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09-13 15:10:09
9月10日,由國家信訪局主辦的第二屆“最美信訪干部”發布儀式在京舉行。以10名“最美信訪干部”和10名“最美信訪干部”提名獲得者為代表的廣大信訪干部,面對面解疑惑、零距離聽民聲、心貼心解民難,架起了黨和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
幫老百姓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凱主任,今天立春,我想請您到我家吃春餅!”2021年2月3日,家住北京豐臺區的胡大爺,拉著區信訪辦主任王凱一個勁兒地邀請。王凱聽后笑得眉眼彎彎,“春餅就不吃啦,您能踏踏實實安度晚年,我們大伙兒也就放心啦!”
原來,2006年胡大爺所在的區域拆遷,由于沒理解清楚拆遷補償政策就簽了協議,導致胡大爺有一套回遷房沒領到,多年來一直居無定所。了解情況后,王凱四處查訪當年的拆遷和安置情況,又找到當時負責拆遷和回遷的各個職能部門,挨個上門協調。胡大爺的信訪事項被列入信訪積案臺賬,最終這件“骨頭案”得以圓滿解決。
馬永東,天津市薊州區信訪辦復查督查科科長。30年里,他接待信訪群眾6萬多人次,直接處理信訪事項5000多件,被群眾親切地稱為“馬信訪”。
“人們常說信訪是‘天下第一難’的工作,但我覺得只要心里裝著群眾,就不知難、不怕難、不畏難,真正幫助老百姓解決他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就會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在平常的服務中實現不平常的價值!”馬永東堅定地說。
擔任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信訪局接訪科科長以來,米瑪扎西走遍了拉薩所有的鄉(鎮)村(居)。2021年3月,米瑪扎西帶領同事下訪過程中,在堆龍德慶區南嘎社區排查出50件矛盾糾紛。經過深入研判,將44件涉及鄰里糾紛、家庭糾紛等在社區層面解決,其余6件通過對接相關部門、召開村民代表協調會等方式得以解決。
“對群眾來講,如果沒有遇到難處,誰會來信訪呢?”米瑪扎西說,“倒上一杯茶聽他把話講完,說幾句暖心的話,很多時候群眾的怨氣就消了,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
推動信訪工作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
日前,在江西景德鎮珠山區“百姓說事”中心,圍繞著一起房屋征遷事宜,與會者各抒己見。這位群眾口中很公道的干部,就是景德鎮市信訪局副局長、珠山區信訪局局長姚石玉。
2014年,姚石玉在珠山區搭建了“百姓說事”平臺,給予百姓與領導干部面對面的機會。平臺搭建以來,有4萬余名群眾參與,解決各類民生問題約2.5萬件。
黃國濱,深圳市光明區信訪局黨組成員、信訪服務中心主任。他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成立了“國濱調解指導室”,負責調解辦理“疑難雜癥”,他還總結出“十個善于”黃式調解法,主持和參與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200多件,調解成功率達98.5%。
近年來,光明區處于大開發、大建設時期,新老問題交織、群眾訴求多元。如何破局?黃國濱提議在基層設立群眾訴求服務中心,主動聽取群眾訴求,就地化解群眾矛盾。在他的協調推動下,光明區搭建起246個群眾訴求服務大廳(站),打造“500米群眾訴求服務圈”。2019年以來,全區群眾訴求服務平臺共受理化解群眾訴求3萬多件。
為了群眾利益殫精竭慮、嘔心瀝血
在江蘇泰興市城區,每個工作日清晨7點半左右,很多市民都會看到一位50多歲的漢子搖著輪椅,到市信訪局上班。
他,就是“輪椅上的信訪干部”——泰興市信訪局干部白國龍。2008年除夕,白國龍不幸摔傷,造成高位截癱。可一年后,他就自己搖著輪椅回到信訪局上班。
“如果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都能妥善解決,我就是受再多的委屈、吃再多的苦都值得。”為了不影響工作,白國龍上班期間不喝一口水。13年來,白國龍的輪椅行程超過3.5萬公里。白國龍每年的治療費多達幾萬元,他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額外補助。他的辦公室抽屜里,經常放著幾百元,為來訪群眾買吃的、喝的,付回去的車費。
“有事找老席!”在河南省西華縣信訪群眾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群眾口中的“老席”,就是58歲的西華縣信訪局局長席德聰。
西華縣逍遙鎮曾發生一起因門面房出租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當事雙方在鎮政府聚集,各執一詞,情緒激烈。席德聰經過三天兩夜的工作,讓事件得以圓滿解決,身心極度疲憊的他卻暈倒了。席德聰化解了一個又一個“骨頭案”“釘子案”。90余萬字的筆記,是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記”,見證了他為信訪事業、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嘔心瀝血的歷程。
多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為黨多收獲一顆民心。信訪一線的高強度工作,讓湖北省嘉魚縣信訪局副局長彭光新患上了多種疾病,醫生開出的藥單整整兩頁紙。
彭光新買了一個藥罐子放進辦公室。忙起來顧不上回家的時候,就自己煎藥吃。“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只有辦完、辦好了才能心安。”彭光新把使命刻在了骨子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