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來源:統計微訊

作者:

2021-05-12 15:02:05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主要數據結果新聞發布會

答記者問

(2021年5月11日)

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張毅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并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答記者問內容。

‍‍‍‍‍‍‍‍‍‍‍‍‍‍1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我們剛才注意到寧局長發布的統計數據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新的特征,我們想問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此次人口普查結果的人口性別比、年齡結構包括受教育程度,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趨勢?能不能為我們再深入地解讀一下?

寧吉喆:這個問題很重要,由我來回答。人口狀況是一個國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國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口問題,作出逐步調整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等重大決策,我國人口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人口發展形勢出現一些積極變化。剛才公布的普查成果,全面詳實地反映了當前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及10年間人口的發展變化,總的來看可以用這么幾句話來概括。

10年來,我國人口總量持續增長,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質量穩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人口結構調整變化,性別結構改善,年齡結構是“兩升一降”。人口流動集聚的趨勢更加明顯,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具體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從人口總量上看,雖然我國人口總量增速是放緩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穩增長。2020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4.1億人,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過去10年間,我國人口實現了從13億人到14億人的跨越,人口總量增加了7206萬人,比2010年增長了5.38%,年均增長0.53%,略低于上一個10年0.57%的平均增長率。

第二,從人口質量上看,我國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人口的素質不斷提升。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的4.08%下降為2.67%。

第三,從性別構成上看,出生人口性別比穩步下降,性別結構得到改善。普查結果表明,總人口性別比為105.1,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從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別比2020年為111.3,較2010年降低了6.8,逐漸趨向正常水平。

第四,從年齡構成上看,少兒人口數量增加,比重上升。0-14歲少兒人口的數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萬人,比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單獨二孩”“全面兩孩”等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促進了出生人口出現回升,“二孩”生育率明顯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第五,從人口遷徙流動情況看,人口流動依然活躍,人口的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普查結果表明,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現象已相當普遍,2020年我國人戶分離人口達到4.93億人,約占總人口的35%。其中,流動人口3.76億人,10年間增長了將近70%。從流向上看,人口持續向沿江、沿海地區和內地城區集聚,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長迅速,集聚度加大。

第六,從人口的城鄉結構看,我國城鎮常住人口持續增加,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10年間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2.36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了14.21個百分點,比上一個10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個百分點。普查結果表明,加快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顯成效。

10年間,我國人口的主要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的歷史進程,反映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歷程,也符合人口自身發展趨勢和人口與經濟社會相互作用的客觀規律。

同時,普查數據也反映出我國人口發展中面臨著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總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數量走低等。

我們要辯證看待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一是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將長期存在,人口與資源環境仍將處于緊平衡狀態。同時,人口增長放緩,需要采取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二是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繼續存在,同時勞動年齡人口逐年緩慢減少,經濟結構和科技發展需要調整適應。

三是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才紅利新的優勢將逐步顯現。同時,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需要加快。

四是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少兒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調整生育政策的積極成效,又凸顯了“一老一小”問題的重要性,需要優化生育政策,完善養育等人口服務體系。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較快,老齡化已成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同時,老年人口的增加也會帶來智慧傳承發揮和需求拓展擴大。

五是人口加快集聚,既反映了城鎮化和經濟集聚的趨勢性變化,也對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中新社記者: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查項目,規模如此大的調查項目是如何組織開展的?有哪些特點?

李曉超:首先,謝謝中新社對人口普查工作的關心。2020年人口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開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普查,又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開展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一年多以來,在全國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高質量完成了普查工作。歸納起來,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為普查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普通公民身份參加了登記。國務院成立了以韓正副總理為組長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指揮調度普查工作。各地區各相關部門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要求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全國省、市、縣、鄉、村共組建67.9萬個普查機構,選聘了700多萬名普查人員。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各地區各相關部門抓實抓細,為普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完成這項工作的組織保障。

第二,認真謀劃實施方案,為普查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在多次綜合試點和專項試點基礎上,反復征求專家和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制定形成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和七項工作實施細則,對普查內容、普查方法以及普查各個環節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都作了明確的規定,為人口普查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和工作規范。

