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2021-03-25 13:46:03
原標題:青島嶗山區:“撥改投”精準滴灌硬科技企業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這幾天,青島小鳥看看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宏偉正在忙著推進公司新一代VR一體機的量產和發布。月初,這家企業剛剛完成2.42億元的B+輪融資,公司的內容生態構建和C端市場推廣進入加速期。
而在小鳥看看發展的早期階段,嶗山區國有平臺公司——青島巨峰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就向其累計投資了1.1億元,并將這家公司從北京引到嶗山。巨峰科創副總經理朱曉亮介紹,不僅如此,他們還多次為企業對接投資人和金融機構,去年幫助小鳥看看獲得了1000萬元的銀行貸款。“目前,我們的虛擬現實頭顯設備全球市場占有率已達9.2%,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銷售額由2018年的9000萬元增長到去年的3.3億元,預計三年內有望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周宏偉告訴記者。
這是嶗山區依托國有平臺公司開展股權投資的一個典型案例。
近年來,嶗山區基于區域內“硬科技”企業密集、產業生長存有空檔期等現實情況,通過國有平臺公司投資、財政資金股權直投、設立政府引導基金等渠道,推動企業扶持方式由無償性撥款向合作型投資轉變。在此過程中,探求政府職責與市場規則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有效引導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戰略性重大項目的落地與發展。
探尋政府與市場的“最大公約數”
3月9日,嶗山區另一家國有平臺公司——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完成了對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Pre-IPO輪投資,投資金額約5.5億元。歌爾微電子本輪總融資額約21.5億元,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成為出資額最大的戰略投資方。
“從目前的企業扶持方式看,我們正由以往‘撒芝麻鹽’似的普惠式扶持,越來越側重政策的精準化,尤其是采用‘撥改投’的模式,引導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嶗山區財政局副局長辛慧珺告訴記者,所謂“撥改投”,是指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把對企業的“撥款”改為“投資”,變財政資金為企業資本,政府與企業聯為發展共同體。
嶗山區對小鳥看看和歌爾微電子的投資,一個注重投早投小,一個意在戰略合作。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投資部部長孫曉蕾告訴記者,這基本代表了嶗山區投資企業的兩個典型路徑。
據辛慧珺介紹,目前,嶗山區財政資金主要通過國有平臺公司投資、財政資金股權直投和設立政府引導基金這三種渠道開展股權投資,其中的財政資金股權直投是嶗山區在全省率先開展的一項突破性舉措,不以營利為目的,投資期在3年內退出的,轉讓價格僅為原始投資額。
不同于傳統的財政扶持資金的無償性,財政資金開展股權投資時往往引入了市場化項目遴選機制,解決了傳統扶持方式難以貼近市場需求的問題。同時,變“死錢”為“活錢”,通過退出機制實現財政資金的滾動利用和效益最大化。也不同于市場化投資的逐利性,政府以各種方式進行股權投資時,能在更大程度上體現政府的導向性,其中,股權直投的方式更是由政府部門而非社會資本確定投資方向與具體對象,能最大限度實現政府的產業思路。
“撥改投”的實質是一場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深度探索,是二者相互“補位”,其旨歸是在政府職責與市場規則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
嶗山區對微電子產業的布局,就體現了“政府之手”尋找這個“最大公約數”的嘗試。微電子企業的研發周期一般為5-10年,投入巨大,風險較高,不容易得到社會資本的青睞。據孫曉蕾介紹,為了在這一極具戰略意義的產業領域發揮政府的“補位”作用,嶗山區從2018年起開展的股權直投將大部分資金都投向這一領域的企業,依托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投資了大唐半導體、矽昌通信、合啟力、鋁鎵光電等5家企業,投資總額約5億元。
“市場之手”同樣有效運作。在巨峰科創投資部部長王一惠看來,相比于企業營收等數據,“企業質地”是他們選擇投資標的時更重要的考量要素。她所說的“企業質地”指的是它們的核心技術、團隊合理性、市場前景等,指向的是企業的未來。為了能以市場的眼光審視企業,巨峰科創專門組建了一支10人的投資團隊,均為投資、金融、財務等領域富有經驗的從業人員。
“資本長鏈”加持“初創產業”
從全國范圍看,“撥改投”并非新鮮事物。上海就已做了至少10年的探索,其中閔行區成立了全國首家由地方政府發起設立的股權投資母基金,其政府投資基金已撬動社會資本567億元,并取得了近4倍的階段性收益回報。
