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4-21 08:54:04
只有看準領域、瞄準時機,基礎設施建設才能良性穩步推進,不貽誤良機也不浪費資源,使投資發揮最大效應
修建高速公路到底有沒有必要?上世紀80年代,一場觀念碰撞在上海展開。隨著經濟日趨繁榮,上海市區與嘉定縣(今嘉定區)之間的農副產品運輸遇到了瓶頸,有關各方提出兩種方案:一種主張一步到位、修建高速公路,另一種則表示反對,認為成本太高,將原有道路拓寬為一級公路即可。最終,各方研究論證后拍板:建高速!
30多年過去,在神州大地縱橫交錯長達16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網中,全長20公里的滬嘉高速成了微不足道的一小段,但它作為具有開創性的一大步,卻留給人們許多啟示。
最為顯見的,是基礎設施建設要有預見性、前瞻性,適當打好提前量。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民生改善的有力保障,需要著眼長遠、提早謀劃。就拿高速公路來說,雖然投資巨大,但收效顯著,建成后可大幅提高運輸效率,加快要素周轉、推動經濟發展。類似這樣的項目,早干晚干都要干,一旦認準,只要財力允許,不妨果斷上馬。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時至今日,我國高速公路以占公路總里程3.1%的規模,承擔了58.2%的公路貨運量,成為運輸“主動脈”。
再往深究,高速公路之所以能夠成為支撐發展的重要工程,表面上看需要決策者果斷拍板,實際上更需要準確研判發展前景。只有看準領域、瞄準時機,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夠良性穩步推進,不貽誤良機也不浪費資源,使投資發揮最大效應。而這,正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擴大有效投資”。
強調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的有效性,在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的當下尤為重要。一方面,投資仍然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需要繼續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另一方面,與以往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階段時存在大量“空白地帶”不同,如今的基建投資選擇空間相對較小,很難實現“給點陽光就燦爛”,加上需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務必要更加精準有效。
如何提高基建投資的有效性,避免低效無效投資?一個關鍵的衡量標準,就是看項目是否真正有益于惠民生補短板。基建投資確實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但那些只對GDP數字增長有貢獻、對民生改善益處不多的投資,我們寧可棄之不要。像有的地方占用耕地挖湖造景,有的地方浪費水資源、土地資源搞一些“形象工程”,就是華而不實的低效無效投資,必須堅決摒棄。而類似老舊小區改造、停車場建設、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縣級公立醫院改造提升等許多投資項目,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能促消費、惠民生,又有利于調結構、增后勁,事半功倍、一舉多得,就值得積極推進。
讓基建投資精準有效,一個重要的把關手段,就是堅持項目跟著國家發展規劃走,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十四五”規劃綱要描繪了我國未來5年和15年的發展宏圖,在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點項目、重大工程。有關部門也正緊密圍繞這張“藍圖”積極編制行業規劃、專項規劃。這些經過科學論證、反復推敲的規劃,為基建投資指明了路徑、提供了參照。各地區各部門應將相關規劃落實落細,讓基建投資更科學、不走偏。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9.7%,兩年平均增長2.3%,實現穩步恢復。這一數據表明,我國基建投資依然空間廣闊、機會充足。相信隨著更多有效投資逐步落地,投資這個關鍵“引擎”將持續平穩運行,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更大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