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1-09-14 14:53:09
原標題: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塞上榆林已是“綠肥黃瘦”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緊盯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目標,塞上榆林已是“綠肥黃瘦”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榆林始終緊盯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目標,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持續推動市域國土向綠色邁進,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根本性轉變。
榆林美,最美在秋季。當下,長城內外碧波萬頃、綠屏相連,黃河兩岸鮮果滿園、豐收在望……流連其間,人們無時無刻不體驗著榆林綠色版圖的魅力。
近年來,榆林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鉚定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工作,按照“點上創新、線上突破、面上提升”思路,持續推進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工程,塞上大地處處皆是“綠肥黃瘦”、山川秀美、群眾致富的好風景。
新希望——飛播喬木種子扎根8萬畝黃土地
空山新雨,潤澤萬物。9月6日,榆林市橫山區黨岔鎮楊口則村的村民們欣喜地發現,山峁之間的黃土地上長出了一顆顆嫩綠的新芽。“長出來了,飛播的種子長出來了。”村民們高興地說。
這是今年6月榆林啟動黃土丘陵溝壑區、黃河流域飛播造林后長出的第一批林苗。隨著后期雨水增多,8萬畝林木種子將扎根黃土地,萌發出新的綠色希望。
飛播造林一直是榆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繼2014年最后一次沙區飛播造林結束后,時隔7年重啟飛播造林,榆林將本次治理的目標瞄準黃土丘陵溝壑區和黃河流域(涉及6個縣區),截至目前已累計播撒適應性和抗逆性較強的側柏、油松和檸條等各類林木種子4.3萬公斤。
“黃土丘陵溝壑地區、黃河流域地形多樣,人工播種造林難度較大。榆林搶抓相關區域進入暖濕期、降水量增加的機遇期,啟動飛播造林工程,必將推動黃河流域縣區和白于山區由淺綠向深綠轉變。”陜西省飛播站技術指導專家、林業高級工程師張明表示。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70多年來,榆林牢牢扭住治沙造林不放松,班子換、事不變,一屆一屆往下傳,一茬接著一茬干,全市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讓陜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公里,使陜西成為全國首個完全“拴牢”流沙的省份,創造出屬于中國乃至世界的綠色奇跡。
“榆林綠化國土的腳步一刻都不會停下。2022年,我們計劃將飛播造林在全市大面積推廣,為黃河沿岸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提供更強大助力。”榆林市林草局副局長張培謙說。
新成效——“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增綠79萬畝
9月6日,站在榆林市榆陽區芹河鎮紀小灘村的沙坡頭上,放眼眺望,目之所及皆是翠綠挺拔的樟子松樹苗,令人心曠神怡。
這些樹苗,都是陜西銀河煤業開發有限公司于今年春季栽植的,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綠化面積超過1萬畝。經過精心管護,樹苗長勢良好,現已開始發揮生態防護林帶的作用。“公司將‘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作為年度考核指標,獎優罰劣,力度很大。”陜西銀河煤業開發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邊志春告訴記者,該公司將植樹造林與產能產量、安全管控等重點工作同等對待,并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確保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造林項目實施。
企業積極投身生態建設,在榆林已蔚然成風。2020年,榆林啟動“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中心城區當年新增綠地1365畝,40家企業投資4.317億元造林11萬畝,譜寫了榆林植樹造林的新篇章。為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持續走向深入,2021年,“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實施范圍又由榆林城區擴大到全市范圍,全市累計完成營造林及種草面積68.21萬畝,綠化“三項行動”投入15億余元,居歷年最高;全市143家企業籌集資金10.66億元積極參與,共計造林超50萬畝,一座座城市也由此實現了從“填綠鑲邊”向“擴綠增厚”的可喜轉變。
據榆林市林草局副局長王立榮介紹,近兩年來,榆林中心城區以繞城快速干道為框架,已迅速構建起了50萬畝的城市外圍生態屏障;各縣市區縣城、重要鄉鎮、重點村莊紛紛開展綠化美化,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沿線建起綠色防護林帶,榆林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正在由淺綠向深綠邁進。
新生活——全市林業草原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
春季賞杏花,夏季避暑忙,秋季果兒香,冬季松柏翠,一年四季,游人如織……這就是榆陽區趙家峁村將綠水青山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景象。
“要致富先種樹”,一直就是趙家峁人的共識。早在20世紀末,趙家峁村就率先在榆陽區實施退耕還林2567畝,發展生態經濟兼用林。2015年,趙家峁村積極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大膽探索和實踐中省關于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將所有退耕還林地納入合作社管理。隨著造林、種草和封山育林育草工作的穩步實施,山青水綠的高原美景已在趙家峁“噴薄而出”。
近年來,趙家峁村又依托生態建設的獨特優勢,著力打造“杏花溪谷·峁上人家”“老家記憶·難忘鄉愁”等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建成集杏樹文化觀光區、森林穿越等旅游項目于一體的休閑旅游度假區,實現了“林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林果品變商品”的全方位轉變,旅游年收入突破1000萬元。
趙家峁村的實踐探索,只是榆林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榆林深挖“生態潛力”,“中國紅棗之鄉”佳縣扎實推進沿黃老棗園綜合改造,推動棗產業提質增產,延長產業鏈條,讓“老樹發新芽”,紅棗成為助力群眾致富的“錢串串”。山地蘋果、花椒、紅樹莓、核桃、文冠果等特色林業產業在各縣市區持續壯大,全市林業草原總產值達到102億元,全市鄉村振興步伐全面加速。
其間,榆林各級各有關部門還聚力打造了榆林林業展覽館、石光銀造林治沙展覽館、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展覽館、榆溪河生態長廊、靖邊縣五臺森林公園等一大批林業展覽館和生態公園,在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的同時,更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從“沙進人退”到“綠肥黃瘦”,榆林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而今,榆林廣大干部群眾正始終秉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理念,向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美、空氣更清新”的美好愿景闊步前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