第三,著力豐富拓展普查內容,更好地發揮普查的作用。首次采集了居民身份號碼,為數據比對、核實提供了基礎信息;增加了老年人口的相關指標,以更好地反映老齡化情況。

第四,注重運用新方法、新手段,提高了普查效率和質量。首次全面采用電子化數據采集方式,實時直接上報數據,實現普查對象通過互聯網進行自主填報。強化部門行政記錄和大數據的應用,充分利用互聯網、云技術、云服務和云應用,完成數據處理工作。對700多萬名普查人員實行線上集中統一管理,隨時可以掌握普查人員的工作情況。

第五,夯實“劃區域、數人頭”,確保普查不重不漏。按照標準,把全國劃分成若干個普查小區,確保普查小區互相不交叉、不重疊,在小區內對每個住宅按規則進行編號,普查員對每個住宅逐戶入戶登記。同時加強對普查員選聘培訓和管理。入戶登記前,還開展了戶口整頓、入戶摸底等工作。

第六,加強宣傳動員,提高了廣大普查對象支持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制定印發宣傳工作方案,全面部署普查各階段宣傳工作,拍攝宣傳片和公益廣告,組織開展多渠道多形式普查宣傳,持續不斷掀起宣傳高潮,“大國點名、沒你不行”等宣傳口號深入人心,社會各界和廣大普查對象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配合。

3

南方都市報記者:從人口普查的主要結果中,我們看到2010年到2020年10年間我國人口增長出現的放緩趨勢,如何看待這種趨勢?有專家預計,中國人口會在2027年達到峰值14.5億,增長放緩是不是意味著人口零增長的年份將提前到來?

寧吉喆:這是一個趨勢性的分析問題,由我來回答。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增速放緩,過去10年間年均增長率是0.53%,較前一個10年下降了0.04個百分點,這種趨勢的出現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主要原因是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的持續下降,還有人們生育時間的推遲,以及生育養育成本的提高,這些都導致出生人口規模縮減,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也是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

從這次普查結果看,當前我國人口總量仍居世界第一,過去10年人口保持了繼續增長態勢,10年間人口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的規模與前一個10年增加7390萬人相比,略有下降,但基本持平。主要是三個方面因素起作用:

第一,人口保持一定水平的慣性增長。我國人口基數大,目前還有3億多育齡婦女,每年能夠保持1000多萬的出生人口規模。

第二,生育政策調整取得積極成效,隨著“單獨二孩”“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出生人口的數量是快速回升的。少兒人口數量和比重上升。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0-14歲少兒人口數量達到了25338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3092萬人,比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

第三,人口預期壽命持續提高。我國近10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條件大幅改善,人民群眾健康條件明顯改善,這使得我國年度死亡人口一直是少于出生人口,人口總量保持了增長的態勢。這些人口增長的積極因素還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發揮作用。

從我國人口發展變化的趨勢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人口增長受人口年齡結構、人們的生育觀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衛生和健康水平等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人口今后會達到峰值,但具體時間現在看還有不確定性,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人口總量會保持在14億人以上。

普查結果還顯示,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勞動力人口資源仍然充沛。我國人口平均年齡通過這次普查了解到是38.8歲,總的看,依然年富力強。美國最近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平均年齡是38歲,和我國的水平差不多。

下一步,我們應當持續關注人口增長變化情況,積極應對人口發展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挑戰。

4

香港中評社記者:最近一些人在質疑人口普查數據質量,剛才介紹說,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漏登率僅為0.05%,這是否能說明這是一次高質量的普查?另外,此次普查結果出來得比較慢,統計局發言人日前曾表示說,這是因為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發布信息的基礎上,又發布了更多更細的信息,能否具體介紹一下新增了哪些信息?

