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

重走西遷路 再啟新征程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21-09-22 14:44:09

原標題:重走西遷路 再啟新征程

來源:光明日報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2021年7月下旬,廣西師范大學專題開展“重走西遷路、再啟新征程”——紅色校史尋訪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挖掘紅色校史,重走抗戰時學校的西遷之路,追憶學校進步師生尤其是中共黨員師生的光輝事跡,重溫這一歷程中的寶貴精神,鼓舞師生以此為新起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在建設高水平大學新征程上重整行裝再出發。

1、戰時高校內遷成為教育救國的必然選擇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華戰爭使中國高等教育遭受空前劫難。教育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根本,為保存火種,不得不作出遷徙之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南開大學三校南遷,合組長沙臨時大學,后因戰局發展再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另外,三所重點大學北洋工學院、北平師范大學、北平大學遷至西安,組成西安臨時大學,后改名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遷往陪都重慶;金陵大學、齊魯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遷往四川各地。浙江大學經過了浙江建德、江西吉安和泰和、廣西宜山、貴州遵義和湄潭等地多次遷移。中國抗戰前有108所高校,從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至1938年年底,有91所高校遭受日軍轟炸,其中25所被迫停辦。以后雖逐年增加到1944年的145所大專以上的高校,但在整個抗戰時期,被迫遷徙的高校約124所。抗戰時期高校內遷規模巨大、任務繁重、工作艱辛、損失嚴重,有些師生甚至為此付出了鮮血和生命。抗戰時期的高校西遷,使得我國高等教育在遭外敵嚴重侵擾之下仍然弦歌不斷,繼承了光榮教育傳統,培養了杰出科學人才,在祖國西部地區寫下了我國教育史上的輝煌篇章。

廣西師范大學前身國立桂林師范學院是當時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師范學院之一。學院知名學者云集,校風學風民主進步,聘請了謝厚藩、汪澤楷、穆木天、歐陽予倩、張畢來、譚丕模、王西彥等大批專家教授來校授課。他們學術功底深厚,學養高深,教育教學質量高,學院學生學習努力,思想進步。學校不但開創了廣西本科師范教育的先河,而且是當時全國6所國立師范學院之一,為西南各省培養了大批中等學校師資、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學者。1944年,日本侵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接連失利,日本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隨著日本侵略軍的逼近,1944年6月,桂林大疏散,作為一所國立學府,桂林師范學院堅持教學,服務抗戰,決心保存教育文脈,西遷貴州。在民族危難之時,國立桂林師院的西遷也是教育救國的必然選擇。兩年左右的時間里,學院經過戰火紛飛的西遷之路,再到百廢待興重建家園,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西遷史詩。

2、“重走西遷路”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今天,我們重走西遷路,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一是重溫中共黨員師生的光輝事跡。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重走西遷路”就是為了重溫學校紅色校史,從廣大師生無私奉獻、團結一致、勇于擔當、勇于斗爭的光輝事跡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通過“重走西遷路”,我們了解到中共黨員師生身先士卒,帶領師生一路冒著飛機轟炸的危險,風餐露宿,扶老攜幼,日夜兼程,一路遷移柳州丹洲,最后又輾轉抵達貴州平越。在“重走西遷路”過程中,我們重溫了在民族危難緊要關頭,師生們在“與敵人賽跑”的遷校過程中,仍堅持不停教、不停學的光榮歷史,深刻認識到中共黨員沖鋒在前的大無畏精神,深刻感受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二是激發愛國主義精神和愛校榮校意識。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學校在西遷歲月艱苦辦學的同時,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號召,不斷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和民主運動,為國家培養出大量專業人才和革命志士。在西遷過程中,廣大師生對國家的政治形勢和抗戰前途認識更加清楚,國家和民族安危成為師生們共同關心的問題。“重走西遷路”就是通過實地考察尋訪遺址,搜集檔案文獻,學習抗日烽火中師生為了國家和民族和平解放而不斷奮爭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了解學校光輝的辦學歷史,從而不斷增強師生愛校榮校意識。