在青島范圍來說,嶗山區無疑是成果豐碩的探路者。僅以巨峰科創為例,自2008年成立起步以來,這一國有平臺公司已構建了涵蓋天使基金、創投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產業投資基金、政府引導基金、母基金等構成的全鏈條基金投資體系,參股及管理基金19支,參股基金總規模約123億元,成功投資了特銳德、海信網絡、靖帆新材料、羅博智慧、未來醫療、藍天航空等一批企業和金融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今年新上市的3家企業,均為巨峰科創及參股基金投資的企業。其中一家企業青島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鄭安民直言:巨峰科創在早期給予企業的支持,就像是“沙漠中的可口可樂”。
而對于當前的嶗山,“撥改投”這一似乎并不新鮮的模式,再次凸顯出強烈的現實必要性。
與大多數區市不同的是,嶗山區“硬科技”科創類企業更加密集。過去的5年,嶗山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56家,總數達到49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由五年前的65.5%提高至84.6%。
在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吳松華看來,“硬科技”企業的人才和知識儲備周期長,需要一種“長鏈思維”。“以我們企業自身為例,我們提出的發展理念是不做熱點投機和‘彎道超車’,把能量往一個方向匯聚,提高‘功率密度’,20年聚焦一個方向,形成突破。”這樣的“技術長鏈”無疑需要“資本長鏈”。想要“護航”此類企業發展,自然不能全依賴社會資本的耐性。鐳測創芯此前便獲得了嶗山區國有平臺公司的投資。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建立了產業經濟學意義上的產業生命周期模型。從嶗山區整體的產業現狀看,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金融業、旅游業和健康產業這四大產業的生命周期,并非均趨于穩定成熟,而是處于一種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多態并存的局勢。“初創產業”如同初創企業一樣,往往更需要資本的傾注。
與此同時,桎梏于嶗山的空間制約問題始終存在,由于區域承載力不足,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是一個尤為迫切的問題。在布局產業時,想要提升有限空間的“性價比”,就必然需要政府的引導,建立起更合理的項目遴選機制。也正因如此,在嶗山區開展政府股權投資的實際操作中,“資本+辦公空間”“資本+土地”的“打包”式扶持方式屢見不鮮。
嶗山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以及在本月初召開的“圍繞目標抓落實、再次創業開新局”動員大會上,一再指出:嶗山的發展進入了新一輪的轉型升級期,其中既有發自企業的、被動的升級,也有政府主導的、主動的升級。當前的嶗山,正全面開啟城市轉型升級。盡管這一“轉型升級”意指城市發展理念、路徑和動力的方方面面,但產業的轉型是核心動能。
有轉型就往往有“空檔”和陣痛期。目前,嶗山布局的歌爾、中科曙光、東華軟件等拉動性強的新動能項目仍在建設中,產能的釋放尚需一定周期。為推動更多新產業、新動能盡快落地,盡最大可能縮短空檔期,無疑需要政府提升引導的力度、速度,而政府投資資金的導向,往往見效更快、更顯著。
“撥款式”扶持升級“2.0版”
在兩次調研嶗山區財政資金股權直投工作后,去年11月,省財政廳發布《關于實施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試點的意見》,對重大技術突破和產業轉型升級等項目實施財政資金股權投資,并于一個月后在工信領域開展首批試點。而此前,被稱為“敢用80%財政收入押注未來”的合肥,在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創出了政府開展風險投資的“合肥模式”。政府對企業或產業的扶持由“撥”轉向“投”,似乎已成為一種趨勢。
盡管如此,辛慧珺仍認為對嶗山區目前狀況更準確的界定應該是“撥加投”。傳統的“撥款式”的企業扶持方式并非被弱化,而是已經升級為“2.0版”,朝著更精細化的方向轉變。
去年,嶗山區新修訂出臺工業互聯網等9個產業政策,“一業一策”政策達到23個,全年兌現產業扶持資金達20.7億元,惠及項目100多個。當前,嶗山區也在鞏固產業政策這一優勢。
“我們目前開展的多項政策制定、調整工作都是為了讓產業政策更精細精準,今年將新增兩個‘一業一策’政策,其中,生物醫藥產業政策已完成初稿,高端商務服務業政策正在征求意見。同時,我們還在研究由政府成立一支天使投資基金,這可能將成為青島首個由區市設立的天使基金。”辛慧珺告訴記者,為了讓產業政策更加貼近企業、“投其所好”,嶗山還將在今年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針對全區各類產業政策開展大規模的績效評估,對標國內一流標準,建立起產業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制定更有針對性和競爭力的產業政策。
一方面是政策更細致入微;另一方面,兌現模式也在升級。
在年初舉辦的2021年嶗山區企業家和產業領軍人才大會上,嶗山區啟用全省首個“免申即享”政策兌現平臺,在制造業單項冠軍獎勵、獨角獸企業獎勵等7個方面率先開展試點。
“以往的獎勵資金兌現流程一般是在市級獎勵資金下達后,再向企業兌現區級獎勵資金,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這一平臺將流程優化為上級認定文件下達后,即啟動區級兌現程序,兌現時限將壓縮到10個工作日以內。”嶗山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張華東告訴記者,這一平臺大大簡化了企業的申報流程,目前,已向區內企業和人才直接兌現資金5345萬元。(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記者:霍璟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