曾玉平:你提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關于數據質量的問題,一個是關于數據發布的問題。關于數據質量的問題,我們經常講,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同樣,普查的數據質量也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線。為了獲得高質量的人口普查數據,我們堅持依法普查,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同時重點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科學設計普查方案。這次普查我們充分借鑒了過去歷次普查的經驗,既包括人口普查的經驗,也包括經濟普查、農業普查的經驗。同時,廣泛征求各個方面的意見,包括專家學者、社會各界的意見,先后組織開展了六次專項試點和一次綜合試點。按照“科學與可行、需要與可能、繼承與創新”的原則,研究制定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和七項工作實施細則,確保普查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精心組織現場調查。現場登記開始前,各級普查機構認真選聘了普查人員,同時強化崗前培訓,考試合格以后才能上崗。扎實做好戶口整頓、普查區劃分、摸底調查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現場登記中,全國700多萬普查人員嚴格執行普查方案,登記期間還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認真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要求。對全國所有家庭和人口進行全面普查,圓滿完成了普查入戶登記的任務。

第三,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這次普查我們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普查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創新。首次全面采用了電子化數據采集方式,由普查員使用電子設備采集,實時直接上報數據;首次實現普查對象通過互聯網進行自主填報;首次利用行政記錄和大數據對普查數據進行比對核查;首次在全國集中部署數據處理,利用互聯網云技術、云服務和云應用完成數據處理工作;首次對全國700多萬普查人員實行線上集中統一管理。

第四,全程實行質量控制。各級普查機構按照普查方案的規定,全面建立了普查質量控制制度,嚴格執行普查質量控制要求,認真開展了質量驗收,確保普查各階段工作質量。同時,我們建立了普查數據的追溯問責機制,嚴肅查處各地普查造假、弄虛作假的行為。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現場登記工作結束以后,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組織了近千名專業抽查人員,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隨機抽取了141個縣中的3.2萬戶進行了質量抽查,并聘請了社會監督員全程監督抽查工作。抽查結果顯示,普查漏登率為0.05%,低于國際上一般認可的3%的標準,表明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真實可信,是一次高質量的人口普查。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關于普查數據發布時間的問題。人口普查工作環節多、涉及面很廣,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為了統籌安排、確保各環節工作順利銜接,普查實施以前我們制定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進度安排,對各個環節、各項任務作出了計劃和時間安排。原定的普查公報發布時間是一個計劃的時間,考慮到社會各界對普查結果的強烈需求,我們這次豐富了發布內容,增加了大量的分結構和地區分布方面的數據,所以數據準備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今天我們一共發布了8個公報,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內容更加豐富、更加詳細。每一筆數據都經過了反復核實,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另外,據了解,許多國家一般也是在現場登記后一年左右發布公報,比如美國人口普查標準時點是2020年4月1日,第一次發布數據的時間是上個月的26日,差不多也是一年的時間。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普查成果的共享和開發利用,后續還將陸續編輯出版更加詳細的人口普查匯總資料,滿足社會各界對普查數據的需求,也歡迎大家使用。同時,我們將利用微觀數據實驗室提供人口普查的脫敏微觀數據,供相關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開展分析研究,更好地發揮人口普查數據的作用。

5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有些專家說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在調查結束后存在數據調整階段,請問這次人口普查有沒有同樣的調整?比如計算漏報率之類的?

張毅:大家都知道,人口普查是全面調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按照統一標準、在統一的時間范圍內對所有普查對象進行逐人逐項登記,采用電子化方式采集數據,并聯網實時上報,數據審核完成后,直接匯總計算得出相關人口數據,不進行事后調整。

前面已經介紹,根據事后質量抽查結果,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漏登率為0.05%。按聯合國人口普查建議書,漏登率可以加到總人口中,也可以不加。在實踐中,有些國家加上了,有些國家沒加。剛剛發布的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總人口數據是普查登記人口的直接匯總數據,不含通過漏登率計算的誤差人口。

6

海報新聞記者:人口老齡化一直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根據這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人口老齡化情況究竟如何?在家庭和社會養老負擔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如何推動人口結構優化、破解人口老齡化矛盾、延長退休年齡政策什么時候實施?

