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7-20 10:19:07
原標題:虛擬教研室試點來了 協作共享跨越時空山海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20日電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關于開展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的通知》,受到各地高校關注。虛擬教研室是什么?它和傳統教研室有何不同?未來如何更好建設虛擬教研室?近期,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貴州理工學院等多所高校的“電路原理”相關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負責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和建議。
“智能+”時代的新型基層教學組織
《關于開展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的通知》指出,虛擬教研室是信息化時代新型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的重要探索。不少受訪教師認為,虛擬教研室不同于傳統教研室,有利于開闊視野,彌補傳統教研方式的不足。教研室一般指校內同一門課程或者同一類課程教師構成的基層教學組織。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的出現,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基于網絡的教研活動日益增加。
對于虛擬教研室的實踐,不少學校已經開展了先期探索。以清華大學為例,自2013年起,電機系電路原理課程開展了網絡在線課程,并無償將慕課資源共享給南京大學、青海大學、貴州理工學院等學校,帶動這些學校共同推動教學方式改革,形成基于在線技術的跨校協作教研。
此后,作為牽頭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電路原理”負責人清華大學在線教學/融合式教學專家指導組組長、清華大學電機系黨委書記于歆杰還建立了“電路虛擬教研室”、“電路教師之家”等興趣群,吸引了各地高校電路原理教師積極參與,教師們可以隨時隨地在群內提出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分享教學中的經驗和心得,并就相關課題展開討論。
在今年2月23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今年將緊扣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主題,著力在打造質量標桿、強化教學管理、推進專業認證三個方面下功夫,引導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走向深入。在談到強化教學管理時,吳巖進一步指出,要探索推進虛擬教研室項目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清華大學帶動各地高校教師進行基于在線技術的跨校協作,正是基于“智能+”時代的教學改革新探索,一定程度上是對虛擬教研室先行先試。
以共享助力教育公平
“我們為什么很早就開始做這個事了呢?”于歆杰談及了一段往事。
“你們的故事講得這么好,你們的探索聽上去確實很精彩,可是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用不上,只有欣賞的份。”2012年,于歆杰在其他學校做報告分享電路原理課程改革經驗時,有聽眾向他提出了疑問。于歆杰意識到,清華大學要做的不僅僅是分享自己的經驗,也要更加注重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合作,才能真正對他人產生影響和幫助。于是,2013年開始,他借助慕課資源,將其無償共享給一些高校老師,并直接到各校實地聽課考察,結合不同學校實際,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
在于歆杰看來,做慕課的基本出發點之一就是推進教育公平。線上慕課資源不僅可以用來服務社會學習者,也可以很好地開展教學改革,一方面是改善清華自身的課程治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其他學校創新教學方式。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電路原理”負責人、貴州理工學院人工智能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陳燕秀是最早加入跨校合作的教師之一,經歷了幾年的摸索,她真切體會到跨校教研給學校和學生們帶來的益處。陳燕秀說,一開始使用清華大學電路原理慕課資源時,很多學生都覺得太難了,跟不上。為此,陳燕秀在使用清華大學慕課資源的同時,又結合學校自身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方案和針對性教學資源。
以交流激發靈感火花
“自己學校老師討論的話,思路和教學方式趨同性多,不同學校的話,不同老師有完全不一樣思路。”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電路”負責人、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授劉洪臣說。
據國家級一流課程“電路原理”負責人、青海大學水利電力學院教授張強介紹,學校內部的教研室一般每兩周舉行一次教研活動,老師會就提高教學質量等議題進行研討。在校外不同學校之間也會不定期進行交流,通過微信群、線上會議等網絡載體進行,就電路原理這門課程切磋交流。“通過與校外同行交流,常常會收獲新的靈感和思路,從而打破思維的局限。”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負責人、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姚纓英認為,當前提出的虛擬教研室,是一種十分便捷的教研方式,體現了多樣性,接觸的老師比校內人員更為廣泛,層次也更為豐富,無論是教學、教材、方法、工具還是教改,其供和需的訴求更加豐富,遇到具體問題,容易集思廣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工作的通知
虛擬教研室來了!教育部擬推薦400個左右虛擬教研室進行試點建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