三是豐富和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形式。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正在全黨深入開展,如何進一步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特別是教育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重走西遷路”就是在社會實踐中豐富和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形式,以更加生動活潑的形式貼近青年學生,讓青年學生深刻理解在民族危亡時刻前輩師生仍然堅定信仰的崇高精神,加深理解前輩師生對中國抗戰必勝信念的樂觀主義精神,加深理解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信心,從而更好引導當代青年學生樹立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意識,不斷激發青年學生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強大精神動力。

3、“重走西遷路、再啟新征程”的重要啟示

當前,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要歷史節點,開展“重走西遷路、再啟新征程”活動,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對繼續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啟示。

一是要始終堅持黨的堅強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西遷前后,學院聘請了一批中共黨員任教,在他們的影響下,師院更加進步,這也是學院西遷能夠成功并創造光輝歷史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高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我們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堅持黨的全面堅強領導,發揮學校黨委總攬全局的核心作用,把高校建設成為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二是要始終堅持愛國主義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西遷平越后,廣大師生堅持參加抗日民主運動,向民眾宣傳愛國主義精神,注重社會調查研究,聯合舉辦民眾夜校,心系國家,堅持教學。今天,高校更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引導青少年以社會實踐的方式重溫紅色記憶,在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堅定理想信念。實施大學文化建設工程,發揮校園文化熏陶作用,挖掘校史校風校訓校歌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青年學生日常教育活動中,厚植愛國情懷,激發強國動力。

三是要始終弘揚集體主義精神。面對校舍簡陋、設備不足、生活艱苦、空襲頻頻的情況,西遷之路上的師生沒有被困難打倒,在步行西遷的路程中,發揚集體主義精神,井然有序,團結協作。正如曾作忠院長所總結:“敵人來襲,長途奔逃,教師視學生如子弟,學生敬教師如父兄,鼓勵扶掖,在饑寒交迫之時,未忘禮讓,傷痛呻吟之際,倍加同情,友好之愛,隨時可見。”回望歷史,中華民族屢經磨難卻始終屹立不倒,其重要原因在于集體主義等偉大精神已深深融入民族血脈。今天,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任務,我們更需始終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堅持引導青年把“自我”融入“大我”,把個人價值融入國家民族命運之中,凝聚起為國奮斗的磅礴精神力量。

四是要始終堅持“三全育人”,培養合格人才。學院西遷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為本,全方位培養學生。當時,學院國文系在報紙上開辟“文藝園地”為抗戰發聲,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今天,我們要繼續深入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程,特別是要加強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深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學校教育管理服務各個方面,形成一體化育人格局。要建立健全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的工作機制,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大實踐中增強理想信念,不斷增長知識和才干,真正做到學史力行,為黨和國家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賀祖斌,系廣西師范大學校長、副書記,教授)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歡度中秋佳節 展現家國情懷

中秋假期,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下、線上活動,品味文化,傳遞溫情,節日氣氛濃郁,家國情懷彰顯。9月21日晚,以“月圓京城情系中華”為主...[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9-22

豐收喜悅灑滿田間地頭

夜幕下,光影映襯中的水上舞臺美輪美奐,演員們在喜慶的音樂聲中開啟舞龍、腰鼓、打蓮湘等民俗表演,刻畫出一幅幅江南田園豐收美景。9月19...[詳細]
光明日報 2021-09-22

生態保護補償邁出重要一步 財稅金融工具共同發力

俯瞰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恩江流域,青山、田園和村莊相映成景,呈現一幅生態畫卷。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作為生態文明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詳細]
經濟日報 2021-09-22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legend id="avguq"></legend>
  • <th id="avguq"></th><sup id="avguq"></sup>
    1. <del id="avguq"></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