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8-23 14:43:08
一條流動的、繁華的大運河,必將日益展現美麗與魅力、功能與價值,讓廣大群眾感受更多美好、收獲更多實惠
在江蘇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江南古運河穿越而過,河與橋錯落有致,精致的江南人文景觀盡收眼底。看岸上走廊,一幅61米浮雕長卷《古運河梁溪風情圖》,刻印著近代老城古運河沿岸景色,令人印象深刻。
漫步古城街道,傳統水鄉文化與現代生活氣息融合并存。街區相關負責同志說,如何在運河文化的開發利用和古跡保護中尋找平衡,確實是一個考驗。特別是前幾年,隨著部分居民陸續遷出,不少人都很關切,歷史街區怎樣保留原生態文化。既留住原汁原味的運河文化,又帶給人們更多新的體驗;讓運河葆有那份“活的遺存”,又讓人們增添“美的享受”——這道保護與發展的時代課題,必須答好。
做好保護的文章,才能留住獨特的風情。在清名橋街區,核心區域的大部分建筑都以保護性修復為主,體現著運河古建特有的歷史價值。在當地干部群眾看來,不破壞不損害遺產是開發利用的前提,對兩岸群眾的日常生活要“最小干預”,盡可能保留原生態風貌和風俗人情。經過一段時間綜合整治,運河兩岸重新煥發活力。如今,大小游船暢行在運河上,沿運河建設的博物館、運河公園、文創中心均對公眾開放,傳播著歷史文化知識,賡續著運河文脈。兼具城市交通和旅游觀光功能的環城“水上巴士”,載著本地市民和往來游客,穿行于運河美景之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指出:“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運河育人,更應惠民。在運河蘇州段平江、山塘歷史文化街區,居民曾一度使用“三桶一爐”:用吊桶取井水、洗澡用浴桶、方便用馬桶、做飯用煤爐。經過綜合規劃,當地對沿河建筑立面進行整修,修復駁岸河埠、截流污水、改造管網;對一些老建筑,盡量保護原有結構基礎,結合新材料提升改造。當地負責人表示:“對運河文化的保護,與改善民生并不矛盾。”通過實踐,在維護遺產完整性真實性的同時,讓運河古建中的居民和游客,既能體驗運河傳統文化,也能享受現代城市生活,更好造福于民。
保護好、利用好大運河,歸根結底要惠民利民。河與人和諧共生,沿線的生態環境與上岸漁民的生活保障理應統籌兼顧,運河水上觀光文旅與綠色航道交通應該齊頭并進,運河文化保護同提升城市品質、民生改善可以同頻共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其實,“運河文化帶”也應成為“惠民工程帶”。一條流動的、繁華的大運河,必將日益展現美麗與魅力、功能與價值,讓廣大群眾感受更多美好、收獲更多實惠。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棄微末、久久為功,著力加強保護和利用,大運河沿線必定能留得住歷史文化鄉愁,讓美好生活乘“運”而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