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西都市報
2021-11-24 05:07:11
原標題:豌豆顛顛兒 四川冬天的美食靈魂
來源:華西都市報
豌豆顛顛兒 四川冬天的美食靈魂
身處陰冷潮濕的四川,無福消受被寒風吹得冰脆的糖葫蘆,也沒有在暖氣房里吃冰淇淋、看著窗外大雪紛飛的奢侈。四川的冬天,能有一碗熱氣騰騰的食物驅寒,就再好不過了。而這一碗食物里,最好得有一個“靈魂”:豌豆尖。按照四川話,可能得說“豌豆顛顛兒”(音)。
豌豆尖之于川人
相當于雞樅之于云南
聽過豌豆苗,也知道豌豆,可什么是豌豆尖?菜如其名,豌豆尖就是豌豆幼苗最上端的部分。豌豆尖可不是普通的豌豆幼苗,用農民的話來說,摘了豌豆尖,就不會再結豌豆了。秋天的豌豆尖,街上也有的賣,但纖維還略有點粗,吃起來口感欠佳,只有冷得可以穿羽絨服的時候,按照四川的時令差不多要到小雪、大雪時節,這個時候的豌豆尖才是最佳。
豌豆尖尖、糖油粑粑、蘿卜纓纓、青菜苗苗,四川人愛用疊詞,無論從說法還是吃法上,豌豆尖尖都充滿了四川特色。
冷颼颼的天,燒一鍋水,撒一把中江掛面,配上一把分分鐘就能燙好的豌豆尖,窩一個雞蛋,佐以熟油海椒、醋、醬油、蔥花兒、蒜末,最重要的,是要用熱湯,化開滿滿一勺亮澄澄的豬油。豬油的香氣配上入口即化的面條,再加上豌豆尖的清香爽口,沒有一個四川人,能夠在冬天拒絕這樣一碗面。雖說是吃面,但大都心知肚明,無非是沖那一筷子的豌豆尖而來,實屬“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一種普通的蔬菜,那真是大錯特錯。要怎么形容豌豆尖之于四川人的隆重和盛大?只有雞樅之于云南可以一比。
雞樅每年產于7月至9月,賞味期限僅兩月有余,剩下的時間,尚能以油炸雞樅來一解思味之苦。而豌豆尖雖然能夠吃一個冬季,但只要天氣一旦暖和起來,市場上的豌豆尖就立刻“神隱”,就算是偶爾看到一兩家在賣,下鍋卻也再找不到那種清香,味同嚼蠟。
因此在這一個冬季的時間里,四川人真是鉚足了勁兒地吃:下面、涮湯,甚至主動點起了鴛鴦鍋,就為了在大魚大肉之后,涮上那么一筷子的豌豆尖,消散些火鍋帶來的重口味。上海青、小白菜跟它比口感太粗糙,大白菜、娃娃菜和它比又過于軟爛,它的口感如鴨舌一般巧妙,引得冬天一到,每家每戶不約而同地把它當作了首選蔬菜。
他鄉的一口豌豆尖
可以一解思家的離愁
對于沒嘗過它的外鄉人來說,一旦嘗過了,免不得留下“千里帶豌豆尖”的佳話。張女士在成都讀大學,那個時候還是上世紀80年代末。放寒假的時候,同寢室的北京同學其他特產都不打算帶回家,就計劃帶一大口袋成都的豌豆尖回去,要讓家里父母嘗嘗這種四川美食。為了節約行李空間,臨上火車的那個晚上,一間宿舍,八個同學,連夜把一大堆豌豆尖掐了嫩尖尖。
四川人夸豌豆尖,不說嫩,說“胖”。走過一個菜攤,稍微駐足一下,熱情的老板就會說:“買點豌豆尖尖嘛,胖得很,早上才到的。”在菜攤買的豌豆尖,大概要摘一半,只留下最“胖”的那一節。這便有了“女生宿舍連夜摘豌豆尖”的故事,也不知道這帶去北京的豌豆尖,在北京的涮羊肉里表現如何。
對于四川人來說,豌豆尖的味道大抵是離家的鄉愁。“在澳門讀書的時候,一個星期必去一次珠海,就為了買一把豌豆尖,配上靠近關口那家的餛飩,鮮掉舌頭。”在小梁心里,別處吃不到的豌豆尖,成了心頭的“白月光”。在家養成的飲食習慣,例如夏天要吃的新鮮核桃,冬天要吃的豌豆尖,出省讀書后竟變得格外敏感,季節一到便被提溜在心尖上,提醒著自己身在他鄉。
在離家讀書的第5年,小梁偶然在超市發現了豌豆尖,終于可以抵消鄉愁。連帶著身邊的東北朋友、安徽朋友、四川老鄉一起,每個周末他們都擠過人頭攢動的橫琴口岸,去到珠海一飽口福。
在超市,豌豆尖被裝進一次性包裝盒里,用保鮮膜覆蓋著,早已不是家中看到的那種嫩綠色,而是有些深的碧綠,這意味著它們已經有些“老”了,口感大打折扣。再一看價格,不得了,幾塊錢就能在家里搞定的分量,竟要二三十元。既沒有別的選擇,也管不了那么多,三下五除二買完,洗干凈后,讓老板加在蝦仁餛飩里,再來上一勺熟油海椒,在悶悶的天氣里,也能出一頭的汗,舒服不少。“現在再想到豌豆尖,記憶里不再只是家里的味道。廣東的蝦仁餛飩,配上有些老的豌豆尖,竟也叫人懷念。”
以前與小梁一起讀書的安徽朋友,如今遠在美國。她告訴小梁,對于這一口四川味道,實在是想得厲害。雖說是在珠海吃到的豌豆尖,竟也被歸納為“四川味道”,小梁不禁暗自得意。安徽朋友還說,想著在自己住處的院子里,試著灑下一些豌豆,看能不能長出豌豆尖來。小梁想,在珠海種下的“四川記憶”,自然算不得這位安徽同學的鄉愁。不過兩年的時間,竟也讓她如此想念,可能是美味使然,也可能是美好的回憶使然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