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2021-03-10 15:44:03
原標題:讓保護和開發相得益彰!來聽聽這些“兩會好聲音”!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兩會好聲音
建議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支持力度,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讓保護和開發相得益彰,促進綠色發展。
——王冰代表(吉林省白山市委書記)
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關鍵要下好人才“先手棋”,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構建“科創+產業”閉環創新體系。
——凌云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
建議實施西部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科技特崗人才計劃,在國家重點研發科技計劃中設立相關科技專項,支持西部地區山地特色農業科技發展。
——孟平紅代表(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所長)
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載體。建議選擇重點特色行業,結合典型應用場景,盡快形成面向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體系。
——楊善林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合肥工業大學教授)
要繼續推動我國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建議在硬件方面,加大新建項目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強制實施力度;在軟件方面,將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作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內容。
——周嵐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九三學社江蘇省委主委、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
建議加快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好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品牌塑造。充分利用科技賦能文化產品創新,運用現代科技盤活優秀傳統文化。
——馬蕭林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
冷鏈物流是民生保障和全球貿易的重要一環。建議加快冷鏈物流數字化和智能化投入,實現全鏈條可追蹤,促進冷鏈物流企業降本增效。
——張懿宸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長效機制,加強民營企業財產權平等保護,使民營企業更好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閻志代表(卓爾控股董事長)
近年來,我國海洋科研能力持續提升,但總體看我國海洋科研仍以近海和海岸帶為主,對遠洋和深海的研究不足??稍诨浉郯拇鬄硡^布局建設海洋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助力建設海洋強國。
——羅俊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鄉村振興應因地制宜。在農村庭院比較寬敞的地方,可積極發展庭院經濟,引導農戶按照綠色有機食品標準種植、養殖。
——劉海玲代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吉犇牧場場長)
“十四五”開局,建議繼續加大對外開放平臺的先行先試力度,提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
——潘越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
葡萄是吐魯番的寶貝,當地很多群眾靠種植葡萄擺脫了貧困。吐魯番的特色農產品要想香飄萬里,光“種得好”不夠,還要“賣得好”。建議在吐魯番建設全國干果物流中心,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吾爾尼沙·卡得爾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林果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
建議盡快出臺國有企業劃轉股權后管理體制運行的指導意見,特別是理順原國有獨資公司的管理體制,是否需要設立股東會、社保基金公司股東的定位及權利均需要進一步明確,加快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
——李杰云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要從“種子”抓起。建議國家大力支持種子研發工程建設,不斷提高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
——王作英代表(遼寧省丹東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建議在改善基層醫療設施的同時,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待遇,讓村醫得到應有的尊重。
——旦正草代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凄l曼瑪村鄉村醫生)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河北文化產業發展難得的機遇。建議組織京津冀文化產業發展研討會、文化產品展銷會等,搭建交流洽談平臺,為河北文化企業創造與京津企業合作共贏的機會。
——張淑芬代表(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工藝設計師)
建議建立統一規范的鄉村教師待遇保障制度,統籌省域內教師工資水平,吸引大量優秀人才長期到農村任教,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隊伍,同時落實縣管校聘,建立常態化師資補充和交流機制,以激發教師活力。
——馬恒燕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二十一小學黨總支書記)
建議將黑龍江省納入國家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同時,秸稈還田是提升土壤有機質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建議支持秸稈還田利用,對秸稈還田作業給予補貼。
——高春艷代表(黑龍江省穆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建議粵港澳大灣區突破行政區劃限制,建設高標準開放型創新高地,讓創新要素在大灣區“9+2”城市間順暢流動,聯合組建具有全球水準的智庫平臺,并鼓勵企業和機構走出去,以開放合作促科技自強,實現大灣區未來跨越式發展。
——張勁委員(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
(本報記者孟海鷹、肖家鑫、原韜雄、董絲雨、程煥、徐靖、錢一彬、史哲、顏歡、申智林、范昊天、姜曉丹、劉夢丹、方圓、張藝開、龐革平、王錦濤、馬晨、邵玉姿、常雯宜、阿爾達克)
兩會好聲音
當前我國制造業的智能化生產發展越來越快,工業互聯網、共享智慧工廠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建議推動教育領域適應性改革,呼應智能制造產業的人才需求,放寬對高校專業設置和專業內涵界定的指導,在專業名稱、舉辦年限、教學內涵等方面給予高校更多自主權,推動智能制造領域學科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構建高等教育與產業集群聯動發展機制。
——楊德才委員(南京大學經濟學系主任)
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建議推進鄉村數字經濟發展。一是加快補齊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的短板,提升農村網絡覆蓋質量。二是推進農業生產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深入實施“互聯網+”,拓寬生產領域和服務方式,延伸產業鏈,讓農民享受更多服務。
——王子華委員(中輝不良資產處置有限公司董事長)
土地是生產優質健康農產品的根本,土壤健康與食物安全和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建議開展土壤調查,摸清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現狀與肥力特征,查明土壤障礙及健康狀況,制定土地利用規劃,開展中低產土壤改良,建設高標準農田,明確糧食產能提升路徑,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沈仁芳代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
為進一步發揮市場主體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的作用,建議:對已納入消費扶貧產品目錄的市場主體,幫助拓寬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對已脫貧摘帽地區的特色優勢農產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促進產品銷售。
——劉錦秀代表(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為推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加快發展高端醫療設備制造業,鼓勵社會資本、人才投入健康產品的研發;推進中醫藥與現代理念的技術融合,開發更加適應現代生活的中醫居家設備、中藥飲片新劑型;在解決醫療資源不平衡、加強城市急救體系建設等領域,進一步發揮科技作用。
——敖虎山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
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是社會治理適應大數據時代信息革命大趨勢的必然。建議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尤其是進一步加強政務、醫療、教育、治安等公共職能的協同支撐,建立健全面向基層、全方位立體化的社會治理系統。
——楊蓉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三橋派出所副所長)
(本報記者李昌禹、孟祥夫、張珊珊、史一棋、張天培、肖家鑫)
《人民日報》(2021年3月10日 9、15版)
作者:肖家鑫 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