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03-24 15:51:03
原標題:一見·山水間讀懂總書記的“綠色之約”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在“奇秀甲東南”的福建武夷山,重巒疊嶂、山清水秀,洇染出一幅美不勝收的水墨畫。2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福建考察調研,第一站就來到這里。讓我們跟隨總書記的腳步,共赴一場“綠色之約”。
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簽”
春潮涌動、萬物生長,武夷山中綠意盎然。看似平凡的草木,卻蘊藏著豐富的“數字密碼”。
2016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以保持良好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探索構建生態系統價值核算體系和核算機制。
作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于2016年底率先在武夷山開展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通過系統統計、科學核算,綠水青山也有了“價值標簽”。生態的“高顏值”轉化為發展的“高質量”,澎湃的“綠色動能”持續煥發。
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春色。
為子孫后代留住美麗中國
武夷山是一首大自然寫就的散文詩,這里有日月交輝、天地悠遠,也有云霧繚繞、小橋流水。22日,習近平總書記和游客交流時說:“這邊是山,那邊是海,多看一看”。
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山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山看水謀發展,尋山訪水話保護。從“綠色銀行”到“綠色長城”,從“眼睛”到“生命”,總書記的生動比喻意味深長。
在云南洱海,他同當地干部合影后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在青海,他強調,必須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在甘肅山丹馬場,他叮囑“保護好寶貴的草場資源,讓祁連山綠水青山常在,永遠造福草原各族群眾”……
為幸福生活增加綠色指數
“山水經”也是“致富經”。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余村調研9天后,他以筆名“哲欣”撰寫的文章《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在浙江日報刊發。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也可以“雙贏”,在中國發展的進程中,生動的“綠色實踐”遍地開花。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
“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永續利用,惠澤子孫”,在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村規民約碑上刻著樸實而深刻的道理。1997年4月1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前來調研,他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曾經的“三無村”因為吃上“生態飯”走上了脫貧致富路。綠色發展既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念,也成為每個村民的行動自覺。
為永續發展立下責任擔當
“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嚴重損害生態環境的事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他強調,抓這些事,都是著眼于確保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都是全局之計、長遠之計,都是國之大者。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真正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不能在歷史上留下罵名。”字字千鈞、振聾發聵。
面向世界,習近平總書記目光長遠。“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也是人類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家園。”“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國方案彰顯大國擔當。
策劃:杜尚澤 撰文:鄺西曦
(圖片均來自新華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