寧吉喆: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規模龐大。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9億人。全國31個省份中,有16個省份的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了500萬人,其中有6個省份的老年人口超過了1000萬人。

第二,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與上個10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別提高了2.51和2.72個百分點。

第三,老齡化水平城鄉差異明顯。從全國看,鄉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別為23.81%、17.72%,比城鎮分別高出7.99、6.61個百分點。老齡化水平的城鄉差異,除了經濟社會原因外,與人口流動也是有密切關系的。

第四,老年人口質量不斷提高。60歲及以上人口中,擁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萬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為13.90%,比10年前提高了4.98個百分點。10年來,我國人口預期壽命也在持續提高,2020年,80歲及以上人口有358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54%,比2010年增加了1485萬人,比重提高了0.98個百分點。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這既是挑戰也存在機遇。比如,人口老齡化從挑戰方面看,將減少勞動力的供給數量、增加家庭養老負擔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壓力。同時也要看到人口老齡化促進了“銀發經濟”發展,擴大了老年產品和服務消費,還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這都帶來一些新的機遇。而且,在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這些低齡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識、經驗、技能的優勢,身體狀況還可以,發揮余熱和作用的潛力較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應對人口老齡化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關系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進行統籌謀劃、系統施策。接下來,我們要開發好、利用好人口普查數據,對普查數據進行認真研究,開展深度分析,切實為科學制定政策提供統計信息支撐。同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漸進式的退休年齡”。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要求,既要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和經驗,更要綜合考慮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7

北京青年報記者:最近東北地區的人口問題引發了大家廣泛關注,東北地區勞動年齡人口不斷減少,這次普查數據顯示,東北地區人口確實出現了減少,原因是什么?會造成什么樣的問題?應該怎么應對?請解讀一下。

寧吉喆:東北地區大家都很關心。從這次普查的數據看,東北地區的人口10年來發生的變化有幾個特點:

一是總人口依然較多,但是出現了負增長。2020年,東北三省總人口9851萬人,接近1億人,規模依然較大,但比10年前減少了1101萬人。

二是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6.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處于正常范圍。

三是老齡化程度較深,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6.39%,提高了7.2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四是人才儲備豐富,擁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6.75%,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16年,這兩個反映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指標,都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

五是城市發展基礎較好,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7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東北地區人口的減少,受到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東北在我國處于高緯度地區,冬季相對漫長且寒冷,一些東北人口向比較溫暖的南方遷移流動,這也是全球許多國家人口遷移流動的趨勢性特征,歐洲、美國都有這種現象。此外,受生育觀念、生育行為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還要看到,東北地區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的攻堅期,沿海一些經濟發達省市多樣化的發展機會和就業前景,對其他地區包括東北地區的人口有較大的吸引力。

同時應當看到,當前東北經濟發展的韌性仍在,潛力很大。這里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東北地區在科技人才、現代農業、裝備制造、交通設施等方面基礎都是比較好的。東北地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有1650萬人,糧食產量占了全國1/5還要多。東北擁有鞍鋼、沈飛、一汽、哈電等一批國家骨干企業,這些年又新成長起來一批新興的高技術企業,東北地區實現振興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東北振興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人才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為東北地區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創新營造良好環境,新一輪振興計劃在著力調整結構的同時,也必將帶來人口發展的新變化。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對東北人口問題的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變化帶來的挑戰,抓住變化中存在的機遇,來服務東北的經濟社會發展。

8

路透社記者:中國的勞動人口逐步減少和人口老齡化的深化,對我們長遠的經濟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另外,我們可能會采取哪些應對措施,是不是會考慮放開生育政策?

寧吉喆:你說的是勞動年齡人口。這個問題請曾玉平總統計師回答。

曾玉平:關于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剛才寧局長已經作了詳細介紹,我就不再重復了。

關于勞動年齡人口的問題,一是從總量上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也就是與2010年相比,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人。但是應當看到,勞動年齡人口的總規模仍然較大,達到8.8億人,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依然存在,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是從質量上看,勞動年齡人口素質顯著提高。這次普查數據顯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91年,比2010年提高0.83年。其中,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10.75年,比2010年的9.67年提高了1.08年。同時,勞動年齡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達到了3.85億人,占比為43.79%,比2010年提高了12.8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達到了23.61%,也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提高了11.27個百分點。

三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服務體系的覆蓋面也在不斷擴大,而人口的身體素質也日益改善,人口的預期壽命不斷延長,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資源保障。

對于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現象,應當全面客觀地來看待。一是盡管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但中國勞動力資源的絕對量依然較大。總體上看,我國就業壓力依然不小。二是雖然勞動年齡人口逐步減少,但隨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將日益提高。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解決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將成為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三是隨著人口素質的提高,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人口資源的優勢將得到有效發揮,會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推動人口和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9

封面新聞記者:過去10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增長較快,但戶籍城鎮化率大幅低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請問具體原因是什么?從普查結果來看,10年來我國流動人口大幅增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對于戶籍制度改革有哪些影響?

