洪曉春嘴里。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3月9日,在瓦上管護站林區內,洪曉春(左)和黃淑萍在巡山護林途中休息。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3月9日,在瓦上管護站林區內,黃淑萍在巡山護林時摘了幾朵野櫻花。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3月9日,在瓦上管護站林區內,洪曉春在巡山護林途中喝山泉水解渴,并把喝光了水的水壺重新灌滿。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3月9日,在瓦上管護站林區內,洪曉春(左)和妻子黃淑萍測量自己親手種植的樹木。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3月9日,在瓦上管護站林區內,洪曉春(左)給去年栽種的樹木培土。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91年洪曉春(右)和妻子黃淑萍的結婚照(資料照片);下圖為:3月9日,洪曉春(右)和妻子黃淑萍在瓦上管護站拍攝的合影(新華社記者黃博涵攝)。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發
3月9日,洪曉春(右二)和黃淑萍(右一)在歙縣杞梓里鎮農合村向村民宣傳森林防火常識。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3月9日,在瓦上管護站,洪曉春(左)和妻子黃淑萍與女兒打電話。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0個年頭。
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里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
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里的職工有十幾名,后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
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干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