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8-26 10:32:08
原標題:從“上訪掛賬”到“民生示范”——京冀交界薄弱村的“逆襲”記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題:從“上訪掛賬”到“民生示范”——京冀交界薄弱村的“逆襲”記
新華社記者陳旭、吳文詡
清晨7時左右,56歲的村民李保鳳穿上環衛服,跨上電動三輪,準時來到每戶村民家門前收集分類處理過的垃圾。
“全村幾年前就自發參與垃圾分類,家門口放上小型分類垃圾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都要求分類放。”李保鳳說,“房前屋后看不到半點垃圾,路上的煙頭都不見了,農村簡直比城里許多地方還整潔。很多人來看、來學,我們現在成了北京市垃圾分類的示范村。”
談起自己每天工作,李保鳳臉上滿是得意的笑容。只見她熟練地拍了拍手套,把空了的垃圾桶碼得整整齊齊。
秋風習習,河水汩汩。漫步在北京與河北交界處附近的順義區李遂鎮趙莊村,鄉間的玉米地一望無際,鄉親的院落整潔寬敞,村內村外顯得寧靜悠閑。可讓許多人意外的是,這座位于首都機場東南側的平原小村,幾年前竟然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上訪村”。
時光倒退到十多年前,那時候的趙莊村完全是另一番模樣。村民們原本住在潮白河畔,以種植玉米、小麥為生。但是,潮白河長期洪水泛濫,房屋悉數被毀,被迫整體搬遷。由于多次整體搬遷,許多村民飽受損失,不斷到市里上訪、鬧訪,成了遠近有名的“上訪掛賬村”。
如何讓村里100多戶村民徹底過上好日子,成為時任鎮村干部們最大的心頭事。
2008年,因為村址上規劃修建京平高速,全村再次整體搬離。趙莊村黨支部書記段和權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這次不僅要讓村里人搬得出去,更要讓村里人“越搬越好”。“潮白河洪水那會兒,是我爺爺帶頭搬村,現在該輪到我了。”段和權說,在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新村很快落成。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村的發展靠的卻是樹立了良好風氣!”54歲的村民李夢紅一直在外工作,退休后她選擇回到趙莊。她為記者梳理了家鄉變化的點點滴滴——家家住上明亮的新房子,全村通了自來水管、污水管,建了村史館、活動場,有老人的家里安了老年扶手,老人每月可領補貼,生了大病村里還給二次報銷,今年公交車開到了村口,明年村里還將開衛生室……
在村史館里,一幅1939年趙莊村民居住圖詳細標注著每戶人家的姓名、居住區位。段和權介紹,這是首次百家宴的時候,村民段松海在走訪了村里5位90歲以上的老人之后繪制的。一幅歷史村居圖,既濃縮著時間的厚重,也承載著集體的記憶,更連接著過去和未來。
“每年重陽節,村委都會組織百家宴。為了這場團圓飯,很多村民都主動來幫忙。遠在外地的也要趕回來聊聊天、敘敘舊,吃上這口熟悉的味道。”段和權說。
趙莊村離北京市中心60公里,距河北省界不足1里地。作為區劃交界難管村,一些基礎設施配齊后,鄉村振興又該如何“突圍”?
“我們的思路是,在現有條件下積小勝為大勝、步步為營。”李遂鎮黨委書記李澤鈞說,建設和發展應傾聽村民訴求,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保證發展更多更公平惠及平原農村。
2020年,為解決趙莊村村民日常出行難題,李遂鎮主動“吹哨”、實地勘查溯源,改造道路設施、增添公交線路,解決村村通路與主干道路口未設紅綠燈的交通安全隱患,讓村民們在家門口難乘車的問題迎刃而解。為了解決村里年輕人的就業問題,鎮村兩級班子還積極對接附近企業,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今年雨水多,大伙看到村干部整夜在外巡查,怎能不讓人住著安心?”70歲的村民何亞萍說,在全村人共同努力下,2020年趙莊村獲評“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