李曉超:這次普查結果顯示,過去10年我國城鎮化率確實提高得比較快,剛才吉喆局長介紹提高了14.21個百分點,流動人口增加也比較多,這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有效配置的體現,也是結果。同時也是部分地區和區域包括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增強的結果,這和世界各國發展歷程的趨勢是一致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居于世界中等偏上水平,與我國人均GDP處于世界中等偏上水平的情況大體相當。預計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促進城鎮化發展各項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城鎮化率仍將會保持上升的趨勢。

普查數據還進一步顯示,在城鎮化率提高和流動人口增加的同時,這兩個方面還表現出一些特點:

一是流向城鎮的流動人口比重仍在提高。2020年,流向城鎮的流動人口為3.31億人,占整個流動人口的比重達到88.12%,比2010年提高了3.85個百分點。其中從鄉村流向城鎮的人口為2.49億人,較2010年增加1.06億人。這10年間增加了1億人。

二是流向城鎮化率較高地區的流動人口比重仍比較高。東部地區吸納跨省流動人口9181萬人,占比達到73.54%,中部地區吸納955萬人,占比是7.65%。西部地區吸納1880萬人,占比15.06%,東北地區吸納468萬人,占比3.75%。

三是省內流動人口增長更快,也就是說近距離的人口流動增長更快。省內流動人口為2.51億人,比2010年增加1.16億人,增長85.70%。跨省流動人口為1.25億人,比2010年增加3896萬人,增長45.37%。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省內流動的人口比跨省流動人口增長快很多。省內流動人口占全部流動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61.15%,提高到66.78%,上升了5.63個百分點,大約2/3的流動人口選擇在省內近距離流動。

關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存在差異,首先我們要看到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近10年也在明顯提高。截至2020年底,已經順利實現了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的目標。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這種差異主要還是體現在農民工群體,由于受各種保障條件和制度的制約,這部分差異的緩解以至消除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當然部分鄉村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的意愿下降,特別是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以后以及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有一部分人還愿意留在鄉村,這也是影響這種差異的一個原因。

我們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高質量發展,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向前推進,我國城鎮化將會更加科學適度的發展,人口將會更加有序合理流動,形成經濟社會和人口流動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10

紅星新聞記者:我的問題是,從普查情況分析,“全面兩孩”政策以來,我國育齡婦女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數量呈現了怎樣的變化?當前居民生育意愿不足,是否導致新生兒出生率已經接近了警戒線,這次普查結果會不會成為調整人口政策,特別是計劃生育政策的依據?

寧吉喆: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大家比較關心生育問題,這方面通過普查得到了相當多的資料。首先應當指出,“全面兩孩”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看,人口的生育情況呈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出生人口規模大。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別超過1800萬人和1700萬人,比“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分別多出200多萬人和100多萬人。2018年以來出生人口的數量有所回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匯總的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200萬人,這個規模仍然不小。

第二,“二孩”占比高。從生育孩次看,2014-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顯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雖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由于生育政策調整的因素,全國多出生“二孩”數量達1000多萬人。

第三,生育率降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已經處于較低水平。這主要受到育齡婦女數量持續減少和“二孩”效應逐步減弱的影響。從2020年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確定性和對住院分娩的擔憂,進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

我們應當認識到,低生育水平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結果,生育水平的高低既受政策因素的影響,也受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后者的影響力在逐步增強。還應該看到,隨著各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尤其是工業化、現代化帶來的人口生育觀念轉變等方面的影響,低生育已經成為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普遍面臨的問題,也將成為我國面臨的現實問題。

剛才,你提到的關于生育政策方面的一些考慮,路透社的記者也提到了這個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全國人大通過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釋放生育政策的潛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調查,我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數為1.8,只要做好相應的支持措施,實際存在的生育潛力就能發揮出來。

在神州大地看最新人口普查數據

重磅!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權威發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legend id="avguq"></legend>
  • <th id="avguq"></th><sup id="avguq"></sup>
    1. <del id="avguq"></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