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4-13 10:02:04
我國以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向世界作出了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踐行承諾的自覺行動。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是面臨的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向更加綠色的方向轉變。
我國在綠色低碳領域極具發展潛力,可以形成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綠色技術是指能減少污染、降低消耗、改善生態的技術體系,它不是單一的某項技術,而是包括能源技術、材料技術、生物技術、污染治理技術、資源回收技術、環境監測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在內的一套技術體系。我們可以將綠色技術創新作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動力引擎,積極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不同地區氣候因素、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不同,綠色技術創新不存在統一模式,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予以推進,實施差異化綠色發展戰略。應針對不同經濟發展狀況和資源環境基礎,提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發展策略,并建立分區域的綠色發展監測和評估體系。比如,通過逆變器等技術將太陽能直接轉變為清潔環保電能的光伏發電,是因地制宜進行綠色技術創新的一個案例。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許多農民的房屋屋頂“變身”光伏電站,基本能夠實現自發自用、余電上網。農民還可就近參與電站基礎運維工作,這就形成了一套“光伏+就業”的疊加效益模式。這樣既減輕了農民用于能源消費的支出,還給農民創造了就業崗位。在城市,可以嘗試在地鐵、公交等交通樞紐的屋頂、頂棚上建設光伏電站,不僅能實現節能用電,還可以對綠色建筑建設起到示范作用。
推動綠色技術創新,不僅意味著“做減法”,即降低能耗、減少污染;還要追求“加法效應”“乘法效應”,通過“綠色技術+”實現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多重提升。為此,要加強頂層設計,推動綠色創新體系與綠色產業政策、市場機制、環境政策之間的協同配合,實現超前布局、統籌規劃、科學建設。對此,一些地方和企業已經開始進行有益探索。比如,應用華為技術的單體“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可以實現板上發電、板下種枸杞,“光伏+漁業”推動沿海地區生態產業新發展,“光伏+水務”將污水處理廠變成了現代生態景觀。
問題是技術創新的突破口,綠色技術創新需要以問題為導向。隨著數字技術快速發展,作為智能社會重要支撐的數據中心和站點,其用電量將會急劇增加,能耗隨之加大。為解決這一問題,科技工作者提出“零碳網絡”的方案。近年來,“零碳網絡”已從概念發展到技術實踐。一些數據中心和站點運用這一方案,通過建設極簡站點、極簡機房、極簡數據中心、引入綠電等,重新構造場景架構、溫控系統、供電系統、運維系統,把能耗降下來,把用電效率提上去,讓智能世界變得更加綠色。
實現綠色發展,綠色技術大有可為、空間廣闊。在很多情況下,一項關鍵技術創新,破解的不單單是某個問題,還可能帶來整個行業生產方式的進步、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革。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要讓綠色技術發揮更大效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作出更大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