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21-06-29 22:40:06
原標題:發力新智造打造新引擎,中部國企轉型發展進行時
來源:光明網
【強國中堅 高質量發展看國企】發力新智造打造新引擎,中部國企轉型發展進行時
【調研報告】
三峽竣工、二汽投產、火雷奇跡……打開歷史的卷軸,總有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和重要事件,在史冊上留下印記。從山溝里造汽車到引領造車新勢力,從百年前的設想到世界最大水利水電工程建成,從舉世矚目的基建速度到使命必達的火雷精神。隨著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推進,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正在成為我國中部國有企業的探索實踐。
智慧建造補短板
位于武漢市江夏區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的云景山醫院,是武漢市去年開工的“四區兩院”工程中規模最大的平疫結合醫院,與雷神山醫院選址相近、結構相似、體量相當,也被稱為“永久版”雷神山醫院。
醫院集醫、康、養、護、研及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于一體,總建筑面積25.25萬平方米。建成后可在“平時”“疫時”狀態之間迅速切換,助力武漢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能力,彌補公共衛生體系短板。
廣闊的施工面積、繁多的工種工序、壓縮到極限的工期、龐雜的內外協調,讓這座醫院的建設并不簡單。去年11月,云景山醫院機電工程開工,曾參建雷神山醫院項目的王喬再次請纓出戰。作為中建三局云景山醫院機電總包部建造總監,王喬希望將雷神山醫院的機電建設經驗和方法再次付諸實踐。
極限工期、嚴苛品質,項目團隊面臨巨大壓力。但由于云景山醫院的項目團隊有許多人和王喬一樣是雷神山醫院留下來的班底,這份壓力在“兩山”醫院建設精神和抗疫精神的催化下,快速轉化為克難奮進的勇氣。
項目施工過程中使用了全息投影、BIM技術與VR技術等,這些技術的運用也使得粗裝、機電、精裝修等專業形成合理高效的工序穿插,現場“大兵團”施工有條不紊。
總包層作為項目“最強大腦”,策劃和督辦計劃、技術、進度各項內容;6座工區配備完整項目團隊,組成獨立作戰單元,執行總包層的布置,實現總控計劃,快速推進。今年2月7日,醫院最大的單體建筑即醫療綜合樓主體結構,從開工至封頂僅用83天時間。
王喬告訴記者,云景山醫院沿襲雷神山醫院建設的關鍵技術,運用BIM建模,繪制整座項目機電管線模型,據此加工制作風管、管組、閥門組等大批量構件。借助AR移動端將模型與現場進行結合,在視覺上打通模型與現場的邊界,提前預知實際場地建造情況,把控施工進度和質量。通過BIM+VR技術在實際項目中對施工工藝進行仿真模擬,在虛擬場景中真實體驗復雜工藝流程,利用沉浸感和交互式體驗提升施工人員對復雜工藝的熟悉程度,施工效率得到快速提升。
綠色發展擦亮新底色
1.4億年前就已存世的中華鱘,是世界現存最原始的魚類之一,也是我國所特有的珍稀物種,在研究生物進化等方面具有難以估量的重大價值。如今,這些珍稀動物在長江三峽壩區的“生態公園”里安下了家。
為創造適宜長江魚類繁殖所需的水環境,三峽集團連續多年開展溪洛渡—向家壩—三峽梯級水庫生態調度工作,通過調整水庫調度方式,使下泄流量、水溫與上下游河段水生態和環境的需求在時空上實現“匹配”,促進魚類增殖并改善水生態系統。2009年,世界上第一尾中華鱘全人工繁殖子二代苗種在研究所的三峽壩區基地誕生,使得中華鱘終于擺脫滅絕的危境。
在三峽中華鱘研究所的大型控溫養殖車間,記者看到,一尾尾中華鱘幼魚在可以調節水溫的孵化裝置里歡快地嬉戲。“成長到一定年齡階段后,它們將被放歸大自然。”工作人員介紹,三十多年來,研究所通過系列技術攻關,掌握了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等物種保護核心技術,建立了覆蓋親魚培育、苗種培育、洄游監測等全周期的中華鱘保護體系。
截至2020年,三峽集團已累計向長江放流多種規格的中華鱘62次,總數超過503萬尾,有效補充了自然環境中的中華鱘物種資源。在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三峽壩區珍稀動植物的種群資源正不斷擴大,許多日漸瀕危的動植物逐漸回歸人們的視野。
在三峽壩區的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眾多來自遠古時期的珍稀植物,在這個珍稀植物王國重新安家。占地100萬平方米的植物研究中心里,育苗蔭棚、智能化日光玻璃溫室、智能化PC陽光板大棚等一應俱全。
經過科研人員多年的不懈努力,這里已成為長江特有珍稀植物“博物館”。與此同時,植物研究所還開展了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修復研究,在三峽水庫155米至170米開展了耐水淹植物篩選試驗。目前,已建成17500平方米生態修復試驗、示范區,讓繁育的特有珍稀植物苗木回歸長江兩岸。
“馬燈精神”跑出加速度
上世紀50年代,二汽創業者們從五湖四海來到物質匱乏、裝備簡陋的鄂西北大山里,自力更生,馬燈挑夜,創造了東風汽車歷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馬燈精神。隨著時代發展,馬燈精神不斷煥發出新的光芒,東風人將其概括為:堅定信念、追求夢想的激情創業精神,同甘共苦、無私奉獻的艱苦奮斗精神,深入群眾、心系職工的為民服務精神,求真務實、敢做善為的責任擔當精神。
在馬燈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東風人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在千磨萬擊中砥礪前行。從1969年到2021年,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二汽建設者們用青春和汗水,寫就了充滿坎坷與輝煌、曲折與勝利的新中國汽車工業建設史上的壯麗華章。
從第一輛越野車成功下線,到產量突破百萬大關。一個在深山里瀕臨“停、緩、建”的“三線”建設企業,搖身一變成為行業的排頭兵。有數據統計,東風汽車累計產銷5000多萬輛,其中產銷自主品牌2000多萬輛,累計納稅超過5000億元。
改革開放以來,東風人直面市場,轉變觀念,推動公司再一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以嶄新面貌進入新世紀。東風汽車從“缺重、少輕、無轎”,到“重、輕、微、轎”迎難趕上。東風人勇敢走出大山,實現十堰、襄陽、武漢“三級跳”跨越,形成500公里汽車長廊。
走進東風公司技術中心,記者看到,東風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搭載了先進的“5G+北斗”定位、動態規劃決策、“人車路網云”協同技術,實現了車輛云端監控、遠程訂單下發、人車交互等功能。
工作人員介紹,東風完全自主、正向研發的原生智慧新能源專屬ESSA模塊化架構,具備超強兼容性、多維度可拓展性,可快速推出不同級別、不同車身、不同動力系統的新能源產品,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該模塊化架構,已率先推出嵐圖品牌車型,未來還將在東風更多新能源產品上搭載使用。”
而在智能網聯領域,東風L4級5G自動駕駛汽車Sharing-VAN、L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5G港口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等實現了不同場景下的運營。其中,L4級自動駕駛汽車、東風Robotaxi搭載“5G+北斗”定位,定位精度達到厘米級,實現了V2X萬物互聯。(記者 姚坤森 王麗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