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8-26 09:02:08
原標題: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人民政協新實踐)
來源:人民日報
公共衛生體系是防控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承擔著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重要任務。
日前,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10位委員和特邀代表圍繞“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主題深入交流、集智聚力。大家認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在疫情防控中經受了考驗、提升了能力。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全球化進程,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頻率高、波及范圍廣、影響程度深,織密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完善應急體系建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預防為主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了疫情增量,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維護國家安全。
以病例診斷為基礎的被動報告是當前傳染病監測的主要手段,信息滯后,不能滿足及時預警需要。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建議,構建涵蓋“病例—癥狀—環境”的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技術體系,探索建立多部門資源共享機制、協同推進機制、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實現對重大傳染病的預測預警。
“吳凡委員的建議也是未來我們的工作重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現場回應道,“要做到‘三個打通’:一是打通傳染病防治網和醫療機構信息化的互聯互通,通過臨床一線及時發揮預警作用;二是打通科研院所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信息互聯互通,及時發現苗頭性信息;三是打通社會報告傳染病疫情方面的相關制度安排,從提高監測預警體系入手,進一步完善監測預警和傳染病報告制度、報告網絡。”
吳凡認為,應急體系建設的核心是健全應急決策機制、處置聯動機制、動態風險評估機制,要注重平時,突出應急處置機制建設:“結合事件特性和發展趨勢,明確決策主體和決策程序,以便及時采取果斷措施,解決‘誰拍板’的問題。明確不同突發事件的牽頭部門和協同部門,統一調度資源、分配任務,高效協同處置事件,解決‘聽誰的’的問題。對變化快、情形復雜或持續時間長的事件,要進行動態分析,全方位評估趨勢及各類風險,做到科學精準,解決‘怎么做’的問題。”
今年5月13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正式掛牌,為加快推進疾控體系的系統重塑提供了契機。“成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十分必要,組建好有職、有權、有平臺的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更為重要,否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對全局疫情的研判及預測。”通過視頻連線參會的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
有關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的建議也得到了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盧江的認同。“快速有效的響應機制,是控制重大疫情的關鍵。”盧江介紹,“未來將進一步健全集中領導、各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的領導體制,實現平戰結合,跨部門、跨區域、上下聯動的聯防聯控機制;同時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響應機制,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體系。”
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主要由疾控機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部分組成。2019年,我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占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比例超過98%,是與人民群眾健康聯系密切的社會主體。因此,強化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實現其與疾控機構緊密聯動、防治結合,是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的重要內容。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何延政在調研中發現,當前我國醫防結合仍有一些現實問題亟待解決: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能薄弱,醫防協同聯動弱、效能低,監督管理的約束性不強。“應強化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工作,探索綜合醫院托管傳染病專科醫院或建立專科聯盟模式,構建‘大綜合大專科’傳染病救治體系,強化發熱門診和呼吸、重癥、感染、檢驗等學科或專科建設。”何延政說。
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關鍵在基層。在疫情防控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揮了重要的網底作用,但也暴露出服務能力弱、群眾信任度低等問題。全國政協常委、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副校長趙家軍建議,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推行“鄉管村用”,夯實基層公共衛生基礎。選配具有公共衛生教育背景或從業背景的一線人員擔任公共衛生機構負責人,以融合村衛生室后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網底,以縣、區疾控機構為樞紐,以縣、區綜合性醫療機構為核心,以區域醫療中心為龍頭,構筑醫防融合的新型衛生健康服務三級網。
“提升縣級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帶動縣域醫療能力整體提升,筑牢疫情救治第一道關口。同時完善基層機構服務能力,將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融合起來,切實擔負起衛生防疫、婦幼保健、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職責。”趙家軍說。
加強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僅是防控重大傳染病的重要環節,也是防治重大慢病的重要抓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唐旭東認為,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有較好的實用性,中醫藥在織牢鄉村公共衛生網底,發揮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慢病防治與康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建議:“加強中醫(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專科醫院建設,加強綜合性中醫院的感染疾病科和發熱門診條件建設,充實和完善傳染病專科醫院的中醫科醫生隊伍及中藥房等條件建設。”
建設高質量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筑牢國家公共衛生體系,離不開專業的人才隊伍。如何建設高質量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保障充足的人才供給,是委員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林蕙青提到了一個數據: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年度統計,我國公共衛生專業機構人員年供需缺口至少達1/3。為此,她建議做好教育供需規劃,加大政策傾斜和投入,擴大招生規模。“一方面,大力培養‘防治結合型’基層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和基層全科醫生,服務社區、鄉鎮;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應用型研究生教育,培養更多解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的高端人才。聚焦薄弱環節,提高培養質量,加強案例教學和實踐,著力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公共衛生現場問題處置能力。”林蕙青說。
教育部副部長鐘登華對林蕙青的建議作出了回應。他介紹,去年在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中,專門擴大了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相關學科專業的招生規模。“十四五”時期,教育部將繼續加大支持和傾斜力度,培養更多公共衛生領域人才。
在人才培養方面,何延政還建議建立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人員交叉培訓機制,培養醫防結合復合型人才,搭建醫、防、研互動交流平臺,定期交流、研判公共衛生工作形勢。同時,將醫療機構履行公共衛生職責納入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常態化督導考核機制。
在基層公共衛生工作中,無論是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還是市區衛生服務機構,都承擔著基層公共衛生管理和服務的職責。為此,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戎蓉建議:“加快基層應急隊伍能力建設,有效落實基層編制,確保關鍵崗位人員充足;增加人員經費保障,保持隊伍整體穩定;加強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深入推進鄉鎮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建立平急結合的后備力量。”
打造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離不開國際合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學首席專家董小平建議,加強高校、國家和部分省級疾控中心全球健康專業人才培養,擴大向世界衛生組織等相關國際組織派遣中方工作人員的規模。“全球防御網絡,沒有內外之分,要充分引導和吸納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力量參與,團結合作才是可取之法。”董小平說。
圖片說明
圖①: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的醫生在云診室中心通過視頻為鄭坑鄉鄭坑村的患者診療。
李肅人攝(人民視覺)
圖②: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城關鎮土門村村醫吳云(左)為村民測量血壓。
楊 韜攝(人民視覺)
圖③:山東省濰坊市一家醫療用品企業的工人在生產口罩。
王繼林攝(人民視覺)
數據來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光輝篇章》白皮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