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西都市報
2021-07-14 11:45:07
原標題:車馬蕭蕭 古代豪車長啥樣?
來源:華西都市報
車馬蕭蕭 古代豪車長啥樣?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正在進行的《大三國志展》,將持續(xù)至8月31日。展覽中有一個篇章專門再現(xiàn)了兩漢三國時期車馬蕭蕭的場景,觀眾可以近距離一睹古代各種豪車。
說起我國古代的車,可謂歷史悠久,中國象棋中就有橫沖直撞、縱橫棋盤的“車”,反映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車在戰(zhàn)爭中的巨大優(yōu)勢。秦代修筑五尺道,車同軌,條條大道通咸陽。至今,川南還保留了較為完整的連通蜀地和云貴地區(qū)的古道遺跡。
漢代貴族出行普遍以車代步,縱馬列隊、車騎相連,形成了“出則連騎,歸從百兩”的壯觀場面;名士之家如蔡邕的宅院周圍,“常車騎填巷”,隱蕃在吳國做間諜時,他的院落“常車馬云集,賓客盈堂”;而東漢“國士”陳寔去世時,四方來奔喪的人,“車數(shù)千乘”。一般稍有產業(yè)的平民也可以自制一輛運物的丁車。不過,戰(zhàn)亂年代官吏無錢購置車馬的情況也很常見,如曹操剛平定冀州時,崔琰從弟崔林任鄔縣縣長,“貧無車馬,單步之官”,只能走路上班。
車駕彰顯等級
漢代開始皇帝的車才有座位
沖鋒陷陣的戰(zhàn)車在漢代已式微,不過車輿制度愈加完備,馬匹數(shù)量、車馬形制及裝飾,甚至拉車的畜力是牛是馬等,皆與乘車之人的身份等級密切相關。天子有天子的車,王公大臣有王公大臣的車,公主王妃、三公九卿、世婦命婦,品級不等,乘坐車輛規(guī)格各不相同,不可逾矩。
車分安車和立車,可以坐乘的叫安車,“三府并辟,公車特徵”,所用公車就是安車,如魏國皇帝屢次征召管寧,給安車、吏從、衣被、茵蓐、道上廚食,無上殊榮。古代“七十有縣車之禮”,七十歲退休致仕,束馬懸車,朝廷會賜安車駟馬護送返鄉(xiāng)。站立駕駛的車叫立車,也叫高車。周朝時,只有王后的車可以坐,天子都是站著乘車。漢代開始,皇帝的車才有座位。
天子正式的車駕叫金根車,駕六馬,天子車隊根據儀仗繁簡,祭祀天、地、宗廟,分為大駕、法駕、小駕三種。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法駕屬車三十六乘。屬車中有五色安車、五色立車,駕車的馬匹也分為五種色彩,名為五時副車,俗稱五帝車。
曹操為魏王,雖無天子之名,卻行天子之實,僭越天子之禮,“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司馬昭為晉王時,完全照抄曹操所為。
青蓋車,黃為里,稱為黃屋,帝王、太子、諸王的車都是青蓋。董卓進長安時,乘坐青蓋金華車,爪畫兩轓(fān),時人稱之為“竿摩車”。董卓孫女董白還未成年,封渭陽君,也乘金華青蓋車。蔡邕勸誡以為不合禮制,董卓改乘黑色的金華皂蓋車。孫皓迷信命理,以為吳是天命所歸,車載母親、妻子及后宮數(shù)千人西上,聲稱青蓋入洛陽,順應天命。不料遇上大雪,怨聲載道,孫皓因擔心士兵倒戈,將鬧劇草草收場。
天子親耕時乘坐的車叫耕根車,駕四馬,車前把手上掛有耒耜等農具。魏明帝景初元年,改正朔,易服色,色尚黃,拉車的馬匹用白馬,出征時車上豎赤色旗幟,朝會豎白色旗幟。西晉泰始二年,皇帝的金根車、耕根車都用赤色旗幟。
天子狩獵時乘坐車叫獵車,駕四馬,為了抵御猛獸,獵車的車輪高大,邊框厚實。獵車也叫阘(tà)戟車,或蹋豬車。喜歡狩獵的魏文帝常常午后出去游獵,天黑才回宮。他還將獵車改名為蹋獸車。孫權曾制作射虎車,車箱上開方孔,不加車蓋,只容一人駕車,從車中射獵。時常有野獸來攻擊獵車,孫權則在車中手擊猛獸,體驗狩獵的樂趣。
天子的戰(zhàn)車,駕四馬,載金鼓、羽旗,車蓋有羽毛裝飾,車上有弓弩、長矛。
別看天子平日乘坐頂級豪車,龍游淺水遭蝦戲,落魄天子也有無車可乘的時候。漢獻帝被李傕、郭汜追趕,逃出陜西,北渡黃河時,丟失了輜重,只能“步行”。高貴鄉(xiāng)公曹髦被殺,司馬昭公開表示要按照王禮規(guī)格下葬,其實送葬時只有幾輛車,又不設魂幡。裴松之對此批評道,“蓋惡掩過”,沒有比司馬氏更虛偽的了。
各種車用途不同
追鋒車是古代的“跑車”
軺車,是一種馬駕的輕便車,四面敞露,可四向遠望,因車箱較小,車速較快,故又稱輕車。奉使者和朝廷急命宣召者一般乘軺車,軺車也指代使者。一匹馬拉稱軺車,兩匹馬拉稱軺傳。
輜車,或稱軿車、輜軿車、油軿車,有篷蓋、帷幔屏蔽的車子。既可載物,又可作臥車。車箱兩側開窗,后方開門,多供貴族婦女乘坐。
追鋒車,是一種輕便的“跑車”,因車行疾速得名,形如軺車,無小平蓋,駕兩馬。高貴鄉(xiāng)公性子急,每次急召司馬望、裴秀等侍講,由于司馬望常在宮外,特賜給追鋒車,每當集會,司馬望就乘坐追鋒車奔馳而來。
輂(jú)車,馬駕的大車,結構簡單,車箱上裝有卷篷,通常為婦女乘坐。
轓車,轓是指古代車箱兩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障蔽塵泥。轓車相較于軺車而言,車箱兩旁安裝有擋泥的護板。
斧車,車箱中間豎立大斧,以示威權,是皇帝的重要使者出行時用作導引的儀仗用車。
指南車,又名司南車,相傳黃帝戰(zhàn)蚩尤時發(fā)明,東漢張衡曾創(chuàng)制,魏明帝時馬鈞奉詔制作成功,駕四馬,車下部如三層樓;鳥羽聯(lián)綴裝飾的華蓋,有金龍銜著四角;木刻仙人,穿著羽衣,立于車上,無論車往哪個方向行進,車上木刻仙人的手總指向南方。大駕出行,指南車常為先導。
輿車,亦作“轝車”,指肩輿,無輪。魏初重臣太尉華歆,年高患病,“朝見皆使載輿車”,由虎賁抬上大殿就坐。以后成為慣例,三公有疾,都坐輿車上殿。
柴車,指簡陋沒有裝飾的車。曹魏毛玠、崔琰負責選拔官吏時,穿新衣、乘好車的官吏被認為不清廉,而不修邊幅、衣裘有破損則被認為是廉潔的標志,以至于當時士大夫為求高名,故意穿臟衣舊衣,乘坐簡陋的柴車,甚至把車藏起來,步行上班。
畜力車有優(yōu)劣
一架鹿車分出董允費祎高低
車輛按照畜力可分為馬車、牛車、羊車、騾車、鹿車等。
馬車之外,最常用的是牛車,又稱犢車。牛車原多用于載物,漢武帝征匈奴后,馬匹數(shù)量減少,牛車漸多,亦用于載人。“古之貴者不乘牛車”,不過漢武帝施行推恩令后,諸侯一代比一代弱,貧困的諸侯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開始乘坐牛車。人們認為牛能負重致遠,牛車安穩(wěn),駕乘體驗良好。慢慢地牛車地位也隨之抬升,到東漢末年,牛車成為上至天子、下至士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天子出朝堂舉哀,要乘牛車。楊奉、韓暹將漢獻帝安置在安邑(今山西夏縣)時,漢獻帝只有牛車可乘。赤壁之戰(zhàn)前,魯肅勸孫權主戰(zhàn)時說,“如果投降曹操,我魯肅按照評級,再差也可以做一個下級幕僚,還可以駕乘牛車,升官發(fā)財,你孫權投降后將被如何安置?”
牛車有很多種類,御衣車、御書車、御軺車、御藥車等都是駕牛車。還有一種畫輪車,也是牛拉車,以彩漆畫輪轂得名,可以前后左右四望(四面開窗),車上裝飾物有綠色油布帷幕、朱紅色絲絡、青色車網,上部形制如同輦車,下部與一般牛車無異。皇后、皇太子都可以乘畫輪車。
云母車,是一種以云母裝飾的牛車。特賜王公乘坐,一般臣下沒資格乘駕。皇后主祭先蠶之神,乘油畫云母安車。
皂輪車,駕四牛,形制與畫輪車無異,只是輪轂涂黑漆。這種車特賜諸王三公有勛德者,開窗有四望、三望、夾望之別。
油幢車,駕牛,形制如皂輪車,只是不漆輪轂。特賜王公大臣有勛德者。
通幰(xiǎn)車,駕牛,形制如同一般牛車,有簾幔覆蓋整車。一般是諸王三公乘坐。曹操《與太尉楊彪書》:“今贈足下……畫輪四望通幰七香車一乘。”曹操贈送楊修父親楊彪這輛高配通幰車,由多種香木制作,或說涂飾有七種香料,彩漆畫輪,簾幔覆蓋,同時能四面開窗。
羊車,一說為晉武帝親信羊琇所乘,一說晉武帝所乘由羊牽引的小車。晉武帝駕著羊車在后宮隨意行走,羊車停留在哪位后妃宮前就寵幸哪位后妃,宮人于是在戶前插上竹葉,又在地上灑下鹽水,吸引駕車的羊來。后常以羊車降臨表示宮人得寵,不見羊車則表示宮怨。
騾車,鄧艾滅蜀時,劉禪就是乘坐騾車投降,傅暢《晉諸公贊》認為,“不具亡國之禮”。
鹿車,是一種比牛車要低檔的小車。蜀漢司徒許靖喪子,董允與費祎去參加葬禮,父親董和只給了董允一輛鹿車,董允面露難色,覺得父親太小氣了。費祎倒是隨意,徑直先登上車。鹿車走得慢,到了司徒府,諸葛亮和朝中貴人都到齊了,豪車云集,董允從自家鹿車下來顯得異常尷尬、神色不安,同車的費祎卻晏然自若。“司機”回去將二人對鹿車的態(tài)度報告給了董和,董和由此評定兒子董允不如費祎。
封面新聞記者文康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